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查看: 52180|回复: 259
171#

玫瑰骑士 在 2007-3-13 16:26:42 发表的内容
sleeper 在 2007-3-13 12:47:48 发表的内容
还有人觉得无声电影比有声电影更好的!
你会这洋认为吗?


这个...文化上的东西不适合简单的用好坏来划分。
法国文艺片极少对白,美国大片对白如山
这也不是用好坏2个字就可以做类比的。


我说的“好”就是最简单、最直白意义上的好,谁都能理解,没必要把问题搞那么复杂!
即使法国文艺片极少对白,还是有声的比无声的好!
现在还在搞无声电影的人,除了所谓“探索”片的价值外,还有什么意义?当然就没有有声的好!
TOP
172#

谢谢清新兄!
现在的讨论越来越客观公正了.感谢各位的精彩发言!
纠正,我听的是78转的SP,比LP更古老的东东,现在已经绝迹.不想卷入LP,CD之争.但我要说,听过的78转是我听过最好的小提琴.绝对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不知此生是否有幸再闻"仙乐"
TOP
173#

还有人觉得无声电影比有声电影更好的!
你会这洋认为吗?
TOP
174#

sleeper 在 2007-3-14 0:20:45 发表的内容
(3)我按你的方法试了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没法听!再试BACH的大无、贝多芬的钢奏,很遗憾,我听不出惊喜。
(5)晶体管现在也是主流,但胆机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只不过不是主流罢了!这本身就说明胆机和晶体管各有所长! 而当立体声成为主流后还有谁用单声道录音?


首先感谢兄弟的实践,双声道用一只喇叭听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同等情况下的比较.您说的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没法听!我理解,原因可能是现代录音为了突出"立体声效果"两只拾音话筒的距离较远,只用一只喇叭听,另一边的损失较大,五重奏变成了3重奏了.如果是好的单声道录音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何谓好的单声道录音?一是乐器的像真度,另一就是乐器的声平衡,也就是小提琴的声音不能掩盖过中提和大提.这一点单声道录音靠的是单点麦克风摆位的真功夫;而立体声录音顾及的方面太多,最终只能通过后期的PS做到不自然的平衡.
至于BACH的大无、贝多芬的钢奏,您听不出惊喜,我只能遗憾了。记得我第一次尝试用一只全频喇叭(以前是两只全频的)听已经听过无数次的斯塔克那版著名的水星大无,当时的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个声道的损失丝毫没有影响,相反我听到了更多的细节,也许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有人关注这个,有人关注那个.既然您没有一听钟情,也许是慢热型的.多听听吧,相信您会喜欢.
而当立体声成为主流后还有谁用单声道录音?问的好,现在没有,不一定将来没有.录音界迟早会反思,单声道在特定领域(如单件乐器的录音)有可能回潮
TOP
175#

像真度是什么?
像和真分别解释什么?
合起来又有何解?
TOP
176#

你的论点是在说明现场聆听斯特拉底瓦里名琴不如你家的“暴风雨”来的真切吗?或者套用你的那个所谓像真度的理解?
TOP
177#

sleeper 在 2007-3-13 12:47:48 发表的内容
还有人觉得无声电影比有声电影更好的!
你会这洋认为吗?


这个...文化上的东西不适合简单的用好坏来划分。
法国文艺片极少对白,美国大片对白如山
这也不是用好坏2个字就可以做类比的。
TOP
178#

sleeper 在 2007-3-13 12:45:22 发表的内容
lz 的一个观点是:在某些情况下,单声道比立体声好。大家也都同意,由于没有哪一个录音既有单声道又有立体声,所以没法做最客观的对比,理论上的东西又没法说服人。然而既然所有的唱片公司都从单声道转向了立体声,而在出现立体声的初期绝大部分用户都叫好并接受了这个新东西,立体声出来40多年了也没有哪个公司又改回去用单声道,这就说明立体声的确比单声道优越!不否认某些人(包括某些专家、某些听众、某些评论者,某些......)会觉得单声道比立体声好,但绝大部分的人(包括绝大部分的专家、绝大部分的听众、绝大部分的评论者,绝大部分的.....)都认为立体声比单声道优越!


请注意我的结论一直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五件乐器以下的录音.在这个前提下,大部分"好的"立体声录音都不及"好的"单声道录音.特别是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人声,就我看根本不需要立体声,多声道SACD更是画蛇添足.你也说了理论上的东西难以服人.我这里有实践,您可以一试.随便拿一款有水准的立体声钢琴独奏唱片,尝试只用一个喇叭放音试试.您会有惊奇的发现.尽管这不能证明单声道一定好过立体声.至少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偏见.
晶体管刚出来那会儿,由于效率高,指标好,很快就取代胆机成为主流.大多数人也认为这是技术进步,是这样吗?不用多说了吧.再举喇叭的例子,现在用的磁体能和以前比吗?以前都是昂贵的天然钴磁,现在大多数是廉价的钢磁.所以说流行的不一定都好,科技进步关键看怎么用了,新不如旧的现象比比皆是.录音界迟早会反思,单声道在特定领域(如单件乐器的录音)有可能回潮.
TOP
179#

拨弦弄影 在 2007-3-12 13:00:08 发表的内容
昨天晚上听大地之歌,52年Ferrier版。单声道录音在最后一首歌中营造了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梦幻效果。
Ferrier仿佛用全部生命演唱的歌声和铜号等少数几种乐器,轮流交替出现在一个空间点上,颇有种时空交替的感觉。单声道嘛,立体声就不可能感受这种效果了,可爱的女高音不可能坐在号手的大腿上唱歌^_^


立体声就不可能感受这种效果了……

——你这个结论,这就像前面felixcat兄说过的那样:是完全在不可能比较的情况下,得出的臆断。因为既然Ferrier根本不可能在录这套单声道录音的同时再录一遍立体声录音(甚至在这次录音之后也不可能再录一遍《大地之歌》就去世了),所以您怎么能“肯定立体声就不可能感受这种效果了”?  拿已经发生的事实,和没有发生/且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去对比?

所以您喜欢的可能仅仅是Ferrier“用全部生命演唱”的这种效果,而非是“单声道”的效果。如果单声道有一点帮助的话,可能是单声道的这种相对“模糊”(low-fi)的录音效果增加了Ferrier的“绝唱”的怀旧感觉。
最后编辑ludwig2000
TOP
180#

hyao 在 2007-3-13 16:06:50 发表的内容
sleeper 在 2007-3-13 12:45:22 发表的内容
lz 的一个观点是:在某些情况下,单声道比立体声好。大家也都同意,由于没有哪一个录音既有单声道又有立体声,所以没法做最客观的对比,理论上的东西又没法说服人。然而既然所有的唱片公司都从单声道转向了立体声,而在出现立体声的初期绝大部分用户都叫好并接受了这个新东西,立体声出来40多年了也没有哪个公司又改回去用单声道,这就说明立体声的确比单声道优越!不否认某些人(包括某些专家、某些听众、某些评论者,某些......)会觉得单声道比立体声好,但绝大部分的人(包括绝大部分的专家、绝大部分的听众、绝大部分的评论者,绝大部分的.....)都认为立体声比单声道优越!


请注意我的结论一直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五件乐器以下的录音.在这个前提下,大部分"好的"立体声录音都不及"好的"单声道录音.特别是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人声,就我看根本不需要立体声,多声道SACD更是画蛇添足.你也说了理论上的东西难以服人.我这里有实践,您可以一试.随便拿一款有水准的立体声钢琴独奏唱片,尝试只用一个喇叭放音试试.您会有惊奇的发现.尽管这不能证明单声道一定好过立体声.至少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偏见.
晶体管刚出来那会儿,由于效率高,指标好,很快就取代胆机成为主流.大多数人也认为这是技术进步,是这样吗?不用多说了吧.再举喇叭的例子,现在用的磁体能和以前比吗?以前都是昂贵的天然钴磁,现在大多数是廉价的钢磁.所以说流行的不一定都好,科技进步关键看怎么用了,新不如旧的现象比比皆是.录音界迟早会反思,单声道在特定领域(如单件乐器的录音)有可能回潮.

(1)我已经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非得原文引用你的“五件乐器以下”才行?
(2)cd公司出了那么多室内乐CD(恐怕不会比管弦乐少), 绝大部分都在你的5件乐器以下。
(3)我按你的方法试了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没法听!再试BACH的大无、贝多芬的钢奏,很遗憾,我听不出惊喜。
(4)“至少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偏见”为什么别人的是偏见,你的才是“正见”?
(5)晶体管现在也是主流,但胆机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只不过不是主流罢了!这本身就说明胆机和晶体管各有所长! 而当立体声成为主流后还有谁用单声道录音?
(6)至于喇叭,更是没有可比性!只要你出得起钱,照样可以买到天然钴磁的,被现在廉价钢磁取代是成本与效率的平衡结果,并不是优劣问题!总不会单声道录音比立体声录音还要昂贵吧?或者单声道播放设备比立体声成本要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