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查看: 50858|回复: 259
191#

好不容易,终于看完了.
TOP
192#

听过N对全频单元做的箱子,有英德的,有号称国内极品的,没有一对是另人回味无穷的!而那些制作箱子的人都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得其乐!
TOP
193#

名级潜水艇 在 2007-3-22 9:37:01 发表的内容
听过N对全频单元做的箱子,有英德的,有号称国内极品的,没有一对是另人回味无穷的!而那些制作箱子的人都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得其乐!


你还没听过我做的,不要太早下结论:)
TOP
194#

理论不敢说,但听惯了海菲兹的人一听别人拉的,应当可以分辩出不同。每个人对同一曲目的处理,演奏技巧总有分别。连琴都不同,声音又怎会完全相同。
TOP
195#

鹅,源来系甘。

凑够200个回复:)
TOP
196#

HGfans 在 2007-3-17 21:13:01 发表的内容
Stein曾经说过:“.........你必须能把琴拉到像我这种水平,才能真正了解海菲茨‘great’在何处?”
说白了就是——绝大多数的爱乐者不是好古就是人云亦云,因为你根本不能分析海菲茨和穆特的差异究竟在何处。两张音质一样的裸碟放在你的面前,你能毫不犹豫的分辨出它是谁拉的吗?


太容易分辨老海和穆特,穆特比他差的太远!
最后编辑发烧无止境
TOP
197#

......

讲多无谓,食多会滞,直接了当:

为了全频事业光大发扬,同志们必须听单声道,必须上全频,切记切记。
TOP
198#

3l 在 2007-3-25 7:04:42 发表的内容
......

讲多无谓,食多会滞,直接了当:

为了全频事业光大发扬,同志们必须听单声道,必须上全频,切记切记。

大可不必!
全频,单声道只是本人的玩法,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TOP
199#

名级潜水艇 在 2007-3-22 9:37:01 发表的内容
听过N对全频单元做的箱子,有英德的,有号称国内极品的,没有一对是另人回味无穷的!而那些制作箱子的人都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得其乐!


玩全频喇叭的几点建议

1,全频喇叭不是真正的‘全频’,德国人就叫‘宽频’,美国人叫fullrange,就是全频,所以,你要忍受它高频不够高,低频不够低。至于高频能到20khz,那么低频肯定就会差几十赫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喇叭,你只能玩的它尽量完美。DJ说,不完美才有玩头,是对喇叭技术的无奈,也是唯一的途径,即没有完美的喇叭。
2,玩全频是一个系统工程。你的胆机算不算够格?你的CD机有没有毛病?因为通常全频的效率都较高,好的全频又非常透明,像一个照妖镜,系统的任何毛病都会在喇叭中反映出来,并且还有喇叭本身的毛病。玩全频之前,对用的单元的特点要尽量搞清楚,不然,整治的方法可能就有误。你如何去整治,那就要有水平和耐心。整治的过程,也是水平提高的过程,研究的过程。
3,建议用障板,不用箱体或者号角。箱体的本身的几个面的倍频(半频)谐振波的共鸣干扰,让喇叭的通透度大打折扣,并且,箱子的一旦结构不合理,重新再作,就会非常麻烦,作好也非常不易。厂家或高手有大量的试验作基础,可以做出比较完美的箱声,普通的DIY一族的失败率会非常高。Qts在0.7左右的玩障板最好。Qts太低,虽然高频可以很好,但是需要箱体或者号角来增强低频,并且也不是一个线性的增强,得失要自己衡量清楚。
4,什么样的胆机推什么样的喇叭.没有好的适合的胆机,任何好喇叭都是没有办法发出好声。谈好喇叭,不能不谈好胆,好胆机,如何作好胆机。很多市面上的胆机是以多路或者箱体喇叭为基础来研发的,大部分推全频出恶声的机会会比较大。所以,玩全频基本上要求胆机要会DIY,并且水平越高越好。很少有一次成功的,这个也要心里有数。
5,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玩全频的永远是少数派,就像玩直热单端胆机的和玩石机的比是少数派一样,原因有很多。你还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即分享的同学不多,合自己观点的同学也不多。既不能孤芳自赏,也不能求全责备。玩全频有时候是个心态。
6,最好的全频单元也比较贵,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不过,大部分都便宜过高级的多路喇叭。
TOP
200#

楼主说的《春风风人》、《小提琴八大名家的演奏:从伊萨伊到梅纽因》,小弟翻了不止三遍了~但是两本书里关于录音技术和器材方面谈的少之又少~只记得老郑有篇说他5000块钱的箱子经音响工程师一摆弄,比别人国外的高档箱子听小提琴都要好,能把克莱斯勒的琴声还原80%(?记不太清了);还有一篇谈他到一个富翁的听音室里,看墙上挂着一把大提琴,结果是用来调音的云云。而老郑偏好于“老古董”似乎是全部源于楼主说的大师门独特的“tone”,当然还有老郑常说的“rubato”,好像和录音技术关系不大。老郑在谈hassid的时候,对比哈40年代和海10年代的录音,说哈占了录音的便宜,可见老郑是承认录音技术进步的。至于设备,小弟还是个玩耳机的,料想录音师都是用耳机,小弟自是无妨~hoho~

前面有位兄弟说老奥晚年技术下降,是伏特加喝多了身宽体胖的缘故,不过好像N多文章都认为大卫是老而弥坚型的小提琴家,同类型的还有克莱斯勒、海菲兹、米尔斯坦等少数几位,大卫早年模仿克氏,缺乏自己独特的风格,到中后期tone才越来越醇厚,我觉得他的几个代表录音都集中在西方,一个是占了录音技术的便宜(大公司和Melodiya的录音技术相比),一个是乐队和指挥,还有就是奥的风格已经成熟。

小弟妄言,见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