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谈卡拉扬 [复制链接]

查看: 20567|回复: 157
1#
在谈卡拉扬之前先谈一个录音史上著名的公案:1952年Walter Legge制作的富特温格勒指挥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因为盛年已过的弗拉格施塔德驾驭不了其中的一个高音C而在录音中用由施瓦茨科普芙演唱的这个音而取代,这是由雷格一手策划的,不管初衷是什么,但事实就是怎么严酷,以弗拉格施塔德这样的地位竟然要由出道没几年的后辈来替她撑门面,我想弗拉格施塔德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么样的,各位一定能体会八九不离十了,但雷格这样做确实是纯粹从艺术高度完美的角度去考虑的,所以各方亦无可厚非,只是将这件事作为历史记录在案了。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分享 转发
TOP
2#

好长的帖子,终于看完了,多谢Yilinliulin。

很多人不喜欢老卡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不仅仅在音乐上有追求,而且在别的方向上面也有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犯了忌讳,特别是直接违反了中国文化潜规则里面对艺术家们的要求。艺术家最好要象徐渭金农黄宾鸿那样的,最好还要象八大那样受迫害只好冷眼看人(象不象切利?)。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切利上了台,以他老人家极端的处事方式就真的能够善始善终吗?他就真的能够宽容卡拉扬和其它指挥同仁吗?我们对千篇一律的华丽唯美的卡拉扬之声产生反感,那么假设切利上了台,我们会不会对同样千篇一律的慢慢慢产生厌倦呢?

可以明确的说,我喜欢卡拉扬(和他创造的声音)更甚于切利,我同样欣赏Perlman和Mutter。最近几天一直在听卡拉扬和穆特的勃拉姆斯小协,感觉比海老和米老的版本亲切得多。按声音收货是最重要的。
TOP
3#

yilinliulin 在 2004-12-22 9:42:37 发表的内容
对与马勒的交响曲,尽管卡拉扬之演出了可数的4、5、6、9这几部,但它们无一不是马勒交响曲文献中的重要之作,他的1982年的现场《第九交响曲》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对卡拉扬顶礼膜拜者的象形符号了。在这部作品的演出中,用卡拉扬自己的话说“我对这部交响曲几近疯狂……演出结束后,我们根本就吃不下饭……这种体验一生也许只有一次……”。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啊,后人在听这个录音时,有着一种精神受到洗礼的崇圣感。
]


这4就是没遇到过。遗憾。
卡拉没有录完马,又是更大的遗憾。
如果他来录大地之歌,他会选谁来唱呢?
TOP
4#

要推翻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光环,的确很难,首先需摒弃这种徒有其表的演绎方式占据人的心灵。
TOP
5#

引ADWS:
这觉得听着舒服?你正是你的问题所在,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说的直接点你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quote]

是吗?你怎么会知道我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呢?我别的不知道,就知道我身边那些搞专业的音乐人士总是替我吹,吹得我都不敢说话了.呵呵,你就全当我说醉话.音乐-你对它的看法可能随着年龄的不同,时间的增长,情绪的好坏,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今天你看对的,明天你就有可能推翻它,所以我说你没不要整得那么累,也许多少年以后你会发现你的说法也许是可笑的.音乐与人共鸣,使你高兴,愉快或使你悲伤,忧愁等,能与你产生共鸣你还要求什么呢?作品的背景,创作的动机,作者当时的心境?还是什么曲式,配器?我不知道你听音乐是为了什么,你可能是学者,专门研究别人的东西,但在这里好象不可能,我还是希望多听你的听音乐感受,而不是饶舌别人!
最后编辑发烧无止境
TOP
6#

bbc4 在 2004-12-22 16:04:03 发表的内容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切利上了台,以他老人家极端的处事方式就真的能够善始善终吗?他就真的能够宽容卡拉扬和其它指挥同仁吗?我们对千篇一律的华丽唯美的卡拉扬之声产生反感,那么假设切利上了台,我们会不会对同样千篇一律的慢慢慢产生厌倦呢?


切利的风格我怀疑是因遭遇而引起。
随意猜想,没有认真思考过。
TOP
7#

丁启烈 在 2004-12-14 13:30:32 发表的内容
发烧无止境 在 2004-12-14 12:33:36 发表的内容
丁启烈 在 2004-12-12 9:10:35 发表的内容
刻意追求音响效果的代价,是牺牲了音乐!

音响效果不好怎么听音乐?你能说清楚什么是音乐吗?我看你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卡拉扬的成就大,也就遭到人们的妒忌大!这是你们的正常心理反映.


我说不清楚什么是音乐,我是简单问题复杂化。
请您谈谈什么是音乐?请您把简单问题简单化的谈谈??



丁前辈:你"说不清楚什么是音乐",那"刻意追求音响效果的代价,是牺牲了音乐!"是你说走嘴了?你对卡拉扬了解多少?你看过他的现场音乐会和排练?难道卡拉扬是以唱片声名鹤起的?清醒点吧!不要人云亦云!我们是来享受音乐的,而不是来.......
最后编辑发烧无止境
TOP
8#

bbc4 在 2004-12-22 16:04:03 发表的内容
很多人不喜欢老卡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不仅仅在音乐上有追求,而且在别的方向上面也有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犯了忌讳,特别是直接违反了中国文化潜规则里面对艺术家们的要求。艺术家最好要象徐渭金农黄宾鸿那样的,最好还要象八大那样受迫害只好冷眼看人(象不象切利?)。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切利上了台,以他老人家极端的处事方式就真的能够善始善终吗?他就真的能够宽容卡拉扬和其它指挥同仁吗?我们对千篇一律的华丽唯美的卡拉扬之声产生反感,那么假设切利上了台,我们会不会对同样千篇一律的慢慢慢产生厌倦呢?

可以明确的说,我喜欢卡拉扬(和他创造的声音)更甚于切利,我同样欣赏Perlman和Mutter。最近几天一直在听卡拉扬和穆特的勃拉姆斯小协,感觉比海老和米老的版本亲切得多。按声音收货是最重要的。


BBC4朋友说的很好!你做的这个假设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考虑过:如果不是卡拉扬而是切利指挥BPO 30多年,最后切利和BPO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切里真得像老卡一样和BPO相伴35年的话,以他老人家的性格而言,很有可能一样不会善终的。甚至最后得到的骂声比卡拉扬还多。正是由于切里的隐居多年造成的神秘感,才让我们今天对他这么感兴趣。

而放眼全世界,和一个乐团合作这么多年后来又没有一点摩擦而平静分手的例子很少,就像梅塔当初荣任纽约爱乐指挥时,当地的乐评界一片欢呼,可是十几年之后,当地的乐评界又和他龌龊颇多,急着想赶他下台。除非像阿巴多这么性格好、而且有自知之明的指挥,在柏林的听众和乐评界厌烦之前离开宝座,其他的能够在2、30年合作之后平静而没有吵闹的与乐团分手的,恐怕都是庸才或者没有性格的指挥。
TOP
9#

发烧无止境 在 2004-12-14 14:36:47 发表的内容
ADWS 在 2004-12-14 14:17:34 发表的内容
要推翻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光环,的确很难,首先需摒弃这种徒有其表的演绎方式占据人的心灵。


你能说清楚吗?你不会也是人云亦云吧?我没觉得卡拉扬神圣,我只是喜欢他对作品的诠释,再简单点就是听着-舒服!


这觉得听着舒服?你正是你的问题所在,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说的直接点你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
TOP
10#

ADWS 在 2004-12-14 14:17:34 发表的内容
要推翻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光环,的确很难,首先需摒弃这种徒有其表的演绎方式占据人的心灵。


你能说清楚吗?你不会也是人云亦云吧?我没觉得卡拉扬神圣,我只是喜欢他对作品的诠释,再简单点就是听着-舒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