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051525354555657»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324|回复: 587
531#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6 23:04: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10-16 22:02:00 发表
如果有效长度为负距而非超距,补偿角还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吗?

这样搞法还是正常使用中唱臂的合理设置范围内么?按您这个做法,当然唱头的运动方向不会指向盘心,但会向另一个圆心移动。但是这样也不能否定在正常使用范围中侧滑力与补偿角无关。

这样搞只是让你明白他们的主、次关系。
因为超(负)距产生的侧滑力可以单独存在,而补偿角要产生侧滑需要一定的条件。
你说道补偿角产生的侧滑力要大于超距的侧滑力,这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差异以及存在的关系了。
我所说的唱臂中轴线其实是唱臂支点到唱针尖的连线,不一定就是臂管的中心线。
当唱臂没有补偿角设置时,如果只转动唱头来做补偿,只要针尖仍处于臂管的中心线,那么侧滑力总和就是等于超距的侧滑力。
唱臂的补偿角设置,其实是为了使针尖在唱片有效范围内更接近切点。
但这就令到针尖不在臂管的中心线上,这时唱臂中轴线与臂管中心线就形成了夹角,这个夹角所对应的合力,就是补偿角所产生的侧滑力,夹角越大,对应的侧滑力就相应越大。
在正常使用时,这个侧滑力的方向也是令唱臂往中心移动,所以这时的侧滑力总和就等于超距侧滑力与补偿角侧滑力的合力。
当然就大于纯超距侧滑力,这估计就是你的依据。
从唱臂循迹能力以及唱头拾取唱片信息能力来看,侧滑力应该是越小越好!
可众多厂家为什么偏偏要设置补偿角,从而加大侧滑力呢,这不是摆明坑爹吗?
这点厂家当然是心里有数,其实不明白的只是我们这些“精明”的发烧友而已。
TOP
532#

回复 531# 阿杰 的帖子

杰兄好!反正大家明白侧滑力的成因就得了,太详细的解说也怕码字太多。

还有,使用光面板测试这些事情只能看出力线运动的方向而已,但无法反映坑纹与针尖产生的磨擦力对力线运动方向和力分布状况的变化情况;故此,补偿角造成侧滑力的产生,在这种实验中是几乎无法体现出来的。所以用光面板来做这种实验会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侧滑力的大小主要由超距造成。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7 18:13:0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3#

玩黑胶的发烧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靠听感来调整。
事实上很多朋友就算听到声音不好,又有多少个懂得怎样调好呢?
只有深入了解唱盘、唱臂的工作原理、成因,才能产生正确的调整方法。
但越来越发觉,人耳的可信程度很低。
TOP
534#

回复 533# 阿杰 的帖子

我也比较认同这些!调教黑胶系统单靠听感来辨别是不行的,必顺使用一些高精度调教工具和测试工具才行。单靠听感来判断黑胶系统的调教结果,还会涉及到中、后端系统声音的准确性、个人的听音水平 和 个人对各种乐器发音的正确认知能力.....等一大堆问题存在。以这样的调教方式,其可行性和可靠性有多高?想想便知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7 18:56:0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5#

从纯力学角度看,补偿角和侧滑力是没有关系的。但在黑胶系统里,计算侧滑力的大小恰好和补偿角吻合。
TOP
536#

个人觉得针尖与坑纹所产生的磨擦力在补偿角和唱臂的作用下向盘心运动形成的拉力,应与因超距的作用下使唱头向盘心移动的力要分开来对待,不应统称为一个《侧滑力》,这样很容易会使人混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7#

回复 532# 中山张 的帖子

光面碟试验设计并不合理,用测试碟按照不同有效臂长和正负零补偿角播放并录入电脑看图表,结果一目了然,张兄最有条件做这个试验。
TOP
538#

回复 537# Dr kuang 的帖子

Kuang 版好!

是啊!我也早讲了,不要用光面碟来做实验,会出现假象的。

不过,我对在器材上搞来搞去一向也比较懒,况且我现在没有弧形唱臂,这些实验给杰兄来搞吧。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8 18:33:2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9#

我没实验过,难道上面的理据是凭空想出来的?
正因为有了超距,才需要补偿角来修正寻迹误差,如果没有超距,还需要补偿角吗?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证明,如果懂力学的,谁主谁次一眼就能看出来。
亏你还能拿出这么多的缪论来死撑。
TOP
540#

谬论、死撑,杰兄您没事吧?!

再啰嗦多一次:
1、因超距的存在,为使针尖能得到更准确的寻址,就要给唱头设置补偿角。这是另一个事情。

2、对侧滑力的构成:因超距关系的作用下造成唱头向盘心产生线移运动的作用力大少;与坑纹和针尖产生的摩擦力因在补偿角和唱臂运动半径的作用下,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力轨向盘心方向运动的力大少。这也是另一个事情。

两者存在的主次关系与两者分别构成侧滑力的大少谁大,根本就是两回事。您所表述的主、次关系就是有超距还是有补偿角先,有点象世界上究竟有鸡先,还是有鸡蛋先,同道。而我所讲的主次是:两者究竟是谁产生的向心力大。在原则上,您、我讲的事情根本就是两回事来的,这样您明白了没有?如这样也不明白就别说了! 关于这个事情的讨论就到此为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