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音响的真相-----4寸口径能创最优秀的单元 ( 14页:2012的重... [复制链接]

查看: 47603|回复: 141
131#

原帖由 小反 于 2010-8-31 9:19:00 发表
因为口径越大,震膜的质量就会越重,附加的弹波和弹簧板、粘接剂、音圈的质量也会随之增加,不可控的因素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再演变成一套系统,不可控的因素更多,

单独就喇叭单元来说,附加质量轻的确是反映灵敏一点,但是凡事不可绝对,弹波纱支数、侵浆特性,磁力系统、音圈特性呢?仅从一个振动质量上做出这种推断,未免有点惊世骇俗,或者说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了
再就系统来说,扬声器装箱、接分频器后参数变化很明显,一样的单元做出不一样的声音,或者不一样的单元做出基本一致的声音来,对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并非难事,看轮胎就断定一辆汽车的性能、是否化妆就推断一个人的品味,
经常看论坛动辄就有人做出“世界级”的发明或结论,除了说明作者研究不深外,实在是件很滑稽的事情
TOP
132#

原帖由 小反 于 2011-10-4 10:16:00 发表
很多人会担心的低频下潜的问题,因为4寸单元毕竟口径有限,推动的空气量有限,回到主题,四寸能创最佳单元,4寸做中低音是非常理想的口径,它的中频感受特别好,自然真实,低频下潜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这种低频是可以让人“感动”的,因为它是有质量有量的低频,4寸良好的跟随能力,能把500HZ—100HZ的部分非常精确的表达出来,这是很多大口径汗颜的部分,大口径受制于震膜的质量,常常慢半拍,开始的部分需要极大

BOSE推出全频4.5英寸全频单元,初看收获不小,实际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是拳头产品采用8只1欧姆单元串联后,Q值必须要靠一个负阻控制器来降低至合理范围,当然是以降低电Q值来达到目的的,这也是802音箱必须用802C控制器的原因,此种方法的弊端网上资料很多,没必要详谈了;其次是做工程的很少愿意选用BOSE 802,原因很简单,灵敏度比其他公司产品低很多,需要的功率太大;还有帖子里提了很多次的振动质量问题,BOSE的箱子,及时是电脑多媒体用的产品,电路没有一个是直肠子的,都需要电路来做补偿,802的频响曲线,超过16KHZ之后就以一头扎下去了,呵呵
TOP
133#

很久没有进来了,看到楼上AudioTechnology兄的观点,想到一个问题:通常分频点都会产生明显的相位失真,分频点越多,相位失真自然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一个扬声器单元能够完成全频回放,就没有必要由多单元分频合成去联合完成。但是受物理因素限制,以目前的技术成果及工艺水平,一个扬声器单元是无法理想完成全频回放还原的。不过,音箱设计中,以最少的单元数达到完成全频回放的目标,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妥协办法。

上面谈到‘全频’这个概念,从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讲普遍认为是20Hz~20KHz;而从绝大多数音乐频响的角度看,普遍认为是40Hz~20KHz以上。所以从听音乐的角度看低于40Hz以下的低频延伸已经意义不大,我们更在意的是它【能否平坦延伸】等。事实上即使是落地箱也很少能平坦延伸达到低于40Hz的(甚至连50Hz都达不到),而设计良好的书架箱完全可以平坦延伸达到40Hz的水平,听音乐已经非常不错了,只是40Hz的低频下潜自然是不能还原40Hz以下的极低频‘特殊效果’……。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大口径专业设计的‘低音炮’的低频下限仍然只有50Hz,听感上我们同样认为‘它的超低频和极低频已经非常好’,其实是因为低频‘量感’大从而使我们产生了‘低频下潜深’的错觉……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4#

原帖由 潘志强 于 2010-8-8 1:28:00 发表
原帖由 小反 于 2010-8-3 10:53:00 发表
在这个口径的单元,是最有灵性的单元之一,如果做到3寸,低频下潜不理想,如果做到5寸,又没有了声音的灵性


     实际证例:BOSE的全频单元,开创了BOSE的全系列专业产品线,101  302A    402A   502A    802,......


实在不敢苟同楼主的

---------------------------------
同感。。。。。。。。。。。。就算是全频喇叭,4英寸也不一定是首选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135#

仁者见仁,听者有意,不管几寸,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电影 音乐 人生
TOP
136#

这次在高盈听了李齐车老师的四寸全频,又能够感受到那真实自然的声音感觉
TOP
137#

原帖由 petrochina 于 2012-3-6 16:22:00 发表
[quote]BOSE推出全频4.5英寸全频单元,初看收获不小,实际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是拳头产品采用8只1欧姆单元串联后,Q值必须要靠一个负阻控制器来降低至合理范围,当然是以降低电Q值来达到目的的,这也是802音箱必须用802C控制器的原因,此种方法的弊端网上资料很多,没必要详谈了;其次是做工程的很少愿意选用BOSE 802,原因很简单,灵敏度比其他公司产品低很多,需要的功率太大;还有帖子里提了很多次的振动质量问题,BOSE的箱子,及时是电脑多媒体用的产品,电路没有一个是直肠子的,都需要电路来做补偿,802的频响曲线,超过16KHZ之后就以一头扎下去了,呵呵

bose的产品我比较了解,四点五寸是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大一点, 不只是震膜质量变大那么简单,中低频的信息量取决于良好的跟随力,同时也好控制,bose产品的生命力非常强,一款802就生产了二十来年,其实每天新闻里播报的政治活动中,都能见到bose402的影子
TOP
138#

学习贴呵呵
2014开始 和巴鲁一起 让我们听好点
TOP
139#

最近几天有机会深入学习喇叭的知识,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四寸单元为什么好声的秘密,这一切均是源自震膜材料的"失真"
最后编辑小反 最后编辑于 2012-03-09 07:32:59
TOP
140#

很多人不知道杨声器的震动秘密,在低频段,扬声器还能以理想的活塞状震动发声,随着频率的上升,震膜开始变形,分化出各种形态,失真开始加大,震膜小,膜态失真小,震膜大,膜态失真大...

震膜的失真有几类:
鞭膜态,震动的形状象甩动的鞭子
瓣膜态:震动的形状象花瓣
碎膜态
借用老师的图片:

大家看了这个图片,就知道扬声器工作的情况是多么糟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