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4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36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2-23 13:16:00 发表
请楼主给个方案!
专门的地下室长540、宽370、高240,形状如同图示。
[attachimg]52041[/attachimg]
目前10平方的电源专线已进入房间,准备开始装修!!

器材:SP100、WADIA 581 、JADIS DA50


环境处理是室内声学方面的处理,与器材无关的。(如果硬要把环境处理作为是“对器材不足的调整”去理解,我就无话可说了。)
记得在你的帖子里已经给了个处理建议,请去看看吧。个人认为,天花板做内空间25~30cm深的“吸音陷阱”和四面墙做70cm高4~5cm深的“吸音墙裙”应该不能少,其他可参考本帖里相关部分。
你的环境尺寸比例还是不错,就是太矮了些,天花板做“吸音陷阱”处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太矮”的问题。其实有2.1米高,应该不会碰到头吧?这样处理后视觉上是更矮了,听觉上则会高了许多许多。
仅供参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3 11:58:00 发表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3 8:13:00 发表
松香味兄,

我指的过多其实是在低频64Hz 有强烈的驻波.
其他的经过移动喇叭位置,和座位应该还可以.


看来[url=http://bb......


我绝对不是专业的人才,但是过去两年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房间的音响处理,发现各有各的说法,
松香味兄你指出的我认为是有理论,有实践,也不是卖一些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道具。又愿意和朋友分享,十分敬佩。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6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3 14:1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3 11: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3 8:13:00 发表
松香味兄,

我指的过多其实是在低频64Hz 有强烈的驻波.
其他的经过移动喇叭位置,和座位......



现在教科书上关于《室内声学》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研究歌剧院、音乐厅、大会堂等类型场所的声学问题的,它和我们发烧友家里立体声播放还原系统所要求的环境效果完全是两回事,完全不能照搬套用。但是“家里立体声播放还原系统所要求的环境”这一块研究的就比较少,大概是发烧友就那么“一小撮”,“成果”没有市场啊,应该可以理解的。所以,只有发烧友才会去关心它研究它,让我们自己来做自己的救世主吧!写这个帖子就是这个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些声学方面的知识,不要“想当然”地被声学上的许多表面现象所蒙蔽,最终达到充分玩好、发挥好自己家里音响系统的目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4 11:15:0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玩HIFI就是设法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出唱片里原有的声音信息。你喜不喜欢这唱片里原有的声音“信息”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电声还原过程中的一切信号损失和一切信号奇变以及防止添加音染。在声传递(重播)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或控制环境的反射、共振、甚至驻波等产生的“声音奇变”以及“音染”,使我们能够听到相对更多的直达声,使声音变得干净、清晰、“保真”,以利于声象聚焦和声场展开。


这就是HIFI系统“听音室”与音乐厅[需要利用反射、扩散,需要一定的混响时间(音染)等]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4 11:30:3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5#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背后,设置空气层或多孔材料,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可看成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一个共振系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穿孔板中的空气就激烈振动、摩擦,加强了吸收效应,形成了吸收峰,使声能显著衰减。远离共振频率时,则吸收作用较小。如果在穿孔板后放置多孔材料增加声阻,会使结构的吸收频带加宽。

  穿孔板吸声结构是噪声控制和室内音质设计经常采用的一种吸声结构。它的吸声特性取决于穿孔板的厚度、穿孔孔径和孔距、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以及底层材料等。

穿孔率越大,共振频率越高。如果穿孔板的穿孔率超过20~30%,穿孔板就失去共振吸声的作用。考虑了吸声效果和实用情况,一般采取:穿孔率0.5~5%,板厚1.5~10毫米,孔径4~30毫米,板后空腔深度100~350毫米。(后空腔深度大,共振频率就低,吸收频带变宽。)

  穿孔板的声阻太小,吸收频带比较窄。为了改进吸收特性,常填加多孔材料。穿孔板主要用作饰面板,穿孔率常在2.5%左右。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4 22:52:03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其共振频率f0由下式求得:

式中p为穿孔率,即板孔面积总和与板的总面积之比;h为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米);l为穿孔板实际厚度(米);r为板孔半径(米);c为声速(米/秒)。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7#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没有办法,共振频率f0的计算公式帖不上来,我考!;P ;P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4 22:38:00 发表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背后,设置空气层或多孔材料,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


松香味兄,
你指的穿孔率是否孔的面积和整体的面积的百分比。
我看市面上好多有孔的板,洞孔十分多,是否不合用。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6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5 10:1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4 22:38:00 发表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

松香味兄,
你指的穿孔率是否孔的面积和整体的面积的百分比。
我看市面上好多有孔的板,洞孔十分多,是否不合用。


自己计算一下,或者问一问了解情况的服务员,市面上的穿孔板,穿孔率大多数应该在2.5%~15%之间。而且2.5%~10%的比较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这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贴子.
TOP
37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mxtq 于 2007-12-25 16:27:00 发表
这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贴子.


谢谢!!希望对阅读者有帮助。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4 23:50:00 发表
其共振频率f0由下式求得:

式中p为穿孔率, 即板孔面积总和与板的总面积之比; h为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米); l为穿孔板实际厚度(米);r为板孔半径(米);c为声速(米/秒)。



没有办法,共振频率f0的计算公式帖不上来,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把握穿孔板的自制,再对穿孔板作个定性分析。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没有办法,共振频率f0的计算公式帖不上来,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把握穿孔板的自制,再对穿孔板作个定性分析。

1、在穿孔板后放置多孔材料增加声阻,吸收频率降低,会使结构的吸收频带加宽

2、穿孔板的厚度增大,吸收频率降低;(也不宜太大,10mm左右为宜,最厚不超过20mm。)

3、穿孔孔径增大,吸收频率降低;(也不宜太大,4~8mm为宜,最大不超过30mm。)

4、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增大,吸收频率降低,吸收频带加宽;(使用多孔吸音材料时,也不宜太深,35cm~50cm为宜,最大不超过60cm。当不使用多孔吸音材料时,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可加大,但最大也不宜超过350cm,除非特殊用途。)

5、穿孔率越大,共振频率越高。所以穿孔率0.5~5%更有利于吸收低频。

考虑了吸声效果和实用情况,一般采取:穿孔率0.5~5%,板厚1.5~10毫米,孔径4~30毫米,板后空腔深度(使用多孔吸音材料)10~35厘米。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5 22:03:44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不知天花板上打孔后,对音像的高度会有改进吗?我这里偏低啊.
TOP
37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wju 于 2007-12-26 1:24:00 发表
不知天花板上打孔后,对音像的高度会有改进吗?我这里偏低啊.


大概有些改善,但是不会太明显。
因为,音像的高低度主要是由器材表现决定,与环境基本没有多大关系或者关系影响不大。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对比过不少不同的器材,音像的“高(低)度”定位方面,得到的结论都是几乎完全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学习中,提出一个注意点,不能为此贴增光也应不会错
装修听音室的烧友大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音乐空间,若加上为相对封闭的空间就更应注意了.
从环保的方面谈:不建议使用夹板(胶合板),这种材料是对人体有害的,我在装修听音室时准备用夹板制成薄板吸音器,但夹板一放入房间中,散发刺眼刺鼻的气味,发觉不对劲,即刻停工,一查资料,这不是一种环保的板材,且终生释放有害气体,碰巧本地一人造板板材厂的老板送他手下来看病,说到这事,他告诉我
夹板(胶合板)的确是不能在家居使用的!而他所造的高密度板同样不能保证不释放出有害气体,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已算不错的了,有使用中还要求用油漆等材料把这些板材封闭起来,扩散板还好说,而在穿孔板中就难说了.
木地板:一个搞装潢的告诉我,木地板一定不能贪便宜一定要品牌的!并且选好品牌后一定要找他去验货,具体内幕他没说.后来我干脆自已用木板钉.
中国最早期的健美操教练马华因白血病英年早逝,及儿童白血病发病增多,均与居家装修污染有关!
说近的:我二姐一家新居之后,一家三口反复感冒,我去一看全套新装修新家具散发甲醛气味,更紧搬了 出来之后身体方才好转.
哆嗦几句,但愿对大家有用.
TOP
377#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非常好的建议!谢谢!!
居家装修一定有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夹板(胶合板)也有污染相对小的,高质量(高纯度)的胶合剂是减少污染的主要途径,价格肯定会贵些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可能是这样的,因为摆位、搞吸收、搞扩散、换前后机、换线,都试过很多了。但音像的高度始终偏低,我目前没有换过的只有唱机和音箱了,估计是其中一个造成的原因。
TOP
379#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音像高度偏底的现象,与地面的反射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地面的反射偏多所造成,可试用地毯吸收的方法解决.另外,可问问松香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TOP
38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wju 于 2007-12-26 13:46:00 发表
可能是这样的,因为摆位、搞吸收、搞扩散、换前后机、换线,都试过很多了。但音像的高度始终偏低,我目前没有换过的只有唱机和音箱了,估计是其中一个造成的原因。


音像的“高(低)度”定位(通常情况或是箱子基本平衡时)与箱子特性的关系不太明显,与环境的处理或不处理也关系不大。但是,与信号源例如CD、LP、DVD等,以及功率放大器的影响就比较直接。这是我经过比较多的、而且是不同环境下的器材对比后得到的第一手最直接的“经验”和体会。

根据哈斯效应、德•波埃效应、劳氏效应、李开试验研究得到的结论也证明:立体声(定位)的再现还真的与环境和箱子的影响关系不大。而与信号源(例如CD、LP、DVD等)还原出来的信息量丰度;功率放大器放大过程信息量损失大小;包括线材传递信息的平衡性等,却是息息相关。

地板上有没有铺垫地毯?天花板有没有吸音处理?对音像的“高(低)度”定位都不重要(或者说影响十分的小)。如果信号源信息量丰度不足,或者功率放大器放大过程信息量损失太大,线材传递信息的平衡性太差(或不适合某个系统),音像的“高(低)度”定位就肯定漂浮不定,且声场缩小。通常体现为“下盘不稳”,没有高低声象层次,几乎所有的声音“定位”都在一个水平面上;声场的宽度、深度、高低定位等将明显收缩、或者“前冲”。这是器材的问题,是器材没能把细微的“定位信息”还原出来的缘故。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6 21:34:51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