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273747576777879»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578230|回复: 819
751#

原帖由 zui 于 2009-10-11 22:44:00 发表
有个疑问,为什么要穿孔呢,既然要处理低频,那么穿孔率就要很低才行,穿孔吸音板一般都用在侧墙中低频的吸收,而对于低频吊顶采用薄板共振的做法不是更直接。市面上卖的穿孔板有两种,槽型结构,大小孔复合结构。穿孔率在9%-12%左右,复合结构的吸音板会有两个临界点的吸声频率,吸声频率较宽。

记得前面已经有谈到过了,这里再回复ZUI兄:

我们先来了解它们的吸音特性吧。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背后,设置空气层或多孔材料,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可看成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一个“霍勒姆滋共振”系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穿孔板中的空气就激烈振动、摩擦,加强了吸收效应,形成了吸收峰,使声能显著衰减。远离共振频率时,则吸收作用较小。如果在穿孔板后放置多孔材料增加声阻,会使结构的吸收频带加宽。

  穿孔板吸声结构是噪声控制和室内音质设计经常采用的一种吸声结构。它的吸声特性取决于穿孔板的厚度、穿孔孔径和孔距、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以及底层材料等。

    穿孔率越大,共振频率越高。如果穿孔板的穿孔率超过20~30%,穿孔板就失去共振吸声的作用。考虑了吸声效果和实用情况,一般采取:穿孔率0.5~5%,板厚1.5~10毫米,孔径4~30毫米,板后空腔深度100~400毫米。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它是在不透气的薄板背后设置空气层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该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就发生共振,由此引起的内部摩擦将声波吸收。它的吸声频率范围很窄,只能作为吸收共振频率邻近的频带为主的吸声构造。共振频率f0取决于薄板的尺寸、重量、弹性系数和板后空气层的厚度,并且和框架构造及薄板安装方法有关。(这些人为的“框架结构及安装方法”往往很难预知,安装好后测量才能知道)

    常用的薄板材料有胶合板、纤维板、石膏板和水泥板等。在一些建筑(如剧场、混响实验室)中,则须避免薄板共振对某一频段吸声过多。因此,使用簿板共振吸收结构要非常小心,尖锐的吸收峰也是不易采用的另一原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52#



[引用: 钉子户123]
原帖由 GL牛魔王 于 2009-9-15 11:34:00 发表
突然一夜秋风来 万点桂花绝芬香
始发新站欲改造 周边民居拆迁忙
看谁强硬钉子户 不下万千绝不降
传闻平方按K伍  还距百万二仗长
可惜偶的烧窝梦 未曾开唱将泡汤
肯请众兄出馊意 该将愚身置何方
曾想打赖充钉子......  

[引用: 钉子户123
今天翻风鸟!
快点把房子刮上腻子,吊个石膏顶,贴上漏液瓷砖给评估的银啊,按精装修1000元每平方+拆迁所在地房产价格2200每平方,你的400多平米的别野可得到130多万咧!
变化太快鸟,是不是贵(贵州)台(台湾)高铁要经过拿,6月还和你客看了你滴别野。]

谢谢钉兄好建议
不管他老 该陪给俺多少就多少吧  胳膊拧不过大腿  承在一天算一天 先整整般进去再说 新烧窝正筹备开工  特来朱老师宝贴补补课。
如果您只想永远做个雇工, 下班的汽笛可以让您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果您想开创一番事业, 那汽笛仅仅是您重新思考的信号.
------亚靈
TOP
753#

“可惜偶的烧窝梦 未曾开唱将泡汤”

O(∩_∩)O哈哈~!!不会吧?高铁要经过你拿?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5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0-12 0:19:00 发表
原帖由 zui 于 2009-10-11 22:44:00 发表
有个疑问,为什么要穿孔呢,既然要处理低频,那么穿孔率就要很低才行,穿孔吸音板一般都用在侧墙中低频的吸收,而对于低频吊顶采用薄板共振的做法不是更直接。市面上卖的穿孔板有两种,槽型结构,大小孔复合结构。穿孔率在9%-12%左右,复合结构的吸音板会有两个临界点的吸声频率,吸声频率较宽。


呵呵,最近很少看帖,因为忙着去装修了。薄板共振的共振频率是f0=600 sqrt(mD)和松香兄说的是一样的,我认为薄板共振的优势有几点:
1,不用打太深的空腔
2,用九厘、七厘板、轻钢龙骨做基材,成本很低。
3,其低频的吸声效率很高,对于小房间来说,对付50Hz是吸不过的,而且是最有效率的做法,我都低估了它的效率,呵呵
4,由于是封闭的,有一定隔音效果,填充玻璃棉是可以展宽吸声带的,不用担心泄露问题
但是没有一种单一吸声结构是可以对应全频的,所以薄板共振结构要配合侧墙的穿孔结构吸音,多种组合才能达到平衡的目的。
15平、20平、25-30平米的房间声学特性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越大的房间,临界频率就越低,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混响,但小房间就难了,吸扩两难全。所以处理方式上,声学处理在于灵活,而不是靠口诀。
不过听感上来说吸低频确实对音场的改善很大,不是发烧友的哥哥听过我处理后房间后,我给他放段交响乐,他说这个声音好像比以前更像现场了。
一点点小心得!!欢迎指教
TOP
755#

原帖由 zui 于 2009-10-12 9: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0-12 0:1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ui 于 2009-10-11 22:44:00 发表
有个疑问,为什么要穿孔呢,既然要处理低频,那么穿孔率就要很低才行,穿孔吸音板一般都用在侧墙中低频的吸收,而对于低频吊顶采用薄板共振的做法不是更直接。市面上卖的穿孔板有两种,槽型结构,大小孔复合结构。穿孔率在

【簿板共振吸收结构】它的吸声频率范围很窄(即使填充声阻材料也改善甚少),只能作为吸收共振频率邻近的频带为主的吸声构造。

如果预知了房间的共振频率,簿板共振吸收结构应用得当,也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簿板共振吸收结构要到达“应用得当”的水平不容易,因为共振频率f0取决于薄板的尺寸、重量、弹性系数和板后空气层的厚度,并且和框架构造及薄板安装方法有关。(这些人为的“框架结构及安装方法”往往很难预知,安装好后测量才能知道)因此,使用簿板共振吸收结构要非常小心,尖锐的吸收峰是“不易采用”的另一原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56#

进来学习。设备将要到家,不知客厅共用的地方如何布置呢,房子一装修好,不宜动刀啊
TOP
75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0-12 1:03:00 发表
“可惜偶的烧窝梦 未曾开唱将泡汤”

O(∩_∩)O哈哈~!!不会吧?高铁要经过你拿?

早就听说这一大片要大拆  居委会的也出来说捣了  可光打雷没见下雨 最近闹得更凶  不管他。。。。。。。。。。。
那个5.5 X 7米的大房不打算整  感觉稍宽整改工程太大  留作别的用处
随便玩玩  这个3.6 X 7.8米=28个平方米这样  稍感窄了一些不是非常理想  我这等菜鸟随便玩玩也就差不多了 所有房空间高度都是3.2米  准备吊顶空间30厘米  中间使用何种吸音材料.用多少有机会见面探讨  墙面如何处理再说...地面铺地砖(木地板难打理)到时按需要再铺地毯................................
如果您只想永远做个雇工, 下班的汽笛可以让您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果您想开创一番事业, 那汽笛仅仅是您重新思考的信号.
------亚靈
TOP
758#

原帖由 马尾松 于 2009-10-12 16:30:00 发表
进来学习。设备将要到家,不知客厅共用的地方如何布置呢,房子一装修好,不宜动刀啊

买了什么设备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59#

收藏多时,终于用2天时间拜读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帖子,松兄的专业知识让人感动,松兄的严谨态度让人感动,帖子没谩骂和攻击让人感到,能为发烧友做点实事让人感动。
现在的商品房都很难满足hi-fi的要求,松兄能否成立个咨询公司或组织个施工单位,好让国内的朋友少走弯路,另外能否对
http://www.mh-audio.nl/Helmholtzabsorber.asp#top
网站的算法做点指点,该网站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做那些数据采集和录入,得到那种结果,怎么指导我们施工,让我等更好的掌握点实际动手方法。谢谢了。多谢松兄大公无私的分享和分享
TOP
760#

回复 758# 松香味 的帖子

呵呵,何生的全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