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您喜欢真,还是美 [复制链接]

查看: 35851|回复: 179
151#

真善美!

喜歡又真, 又美, 不得兩者就求真去!

畢竟美不如真切!

美也是只是過眼云燕, 知道了真, 就能分辨真的美, 和假的美, 畢竟假的美就是"假"!
TOP
152#

回诸网友
音响的「真」与「美」往往会是喜欢抬杠者辩论的焦点。若是加上我来抬杠,我想还要加上「过瘾」这项。换句话说,听音响时,要听得真,要听得美,还要听得过瘾。但是,千万不要为了什么才是绝对的真、绝对的每以及绝对的过瘾去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就伤了感情,而且得不到听音响的乐趣。
以鬼太鼓为例,若要论其真,就不能从PA音响送到广场的音响效果去论,而是该从「没有经过扩音设备」的「室内」所发出的鬼太鼓去做标准。可是,前面我所说的是人耳所听到的真。假若您要说的是麦克风所听到的真,那绝对又与人耳所听到者不同。麦克风可以听到比人耳还多的细节与频宽,他也可以让您的音响系统发出震皮肤的极低频(假若您的喇叭够大、扩大机够大的话)。后者就是听音响时很重要的一种乐趣:过瘾。
如果能够同时享受到真与过瘾,我想这些人一定会听音响听到进棺材,因为这是人间非常好的享受之一。
至于音响的美,这个层次就比较高了,因为其中所涉及的是个人对音乐的修为与品味。哪种小提琴的声音才算是美?没听过好琴的人怎么说出个所以然来呢?在这方面,听过多场名家小提琴演奏会的音响迷所说出来的美绝对比很少接触昂贵小提琴、高明演奏者的人来得更具说服力与公信力。鬼太鼓除了真与过瘾之外,会不会有美的一面呢?当然也有。在适当的距离下听鼓的演奏,的确能够享受到与其它乐器所不同的力的美感。
所以,音响迷如果要同时享受到真、美以及过瘾这三项,您不仅要有大把钞票,也要识多见广,更要有品味。我想,一般人要达到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因此,如何在自己有限的条件内将自己的音响系统经营得好,这就是听音响的Hi end精神。与其听了别人的组合后不想再听自家东西,倒不如撷取他山之石,再好好的把自己的音响系统调得更好,把自己的音响系统也创造出自己的声音特色。
在大自然中,会有狮子老虎,也会有蟑螂蚯蚓;会有千年巨木,也会有娇弱野花,它们皆有本身之美,也皆有让人驻足欣赏之处
刘汉盛
TOP
153#

如果用罐装果汁与新鲜水果自己榨汁来比音响与现场的关系如何? 是%多少的原汁?还是浓缩原汁再稀释?市场卖的鲜虾到底不是活虾, 鲜虾又新鲜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很难"量化",怎么比较都不对, 我只能说如果小朋友吵着要看动物,我不会每一次都打开电视的 Discovery channel或是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要他们自己看, 尽可能也要带他们去动物园看一下,虽然动物被关着是很可怜, 但是总是活的吧!
Julian

Julian ,到动物园看活动物,虽然被关着但至少是活的。没错﹗如果时间够久的话还可以,观察他的习性与生态。电视的动物节目虽然是死的,但是经过长期制作、拍摄与编辑,我们可以在浓缩的时间里得到较完整的概念,算是「Performance」吧﹗虽然是死的但另有意义﹗
如果想对现场音乐有更深的体认,应该去听音乐会前的彩排,对于现场演出或是乐团演奏家的互动,有更深的体认。毕竟,音乐会的两个小时,是最完美的呈现,一种「Performance」﹗彩排虽然真实,但是我们会花钱去听音乐会却不会花钱去看彩排。
音响亦然,音响店的老板,或是大展房间主事者,必须让自己的音响有最佳Performance,面对音响迷上门,他们就必须以亲切的态度、完美的调整、恰当的软件,来做出最好的表现。如果把练习当成演出,顾客不跑才怪﹗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买票去听音乐会,结果国歌唱完后,音乐一开始,指挥说︰「停﹗再来一次……」你会不会疯掉﹗
我们到资深音响迷家里听唱片时,他们也都自诩为「音响演奏家」,将毕生的辛苦绝学呈现给我们「听」,而不是只炫耀品牌与价位。前辈背后所付出的心血(排练)我们不得而知,只好命地享受到甜美的果实。感谢他们。
赖伟峰
Hi guys
觉得Mr. Julian的留言非常有趣, 愿与大家做意见上的交流.
调音响一事既然是一种"调整", 一定会有一个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 这个目标会因人而异, 但以 现场为基准应是无庸置疑的, 相信录音师的一切努力也是让成果越接近实况, 不是吗? 而这 种" 接近现场"的思考行为我觉得是一种"认知", 而不是"量化". 人类对声音的感觉的确很难 量化, 因同一种发声体在不同空间声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 但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辨认出 同一种发声体, 这就是凭经验所产生的"认知". 但是话又说回来, 这种对声音的认知用在音乐 的录音和现场的讨论上, 范围就小到几乎可以量化的地步, 因为我们不可能以乐器在恶劣的 空间所发出的声音做为调声的依据, 我们一定以乐器在好的空间中(如演奏厅)发出的声音为 好声的"认知", 如此一来, 其范围不是就缩得非常小了? 但或许您会说" 可是每个人觉得听起 来舒服的声音会不一样啊!" 今天, 我们所讨论的是调音响, 声音只有对不对的问题, 没有舒不 舒服的问题, 如果您调对了, 但听起来不舒服, 那就是这张CD 录得不好. 怎么知道自己调的对 不对? 除了选对软件外, 就是要和现场做比较. 我的经验是以录音中有的杂音来辅助最为有效. 例 如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座椅所发出的声音, 来自听众的杂音, 甚至乐器断弦的声音等等. 该有的 杂音不见了, 就是不对, 椅子的 嘎嘎和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不一样, 就是不对, 断弦的声音没有 量感, 就是不对. 而且若能参考这些杂音在调整良好的系统''吵杂"的情形, 心里就会更为笃定了.
其次Mr. Julian谈到的"看动物"的看法的确很有道理, 我想以此看法来对我爱听录音胜过听现场做 进一步的解释. 现场是一定要去听的, 就如同我们去动物园看真实的动物的意思是一样. 但是 就算我们真的跑到野外去看老虎, 也很难看到老虎捕捉动物的全程, 就算看到了, 也可能因距 离或角度等因素看不清楚. 而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我们很清楚完整的老虎捕捉动物的精彩过程. 听录音的道理也是一样. 我个人则对这种"精彩过程" 情有独钟. 此外, 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我 所谓现场和录音因聆听距离不同而产生不同美感的看法.
陈郁凯
TOP
154#

怎么总有人用画来比喻啊,哈哈,人就是差不多


关徐您所说的︰「为什么人们看张大千的画,发现他和真实有很大差异时,不会怀疑那幅画的价值。但是当他听到一组系统发出和现唱演奏有很大差异时,却会怀疑那套系统的价值?」我想分享个人看法。
拿绘画的像不像比喻录音与现场的像不像的确有一点道理,绘画乃画家「个人」的心智活动、智能结晶,牵涉的问题仅限于个人。探讨绘画像不像应只限于「写实」一派才较有意义﹗对抽象派、超现实主义就有点无法切重要害,因此在美术上谈「像不像」似乎是枝微末节,并非美感传递的重点。
对比到音响上,「像不像现场」到底重不重要,我个人认为以现场为基础标准是「无庸置疑」的,就像是各器材的性能规格等数据数据(总谐波失真、频率响应……)一样,要在大众(技术规格)可以基础共识上,再来谈设计理念才有意义。因此音响回放音乐时,现场的声音就是一种参考基准,但是每套音响透过不同设计师的电路设计、声音品味,当然会有所出入。更何况回放音乐,涉及到演出者诠释、录音师技术、器材性能、回放空间、搭配摆位、用家品味功力等等问题,牵涉环节众多。因此才会发生当大家听到音响与现场差很多的时候,总是责怪「器材」不好的现象。此一现象是因为大家找一个最易见、有共识的环节(器材)来「扛责任」的结果。想想看,大家光是抬杠器材就杠不完了,如果再加上演出者诠释、录音师技术、回放空间、搭配摆位、用家品味的讨论那还得了………昏头、昏头。
我的意见结论是,以现场(或说是真实乐器的声音)来当作调校音响的基础绝对是正确的(除非您老是听电子音乐)﹗但是基础之上,您要厚声、要清丽、要密实、要扩散……,就牵涉器材个性与您自己的口味了(而这就是回放的艺术了)。我想音响论坛从过去到现在,应该从来没有告诉过读者「回放不需像现场」这样的理念吧﹗而是以事实来论「回放很难像现场」(物理特性本就不同),因此众多主笔评论员、读者的讨论,应该多是在基础之上的品味美感,彼此意见经验交流为多吧﹗您说是吧﹗

赖伟峰
TOP
155#

诸位听音乐会的时候被音乐陶醉了, 是因为音乐真吗? 还是因为音乐美? 同样, 一个男子被一个女子打动的时候, 是因为真还是美?
TOP
156#


Georage 兄,小弟今年23岁(65年次)比你略小一岁,如果你快成老头子,那刘总编与Kevin"老"前辈, 可不就是祖父级的人物了 说到kevin老前辈,真高兴您的计算机已经没事了,我想这大概是“95新机当机症候群“吧!! 前一阵子前辈指正小弟所说的"失真就是美"一句引喻失义,小弟事后回想,确有不妥之处特此提 出望kevin多多指教! 小弟有一友人小刘,目前从事音响业,在士林福林桥下开一间“小刘音响“,因与小刘私交甚笃, 所以常去其小店与其喝茶聊天,小刘年虽不大(约30余岁),但常常喜欢自称已垂垂老矣,喜欢真空 管机的柔和声音,好死不死其众多老主顾也多为管机的忠实信徒,常常三五人聚集其店中,开口真 空管闭口真空管,老实说小弟不甚喜欢真空管机,因为中低价位的管机在回放小弟平时常听的音 乐时都力有未逮,不是活生感不足,就是动态不足,已小弟最常用以测试音响的几张cd为例,(1)eagles 演唱会专辑(2) 500的live (3)Phil Collins的 Serious Hits Live! (4)当铺爵士 (5)维也纳97新年音乐会,
Kevin前辈应该已经可以看出我对音响的要求了吧,而且平常小弟喜欢往Pub,摇滚演唱会&国家音 乐厅跑,尤其是Pub,不知Kevin前辈有无去Pub的经验,那种感觉我始终没有在音响中听到,小弟就拿 自己的一次于Live a go go (已结束营业)聆听500' s Live的经验为例: 现场的听众双手挥舞,撕声吶 喊,500与China Blue在台上挥舞着汗水忘情的演出 ,现场的音量巨大,声音吵杂,但是人却一点也不觉 浮躁,当时的心中只觉一股热血上涌,感觉好象要飞的一样,也许这就是青春吧! 但是我用真空管 机聆听500的专辑(也是在Live a go go录的) ,感觉就是不对味,500变成800,声音嘴型变得比实际上还来 的大而且肥 , 急速的鼓声量感虽多怎么厅就是不够力,演唱会现场的吵杂声好象隔层玻璃,虽然 清楚但是总是若有所失,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那种摇滚乐应有的速度感与节奏感也都丧失殆尽 , 更令我感到沮丧的是在场的其它顾客都说这种声音好听,又对味!更有人当场要下定那套组合, 他们以为在听日本演歌???
(当天系统Conuterpoint cd转盘(又是cdm12!!),counterpoint d/a,counterpoint 2000真空管前级,Manely 35w Mono+Mono Power Amp +仲敏代理的法国号角喇叭,名字忘了但有90几DB的效率, 事后又 听了很多套系统大抵不脱此范畴,可能是小弟听的还不够多吧!)
对我来说不能回放演唱会的系统就不合格,就是"失真",但是诚如在场诸位所言,这样的音乐也 很好听,只是遗憾他不能达到我的要求罢了,所以小弟才会大放厥词的说"有时失真也是一种美", 当然现在也有的真空管机声音干净,反应快速,推力雄浑,只是价钱远超小弟预算,小弟一直深信, 回放音乐不一定要用高价音响,已目前小弟的财力大概只能选用晶体机了!
对了!Kevin前辈!小弟非常好奇您是如何从“丑女美女“一文之中,断言小弟我没有好好谈 过一场恋爱?老实说小弟的情形果然被前辈命中,小弟的朋友一致认为小弟为"有色无胆型",喜欢 一位pretty girl 近4年,但是每次到紧要关头就临阵退缩 ,气的我的朋友们决定不再管我的鸟事,现在 那位prettygirl已找到她的Prince Charming,而我只能再每一个寂静的夜晚,一次又一次的播放者500 的浪人情歌 ,再喃喃的念着“我想到了一个忘记温柔的妳的方法,我不要再想妳,不要再爱妳,不要 再提起妳!再我的生命中不曾有妳!!" 但是我真的能做到吗? 天知道!!
prettyboy
TOP
157#

给诸位网友
300B的后级我也有一部,不过只有五瓦。真伤脑筋,拿五瓦推什么喇叭呢?当初就是听到他的声音迷人,所以毫不犹豫的购入。以我的经验,效率如果没有100dB以上的喇叭,五瓦或八瓦的300B是推不动的。有些人信誓旦旦的说我的300B只有八瓦就可以推动八十几dB的喇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它无视活生感与动态范围、冲击力等。甚至,它都是以蝇量级的音量在听音乐。
如果能够有100dB以上的喇叭来搭配,我认为300B后级真的很迷人。
我记得谁在留言板上说真空管机爆不起来,无法听摇滚乐。在此我要说真空管机绝对爆得起来,只是看您用的瓦数多少,以及怎么设计而已。或许很多人不知到,以前许多有名的电吉他放大器都是用真空管推动的,为什么?因为真空管在大功率下很稳定,耐久,耐瞬间冲击,所以电吉他都用它。我不知到目前是否还是这样,至少以前我年轻在搞Band时,我们都是用真空管电吉它放大器。
此外,我很赞同一位网友所说,如果能够再生Pub那种摇滚乐的现场感,那才是不失真的音响。不过,我要指出,现场演奏时其实已经产生很多失真,只不过那种现场的气氛很传真,我们所要的就是那种传真的现场气氛,真的会令人热血沸腾的气氛。
不要吃惊为什么我会赞同Pub那种感觉,因为以前我也曾经站在台上谈着吉它,看着台下的人热舞,那是一段年轻时期的狂热生活。在我的音乐生活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我一直兼容并蓄,只不过当我决心脱离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之后,我就不弹吉他了,也转而专心于古典音乐。
我听过很多人的音响系统,可惜,真正能够称得上好听的,能让人对音乐感动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大部份出在使用者没有对音乐真正了解,他们所再生的声音多数是自己想象的,有时,想向与真正的音乐之间存有很大的距离。
想要将自己的音响调整得好听,一定先对音乐有正确的认识。每个人可以去餐厅Pub、音乐厅接触音乐,听多了之后,自然就会开始思考,怎么样的音响效果才是真正正确而感人的。如果不去了解音乐,永远都会钻不出音响的迷思。这样的音响迷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换器材,换到他累了为止。
您想做一个不断换器材,把大把钞票给人赚去的人呢?还是想做一个多用头脑的音响迷?
劉漢盛
TOP
158#

那就超脱了吧?
TOP
159#

我站在红绿灯下,微闭双眼,听汽车由左至右,由近及远,哇,多么准确的定位,立体的音场......,坐在音响前,我想听到的是让我心情愉快的音乐。能表达出音乐的内涵和美,是我需要的器材。要听砸玻璃,我想还是买几块玻璃砸着玩来的经济,真实。就说乐器吧,一把好的小提琴,一致的意见是音色优美。还没听说因为音色更象小提琴而出众的小提琴。
TOP
160#

L版,还没有到西藏就进行彻底的反思?——西藏回来不会干脆不上坛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