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351|回复: 322
241#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纯粹的模拟?纯粹的数码?)

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David Mellor是一位英国作曲家,主要为电台、电影配乐。他的作品经常在BBC电视与电台上出现。他同时也是录音师,曾经在英国Royal Opera House,Royal Festival Hall, Queen Elizabeth Hall等音乐厅从事录音工作。他还是一位作家,著作有《How to Become a Record Producer》、《How to Set Up a Home Recording Studio 》等。

有一次在record-producer.com上,有网友提问模拟录音和数码录音哪个更好,David Mellor是如此评价的(http://www.record-producer.com/learn.cfm?a=2754):

1. 首先没有说哪一者更好,因为你可以采用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或者两者都采用。

2. 模拟录音的优点:(1) 声音质量(原文用词:sound quality), Mellor解释说,模拟的声音是录音历史的代表,用数码录音的话,通常要通过一些调整来模仿模拟录音的特征;但是假如直接用模拟录的话,就现成摆在那了。(2)模拟录音更容易混音;(3)由于磁带需要一定时间来通过快进和倒带达到你想要的那个时间点,所以你有更多时间在录音之前冷静思考要如何演奏;(4)倒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5)磁带容易保存。

3. 数码录音优点:(1) 更加准确地声音质量(原文用词:More accurate sound quality;对比模拟那处所说的“sound quality”,大家立刻可知作者个人意见),Mellor解释说重播声音和录音时的声音一致;(2)更多的编辑方法;(3)可以100%无损地拷贝;(4)成本更少。

Mellor最后总结个人意见说,假如历史的发展变回是:首先发明了数码录音然后才发明模拟录音的话,那么模拟录音根本没有任何希望生存。(if digital recording had been invented first, and then someone invented analog, then analog wouldn't stand a chance.)

尽管这样,Mellor还是建议假如你没有尝试过模拟录音,应该去试一试,就当是一种亲身体会(just for the experience)。

(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最后编辑于 2007-08-11 12:54:52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242#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The sound quality. The sound of analog is the sound of the history of recording, to which most of us aspire. With digital, it is common to try to emulate the sound of analog. With analog, it's there automatically.
An analog recording, in my experience, is massively easier to mix.

        这真的象你翻译过来的吗?
        你居然能篡改成以下这样:模拟录音的优点:(1) 声音质量(原文用词:sound quality), Mellor解释说,模拟的声音是录音历史的代表,用数码录音的话,通常要通过一些调整来模仿模拟录音的特征;但是假如直接用模拟录的话,就现成摆在那了。(2)模拟录音更容易混音;(3)由于磁带需要一定时间来通过快进和倒带达到你想要的那个时间点,所以你有更多时间在录音之前冷静思考要如何演奏;(4)倒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5)磁带容易保存。

        it is common to try to emulate the sound of analog这一句,完全不是你所翻译并移用过来的所谓——“通常要通过一些调整来模仿模拟录音的特征”!!!
        而应该是With digital对于数字(录音)而言,通常须要经过尝试来达至模拟(录音)的声音表现。

        至于此人对数字(录音)的优点阐述,很正确(你也翻译的不赖);但仔细思考其前因后果之下,这难道会是仅仅建立在44.1kHz/16bit这一可悲的数字(录音)格式之上的吗?而你,为何不做考量就匆忙引用,若不是存心误导;就是仍想为你手头的那批垃圾翻案!!!;P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243#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回放的最终动态是跟唱头有关的。并且也有新的压片技术出现。暂且不讨论是不是象数字一样能够达到100%的复制和听到的和录音是一样的声音。。clearaudio的唱头和自家唱片早就把110db这个指标甩在身后了(实测,你可以去e-mail要图片)。另外呢,比较这个真的很没意义。因为当年的老录音放到cd上也不会有很高的动态,有也是做出来的,这又说什么“声音和录音是100%的相同呢?
TOP
244#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6-5-18 17:41:00 发表
2007.8.11更新:
6. 人家不理睬他,他就试图去诋毁对方的父母。大家可见:连这种下三滥招数都能使得出的人,其人品可见一斑。


        是吗?我仅是想替你那可怜的父母教育你而已。
        国外瞎混了这么多年,怎么现在连句中国话都听不懂、看不懂、理解不了啦?
        我再扮演一次语文老师教教你吧!我说“我赌你不敢来,因为你怕我真的会揍你,替供书教学着你的父母亲。”这是第一句;“真替你父母,以及他们为了你付出的血汗而难过——因为又打水漂了。”这是第二句。有你所谓“试图去诋毁对方的父母”这样的意思吗?你又是从哪一个词汇上看出来或理解出来的?哪怕就是一点点。恰好相反,正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不肖子孙做个类比(居然又会牵扯出类比或模拟这种词汇),才更为彰显了你父母的舔犊之情与对你无私的爱。如果没有了你的无耻、自私与阴暗,又怎能衬托出你父母的高尚、伟大与开明呢?
        再教教你什么才会是诋毁。假如我说过(仅仅是假如而已)“你是狗娘养的”这样的一句,才会是对你父母的诋毁,甚至是种侮辱。只可惜我从没有这样去说过!而上面的这个假如,也仅仅是对于你暗地里诋毁我人品的某种回应罢了。有来无往非礼也,你现在应该很满足也很满意了吧?
最后编辑menn 最后编辑于 2007-08-11 14:19:37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24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11 13:37:00 发表
回放的最终动态是跟唱头有关的。并且也有新的压片技术出现。暂且不讨论是不是象数字一样能够达到100%的复制和听到的和录音是一样的声音。。clearaudio的唱头和自家唱片早就把110db这个指标甩在身后了(实测,你可以去e-mail要图片)。另外呢,比较这个真的很没意义。因为当年的老录音放到cd上也不会有很高的动态,有也是做出来的,这又说什么“声音和录音是100%的相同呢?


我记得在以前那个《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的帖子里,已经提到过:仅仅看动态范围的话,LP可以做到无穷大,制作做法很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DIY:搞一张空白彻底平坦的光滑12英寸Vinyl圆盘,拿一个小钢针在上面划一个尽可能瘦的“之”字形,并且整个字体的高度刚好是该圆盘的半径,那么就能立刻制成一张拥有接近无穷大的动态范围的LP唱片。问题是:有没有唱头能顺利读出来?就算是读出来,失真是多少?

实际上我们常说的“动态范围”,具体含义应该是:“在合理失真度的限制下,所能达到的动态范围”。所谓“合理的失真度”,对于LP这个具体的情况来讲包括两方面:1. 信号源输送信号给刻盘机,不用人工干预,刻盘机在小失真的情况下最大能承受多少动态范围(这里不包括“编个程序指挥刻盘机刻上述那种大‘之’字形”的情形);2. 播放环节唱头能读出多大的动态并且失真小。我找不到Clearaudio的那款唱头在读出110dB动态的那瞬间的失真度的数据,也找不到他们那个“自家唱片”在刻制的过程中,刻到110dB动态那里,刻出来的结果跟信号源相比的失真数据,您能否告知我这两组数据吗?比较动态范围是很有意义的,不然的话Clearaudio也不会把110dB拿来当作广告之一了。
最后编辑felixcat 最后编辑于 2007-08-11 14:12:04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246#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某年某期的一本台湾杂志上有的,测试的图形图片都有。我就是因为找不到才建议你去信问,否则我就贴上来了。clearaudio网站正在改版,以前英文版的东西全都没了。。
最后编辑tallicaboy 最后编辑于 2007-08-11 14:24:33
TOP
247#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以前那个《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的帖子?

        就是你那篇错漏百出、出尽洋相的帖子吗?你的脸皮也真够厚的啦!中文不怎么样,但厚黑却绝对超强。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248#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写这个帖子的原因是因为这段时间看了众DX的讨论,felixcat从中启发甚多,同时也发现也存在某些普遍的误区,导致的心理因素影响我们正确的听音感受,所以把一些事情总结如下,如有错误之处请各位不吝斧正。

并不打算把帖子写成专业的形式,因为felixcat对此并不算专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给与正确的认知的最佳方式是在这之前给与正确的直观感受,所以felixcat还是以形象的方式来叙述,中间夹一些必要的严格的讨论。

首先按照历史的次序,先看LP。

1, 立体声LP上的声纹是按什么方式刻制的?

有一些通俗的文章说,“立体声LP的声纹横截面为一“V”字形,两壁夹角为45度,每一壁上刻录一个声道的信息”。这一段话,除了最后一句一句之外其余的确是对的。我们接下来看看为何“每一壁上刻录一个声道的信息”的说法是错的。

事实上,刻制在LP上的音纹,并不是我们要听到的声波振动信号,并且也并不止是经过了压缩调解的声波信号这么简单。正确的是:立体声LP的音纹包含了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其中横向振动刻制的信号是“左声道 + 右声道”这两个声道信号的和,其中纵向振动刻制的信号是“左声道 - 右声道”这个差。

不妨这样写:

横 = L+R;竖 = L - R。

这样,立体声唱头从读取出来的“横”和“竖”两个振动信号,经过唱头内部的处理,可以从中分离出左声道和右声道两个独立的信号输出给唱头放大器。

可见,LP上刻录的信号也并非原汁原味的声音信号,而是经过一些处理之后的合并、差分信号。由此也可见LP也并非不存在“同步”问题——假如上述“横”和“竖”两个信号有一丁点不同步,或者两者电平标准不一致的话(比如说唱头内两个线圈安装角度等问题),那么出来的结果将会有很大的失真——当然,人耳觉得这种失真好不好听则是另外一回事。

上述的失真是有可能产生的。注意到唱头的“声道分离度”这个指标吗?现代Hi-End级别的唱头的声道分离度,不管如何努力最多也只能有40多分贝的原因,就是因为上述“横”和“竖”两者信号之间的配合不能100%完美,导致总会出现左右声道串音的现象。”——引自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87972-1.aspx,felixcat之“经典”《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卷首。

        难道你现在再看到这狗屁不通、胡说八道的文字居然出自你手,不觉得一丝脸红耳赤吗?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249#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8-11 14:23:00 发表
某年某期的一本台湾杂志上有的,测试的图形图片都有。我就是因为找不到才建议你去信问,否则我就贴上来了。clearaudio网站正在改版,以前英文版的东西全都没了。。


英文版没有,德文版也行。刚才已经去下了Clearaudio网页上的几个pdf,里面有一个(http://www.clearaudio.de/download/tonabnehmer/testbericht_gold_stradi_titan_hifirecords.pdf)有测试数据,但是仍然没有告诉我们读取的失真度啊,我们从图中只知道唱针读取了一个信号;其次,似乎是Clearaudio拿一段300Hz的信号来测的,从图中可以看见在600、900、1200、1500等等Hz处(也就是300Hz的整数倍)也有振幅,这是谐波失真吧?(仅仅是猜测,因原图比较模糊看不清旁边的小字说明。)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250#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8-10 23:20:00 发表
我手中的旧录音再版CD,只有很少一部分有明显的母带print-through现象;同时,就算是有print-through的那些CD,音效的忠实度仍然比对应的没有print-through的LP要明显好。另外由于LP这种格式的背噪大,就算母带有print-through,也会被淹没了不少的。


首版的LP,在录音完毕之后,很快就制作发行了,那来的磁复制效应???
这也是LP胜于CD的优点之一。
最后编辑cwk 最后编辑于 2007-08-11 20:50:4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