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253545556575859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327|回复: 587
551#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47:00 发表
但是唱片的同心度没有精度可言,唱纹也会带着唱针左右甩动,也就会造成抗侧滑锤的不断抖动,虽然循迹力是上去了,但也会因而会造成恶声。


开发者应更严谨地看待问题,抗滑主要是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蒋兄的论据,需要证明同心精度影响远大于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才(有可能)能成立!!!如同心精度影响很大的话LP不可能成为HIFI产品了!!!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21 16:44:27
TOP
552#

各路高手有关抗侧滑探究的很仔细很认真,可敬。也基本差不多了。
请继续深入探究其他方面的与声音直接相关的关键环节,比如避震,感觉学问很深,变数很大。
就说我用的外置交流同步电机吧,用不同电源线差异很大。
电机下垫什么同样明显差异,前几天按蒋鹏兄的方法,唱针放唱盘上,空转电机,开大音量,换不同的垫,听那个噪音小,结果垫的汽车放手机的防滑垫很软噪音最小,就用它吧,结果怎样?经过验证,声音却不是最好的,声音发糊点。乳胶圈、小树本、厚胶垫、薄胶皮自制胶圈等,自制的胶皮圈声音最好。当然还会试别的。只是想说这个环节的变化。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553#

旷版好,real兄好,这个图并非一个不带补偿角的假想图,而是一个准确的带补偿角的力学分析图,是一个实际唱臂、唱头的力学分析图!

我是不可能说服各位的,但这个图确实是一个实际带有补偿角的唱臂的力学分析图。大家可以去请教物理老师。
理论力学就是研究受力分析的,我于理论力学上在大学同学间亦算权威,即问即答的时候可能会犯错,但这种问题我想我犯错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于这个问题我不再参与讨论,等大家讨论完了我再继续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54#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21:00 发表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混的讲法,不正确的讲法。  



看来蒋兄没有注意(理解)到啊杰(总的侧滑力无限接近超距侧滑力)这说法(较理想模式)了!!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47:00 发表
但是唱片的同心度没有精度可言,唱纹也会带着唱针左右甩动,也就会造成抗侧滑锤的不断抖动,虽然循迹力是上去了,但也会因而会造成恶声。  


开发者应更严谨地看待问题,抗滑主要是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蒋兄的论据,需要证明同心精度影响远大于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才(有可能)能成立!!!如同心精度影响很大的话LP不可能成为HIFI产品了!!!








如蒋兄不能严谨正视这些提问,作为开发者是不理性的!!!
TOP
555#

原帖由 Real 于 2012-10-21 16:58: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21:00 发表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


real兄好,刚刚已经明确陈述过,“侧滑力不是是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56#

蒋兄好,到现在才看成到,大家就侧滑力产生上有分歧!各自努力玩好LP吧


摩擦力使得唱针受到切线方向的力,超距决定唱针落到唱盘的那个区域,也决定唱针切线方向的力和臂拉力合力的方向(产生内、外侧滑),在现实LP运转中,超距决定产生内侧滑力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21 20:31:33
TOP
557#

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至今尚未看到,关于侧滑是如何形成、或者是否存在的真正有说服力的理论。我没有理论否定它的存在,也见不到能证明它存在的理论。

而我在自己的实际实验当中,证明了抗侧滑在循迹及其它问题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不会去使用这种装置。

在抗侧滑这个问题上,肯定者依然肯定,否定者仍旧否定,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陈腔老调再议此问题不会有突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请大家还是展开其它方面的话题吧。
喜欢音响和音乐而不发烧。
TOP
558#

回复 557# what? 的帖子

是的,可能是掌握人没上网,或不愿说。虽则说是这样,还出现531和542两精采之贴!每人都能做的是不加侧滑时,用光面碟试验,是向内走的;
其实,有测试碟和示波器的,录段上来就很清楚了,看来要法配一套了
兄可交流下你在实际实验当中,抗侧滑为负面时的具体配置,因看到说到轻针压可不加侧滑的说法,我晚上争取装上97唱头1。25轻什压加与不加侧滑试试


请大家还是展开其它方面的话题吧-----------这讨论也没什么,起让人思考的作用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22 08:05:01
TOP
559#

回复 557# what? 的帖子

只有充分了解侧压成因,才能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超距(负距)产生侧滑,只是基于我这些年对于唱盘、唱臂以及几何、力学的认识所提出来的理据。
正确与否就要看看有没有厂家搞个权威的实验出来验证了。
如果只在网上探讨抗侧滑设置是否正确,有一个硬指标不得不提,那就是1812的16声炮响。
我从未看见过不加抗侧滑装置能够顺利通过的。
或许大家会说从不听炮声,过与不过无所谓。
但他确实是寻迹能力最起码的标志,不能通过的,其循迹能力肯定是大打折扣。
或者还会说听其他的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太执着。
那可能是所听音乐的类型,又或者是音响系统的分析力不够,反应不出来而已。
黑胶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TOP
560#

侧滑力,抗侧滑力,平衡后,产生了阻尼?这阻尼对对声音的影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