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乃毁天灭地之器?(利用音频对录和数据分析破除玄学) [复制链接]

查看: 101334|回复: 228
171#

要说鉴别方法的方便性,楼主的方法是最复杂,最简单的最快捷是用科学方法或前人经验先作个初步判断,拿出方案后再去试听证实,如果没有能力去判断,那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作大量的试听.
90年代的音响技术期刊上有介绍说:1.线材品质在达标的情况下,再提高线材的档次所得到的收益顺序是:换信号线的收益大于换音箱线,换音箱线的收益大于换电源线
2.随着音响器材的档次的提高,换线的收益也就愈加明显
3.信号线,音箱线,电源线三线的投资额合计在音响三大件总额的3~5%的范围内就比较经济合理,比重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性价比
最后编辑烧到残废 最后编辑于 2016-01-14 15:16:41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172#

原帖由 烧到残废 于 2016/1/14 10:55:00 发表
要说鉴别方法的方便性,楼主的方法是最复杂,最简单的最快捷是用科学方法或前人经验先作个初步判断,拿出方案后再去试听证实,如果没有能力去判断,那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作大量的试听.
90年代的音响技术期刊上有......

现在还不忘来挖坟,真是没意思。
实验已经证明线材压根没有可闻的变化,“听”到的变化不是脑放就是瞎说。
阁下若是想翻案,不如拿出点实验数据来,空口无凭没意思。
TOP
173#

从数据上来讲,换线材是没有作用,所以,楼主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在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声音的因素很多,如改变某一件器材的电源极性,声音的变化是极大的,更何况换一条电源线?(而一般的家用电器,电源极性的改变,不会影响其本身功能,如风扇、空调、冰箱,改变电源极性,一样照常工作)。玩音响,确实存在一点玄学。为什么有的人玩高档器材并不能玩出好声音,道理一样。音响器材并不是接上线材就能出好声音。出声音可以,但不是好的声音。
最后编辑老龚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09:14:36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174#

原帖由 老龚 于 2016/1/15 9:10:00 发表
从数据上来讲,换线材是没有作用,所以,楼主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在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声音的因素很多,如改变某一件器材的电源极性,声音的变化是极大的,更何况换一条电源线?(而一般的家用电器,电源极性的改变,不会影响其本身功能,如风扇、空调、冰箱,改变电源极性,一样照常工作)。玩音响,确实存在一点玄学。为什么有的人玩高档器材并不能玩出好声音,道理一样。音响器材并不是接上线材就能出好声音。出声音可以,

这话说的有道理。
玩音响是需要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而大部分人的短板就在于此;
大部分人只能攒点钱,买一套自己承受能力之内最贵的器材而已。

要想补上理论技术以及操作技巧上的短板,要靠靠谱的知识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操作 ,缺一不可。
可悲的是,现在的hifi圈,玄学弥漫,铜臭横行。正确的理论和技巧都被淹没在了茫茫多的软文和广告之中,难辨真伪。

鄙人不才,利用实验获得了一点数据和体会,发出来与诸君共勉,却也遭到很多鄙夷和戏谑。
我想,且不论本帖中的结论是否可靠,单就本帖中的恢复讨论态度,就足以看出如今HIFI圈风气的冰山一角。

————————————————————
昨天,一位年轻的烧友看到我的文章后,很好奇的与我讨论。讨论过程中,他每每提及“我们群里的高手说过”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股自信。
他有一台 lynx hilo 雷电版解码器,他说,如果按照我帖子中的说法,那这台解码器应该不管使用什么线连接声音都一样,甚至使用不同的数字接口,声音应该也一样。
可以看出,他给我出了个难题的。后面在我的指导下,他用自己的器材完成了贴中的实验。
这台lynx hilo解码器先后使用雷电口(光纤)、AES口(XLR)、SPIDF口(同轴)一共三种接口,模拟对录线也更换了两根线(都是XLR接口),甚至电源适配器也换了两个(其中包括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分别对录下输出的模拟信号,因为他没有数据分析能力,所以数据之后交给我帮他分析。
整个实验进行了两天多,他也很忙,我也很累,终于把几个G的数据都分析完了。
结果不出意料,不管更换哪根连接线,更换哪个数字接口,甚至更换不同的供电电源,都不会对声音造成可闻的变化。

不过这位朋友后面的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
当他看到换线之后声音毫无变化的实验结果以后,并没有如释重负,反而开始怀疑起是不是自己的器材解析力不够,是不是自己家的电源不够好,是不是自己的脚钉没做到位,是不是需要加消磁贴等等。。。
我最后只能告诉他,建立一个正确的听音观非常重要。他应该到一个真正靠谱的烧友圈里去,而不是和一群大忽悠们在一起。

显然这位烧友的听音观是有问题的,音乐是拿来欣赏和愉悦身心的。
听音乐不是听什么几声蛙叫,几声鼓点,几次回声,多少空气感,多少颗粒感的。
音乐就是音乐本身,把器材调试好,以最佳的状态工作,之后就全身心地欣赏音乐。

他的听音观显然是被他所在的群里的忽悠们扭曲了的。然而听音观被扭曲了的人,又何止他一个呢?
最后编辑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10:40:44
TOP
175#

好像探讨的人不多啊。
也想关注一下不同的音色在频谱上的反应是否一样,铜线和银线在频谱上是否一样,不同的喇叭先是否一样。
TOP
176#

听音乐不是听什么几声蛙叫,几声鼓点,几次回声,多少空气感,多少颗粒感的-----------另一个极端!
TOP
177#

楼主千方百计的想要证明线材无用,但是一直在犯逻辑上面的错误。首先说,你究竟是想说明,线材是听感上没有可闻的差别,还是想要说明数据上面没有差别呢?
第一条,那么多人已经证明线材是会对系统造成可闻的差别的,不能仅仅因为你自己在你自己的系统上面听不出来就去否认那么多人的听感,除非你无知到认为自己绝对比所有人都聪明。
第二条,你试图通过一些所谓的数据来说明线材是对听感没有差别的,这个就更荒谬了,退一万步讲,你的数据是成立的,就全面吗,就涵盖了所有对声音影响的因素了吗,我想恐怕也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而已,打个比方,就好像现在是冬天,大家都知道影响体感的是温度,但是同样零度的木头和零度的铁,抓在手上体感能够一样吗?它们不都是零度吗?这就是遗漏了另外的因素,只看到温度的结果。你的试验基本上类同于这样。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78#

不要急着去肯定一些事物,同样也不要急着去否定一些事物,总有一些你不了解的甚至不能理解的领域。
对“未知”保持敬畏是一种美德,举一反三固然是一种长处,但是如果以点带面去下一些概括性的结论,那么未免就太无知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79#

我在论坛发言很多,但是有些朋友可能会注意到,高于我系统太多的话题我基本上不参与。
说句玩笑话吧,现在上面定了一条“妄议中央”这一条,很有意思,我想其中有一条就是很多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理解的层面也不一样。
我对于一些高端的系统,虽然可能用过那么一两次的接触,但是完全谈不上驾驭,所以其中也会产生一系列不能了解和理解的地方,但是不代表我就会无端的怀疑器材和那些高端玩家的水平,但是不客气的说,论坛里面很多人会把他们当成“人傻钱多”的代表。总是操心他们是不是能够玩好这些器材,是不是又上当受骗了。
只能说,还是这些人自己的格局太小了,呵呵。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80#

抱歉,亂入一下。
訊號線部分除外

樓主一開始談數位訊號的部分
我們一起玩的友人,已經證實那些觀念都有點過時了。
Bit Perfect的兩部器材,也能聽出明顯的差異(MSB的老闆、總工程師也體驗過)
File Compare檢查後,差異為0的檔案,其實是完全不同的聲音品質。
File Compare根本不能拿來驗證數位音訊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