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查看: 52100|回复: 259
181#

sleeper 在 2007-3-14 0:28:35 发表的内容
玫瑰骑士 在 2007-3-13 16:26:42 发表的内容
sleeper 在 2007-3-13 12:47:48 发表的内容
还有人觉得无声电影比有声电影更好的!
你会这洋认为吗?


这个...文化上的东西不适合简单的用好坏来划分。
法国文艺片极少对白,美国大片对白如山
这也不是用好坏2个字就可以做类比的。


我说的“好”就是最简单、最直白意义上的好,谁都能理解,没必要把问题搞那么复杂!
即使法国文艺片极少对白,还是有声的比无声的好!
现在还在搞无声电影的人,除了所谓“探索”片的价值外,还有什么意义?当然就没有有声的好!



在这个话题上,言语是轻浮的。
我没什么好说,也不敢多说。多体会体会吧。
TOP
182#

悟出一个道理:无声胜有声!
TOP
183#

飘过。
TOP
184#

老问题了,几年前坛子上就此问题已论的不可开交了,我是MONO的拥护者,专注音乐,立体声和单声道没有什么区别。

单声道令人怀念,是因为老一辈艺术家的魅力使然,
立体声令人失望,是因为新一辈艺术家已经退化。
最后编辑ADWS
TOP
185#

楼上说的没错!
老一辈艺术家的魅力是主要原因。另一个被忽视的原因是老一辈录音师的“魅力”使然,立体声令人失望,新一辈的录音师也要负相当的责任。
TOP
186#

Stein曾经说过:“.........你必须能把琴拉到像我这种水平,才能真正了解海菲茨‘great’在何处?”
说白了就是——绝大多数的爱乐者不是好古就是人云亦云,因为你根本不能分析海菲茨和穆特的差异究竟在何处。两张音质一样的裸碟放在你的面前,你能毫不犹豫的分辨出它是谁拉的吗?
最后编辑HGfans
TOP
187#

以我的有限水平(简直是水皮)当然不能“了解”海菲茨了,可我喜欢听他演绎的“音乐”。

这就足够了。
TOP
188#

各位老大有听过美国Westminster(西敏寺)公司的录音吗?那可是单声道录音的极品.玩LP的可以留意该公司,张张是精品.可惜百多张的LP转制成CD的不到1/10,现在DG的官方网站只能查到三款.
其中年轻哈斯姬尔的莫扎特和斯卡拉蒂演绎和录音都是极品.听过的应该能理解我了.CD转制不错,LP更好.
TOP
189#


"其实,有不少同学是想折中,一来是想要全频单元的干净纯美,二来是还要尽量宽的频宽,可惜的是,这两者非常难以调和。调和好,需要高水平,还要大量的银子;调和不好,就会感觉不伦不类,原本全频的韵味消失的差不多,声音也是美丽的少。

所以,我还是坚持开始的观点:玩全频,就要忍受它高频不够高,或者低频不够低。这种缺陷不能忍受,那么就慢慢的成为两路、甚至三路,也就是超高加超低。

说到三路,我想起了著名的两个牌子,一个是THIEL,一个是AVALON. 两个好像都是以准确的声音为目标,为了相位,面板都是厚而且是斜面的,并且为了让每个单元从理论和实际上尽量严格的负责规定的频段,分频器都是高阶的,不是三阶就是四阶。结果是,音场精准,测试频响曲线非常好看,就是非常难推,声音干瘪精瘦的如同T台的模特儿:中看不中用。所以,理论是理论,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我现在最不相信的就是所谓最好的三路理论,看到三路的设计可能连听都不听扭头就走。THIEL当时还号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分频器,有N多个元器件,是分频器设计的极品等等。深圳有一个南韩人,买了THIEL7.2,然后又买了一对最大的旗舰,扩音机换了N次。当时去听(我也在玩石机,GRYPHON 的早期A类100W×2立体声版,据说是最温暖的一种),还没有接受全频,听了也是感觉怎么提琴象钢丝?太多的经历,让我怀疑是不是发烧、HIFI?怎么除了声音大一点,真实的感觉还没有一个普通的收音机好?

以前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每次听完现场音乐会,回家听自己的系统,就气馁的想把整个系统砸了。。。内心非常惭愧:化了那么多银子,外人还认为自己发烧高手,比专业还专业,没日没夜的折腾,一帮男人在一起胡吹胡侃,都各自以为自己玩的多么高档,扩音机多少瓦,多少银子,喇叭多大,N多路,咸菜多粗,信号线多少银子,等等。。。而声音却无法和真实的作一点点对照。

所以,对分频器,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怀疑


有人说分频器是音箱的毒瘤,越复杂越难听,多不如少,宁肯不要就不要,这点我信。而理论是,分频器阶数越高,分频斜率越抖,声音越干净,测量得到的整个频响曲线越平直好看。而实际是,分频器越高阶,声音就越没有活生感,越简单的分频器,交叠频率越多,可能凸起和凹陷的地方越多,可声音却越好听。全频单元也是,测量曲线可能看起来一塌糊涂,声音却出奇的好听,极限的例子是Lowther的PM6A的网上在障板的测量曲线(看楼上的第5帖),根本是不堪入目,但是,没有一个人听过lowther后不对其极其活生的中高频信服的。这说明什么? 说明喇叭的失真可能大到极点,但是一样能够取悦耳朵。因为lowther的磁铁太强大,喇叭盆根本不能完全承担这些巨大的推力,所以在不同的频段的反应不同,恰恰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声音的本来面目,虽然有些频段的失真很大。这是人类最好作品的真实实力,不是一个想象的作品。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

而频响测量非常平直的单元又是怎么回事?一般说来,那是平衡的结果:或者磁力不是极其强大,效率不是很高,或者纸盆比较厚,反应不是很灵敏,空灵的高频不能真正体现,重点的体现是中频到中高频这个段(300-3000hz),这个例子的好单元是西门子的10寸广播级系列(305/307/308)和德律风根的红毡等,中频非常好,但是不是非常透明,也不是过厚。测量的频响曲线在这个频段几乎是一条平直的直线,真实的反应了单元的设计目标和特点。而这种单元是我本人最推崇的,因为最伟大的作品不是最极端的,而是最中庸的,最协和的。这些10寸单元,严格的说频响就是60-8000hz,放宽一点就是50-12000hz,虽然两头都略微差一点,但是,加上一个合适的高音,在20-30平方米的空间,声音就非常耐听,并且多年听都不会有厌倦的感觉。价格是它几倍甚至是10倍的音箱,可能得到的美感还不如它。

所以,玩喇叭的朋友,认真记住一点:喇叭的失真其实巨大巨大巨大!不是凭某个曲线就能真实反应其真正的声音情况。"


虽然谈的不是一回事,但完全适用于录音.认真看帖的人都会有所感悟.世上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TOP
190#

非常同意楼上转帖的观点。事实上很多频响曲线很平直或号称“监听级”的音箱听起来就是干硬化。
叠合频率弄得好确实可以让音箱听觉上带来很多活生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