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乃毁天灭地之器?(利用音频对录和数据分析破除玄学) [复制链接]

查看: 98587|回复: 228
141#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2:54: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2:36:00 发表
人的感觉并不是对和错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区别的问题。
换一条线,人的感觉是声音不一样了。

所以说,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发现,换线带来的差异客观上是人耳不可闻的,人感觉到的声音变化实际上是心理因素和其他外界影响导致的。
即时频谱分析,差别明显吧。
TOP
142#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2:59:00 发表
前面的您没看清楚吧。
“几个db的脉冲很正常,他们是零星出现的”。
那是即时数据,音乐播放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出现。几个db的差别还不大?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2:59:00 发表
即时频谱分析,差别明显吧。

我知道这是即时数据,也就是对音频数据分段做FFT。
一般常用的窗口长度可以是4096点或者8192点,阁下用的是多少点我不知道,但我猜应该和这个差不多。
那些每次几个db的脉冲的确是零星出现,因为不是每次窗口截取都会出现,而且也不是每一次出现都出现很多。
出现的也只是在频域上极窄的脉冲,占据某一个频点一瞬间的时间。

说差别到底大还是不大,咱们说一两个db数这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你只管直接用耳朵听差分音轨最明显。
那些脉冲到底是零星出现还是大面积出现,一耳朵就知道。
如果真是大面积出现,那必然一耳朵就会听见大量的纱纱声,或者随着随着原音轨变化的声音。

但实际听音会发现,差分音轨里的声音在正常听音音量下就是人耳不可闻的。
所以“零星出现的几个db的脉冲的差别”到底大不大,立见高下。
最后编辑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6-01-06 13:14:06
TOP
143#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TOP
144#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6/1/6 13:34:00 发表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所以说,实验发现换线后的变化是不可闻的,实际中烧友们“听”到的变化多是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
TOP
145#

回复 142# HappyWater 的帖子

还是我没说清楚,那几个所谓的脉冲,并不是信号里的,而是两个信号在某个频段的幅度差别,标在图上而已。所以即使再多,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纱纱声”。如果脉冲的正好是某个乐音(或它的泛音),播放到这个位置时,(两个信号里)其中一个信号会高(或低)那么几个分贝。那是一闪而过,听音灵敏的人就会感觉到。播放过程中,这样一闪而过的现象,会不断出现(不同的乐音或它的泛音)。能否感觉到就看各人的耳朵了。
TOP
146#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40:00 发表
还是我没说清楚,那几个所谓的脉冲,并不是信号里的,而是两个信号在某个频段的幅度差别,标在图上而已。所以即使再多,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纱纱声”。如果脉冲的正好是某个乐音(或它的泛音),播放到这个位置时,(两个信号里)其中一个信号会高(或低)那么几个分贝。那是一闪而过,听音灵敏的人就会感觉到。播放过程中,这样一闪而过的现象,会不断出现(不同的乐音或它的泛音)。能否感觉到就看各人的耳朵了。

我知道阁下的图是频谱图,是傅立叶变换得来的图,而且是傅立叶变换后的振幅图(忽略相位部分)。
两个信号的振幅差别到底大还是不大,咱们直接听差分音轨就知道了。
如果如阁下所说“听音灵敏的人会感觉到”,那这种人必然可以在正常音量下听到差分音轨里的脉冲。
然而实际中存在这样的人吗?
反正我没见过,若阁下见到了,也请让我们开开眼。
TOP
147#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既然不承认咸菜的材质和结构对系统的声音有影响,那么完全没有必要用纯铜或者纯银的咸菜,铝线甚至铁线都有导电性,用就是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48#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TOP
149#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3:38:00 发表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6/1/6 13:34:00 发表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所以说,实验发现换线后的变化是不可闻的,实际中烧友们“听”到的变化多是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
不否认烧友当中的确不乏土豪,但是更多的还是工薪烧友,你确定他们都是“傻子”,仅仅因为你所说的那些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就会投入几千甚至上万的真金白银去买那些线材吗?
究竟是他们的智商都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再说了,如果国内的监管和氛围不算那么好,那么美英日德都有知名的发烧线材厂家,音响杂志媒体也都正常面对它们,这些国家的发烧友也都是低智商的群体吗?就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义士挺身而出揭穿这么大的骗局吗?
线材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个孩子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0#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59:00 发表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这不是一回事。
信号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点,也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整数。
信号是一长串点,一长串取样,需要用一长串数值来表示。

不否认,在差分音轨中存在个别点有相对较大的振幅。
然而,一方面这些差异较大的点是零星出现的,占据整个信号序列的比例非常小。
同时,即便是这些差异较大的点,其差异其实也并不大,而且只出现一瞬间,一闪而过。
所以说数据分析结果很明显,两根RCA线才的信号差异根本不可闻。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6/1/6 13:58:00 发表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既然不承认咸菜的材质和结构对系统的声音有影响,那么完全没有必要用纯铜或者纯银的咸菜,铝线甚至铁线都有导电性,用就是了。

这并非一个悖论,线才对系统的影响本来就微乎其微,只要是一根合格的线,对系统的影响就是可以忽略的。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6/1/6 14:23:00 发表
不否认烧友当中的确不乏土豪,但是更多的还是工薪烧友,你确定他们都是“傻子”,仅仅因为你所说的那些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就会投入几千甚至上万的真金白银去买那些线材吗?
究竟是他们的智商都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再说了,如果国内的监管和氛围不算那么好,那么美英日德都有知名的发烧线材厂家,音响杂志媒体也都正常面对它们,这些国家的发烧友也都是低智商的群体吗?就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义士挺身而出揭穿这么大的骗局吗?
线材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个孩子的。

首先,绝大部分工薪阶层的人,压根就不玩音响发烧,即便玩,也不玩线材,否则,HIFI市场要比现在繁荣的多。
我且问,卖音响的有卖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的多吗?
没有吧,可见在家电器材里,音响市场只是个很小的份额,而且越来越小,因为电脑都可以播音乐。

其二,少部分被工薪烧友们,被奸商忽悠,被软广蒙蔽,被音响托软磨硬泡,最终跳进了这个深不见底的坑。
线材本来就是个谎言,以往跳出来揭露谎言的人也不计其数。
远近有名的,比如“隧道扫描显微镜”“音响界的十大谎言”等等。
更多的的则是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忽悠中,被奸商和水军喷的体无完肤。

线材本来就是个谎言,而倒卖线材带来的利润是丰厚的,卖线材带来的收入占据了奸商们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比重。
导致线材的谎言从来是一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话题,一旦有人来揭露,奸商们就会组成水军,伪装成一般烧友们来发动口水战。
即便本帖中都有不少回帖不讲道理,不谈事实,无脑喷,前言不搭后语等等,都是这一现象的佐证。

说到底,靠谎言,靠吹嘘,靠忽悠得来的利润是不义之财,应该被揭露。
作为一个普通烧友,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揭露了这个谎言,烧友们大可省下一大笔钱,把它们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
比如可以升级音响,升级功放,做好室内装修,等等这些真正值得投入的地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