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卡拉扬这里,同样的情形发生之后的情况如何了呢?在BBC的纪实节目《完美的代价》中,爱乐乐团的前长笛首席格里斯-莫里斯痛苦地回忆了自己的经历——也在1952年卡拉扬录制的著名的巴赫《b小调弥撒》,当时这是一个介于古老的日尔曼人巴赫风格与现代的“本真主义”演奏之间一个重要的过渡演绎,《留声机》评论它为“录音唱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张唱片中木管乐器有着出色的表现,莫里斯在“上帝吾主”部分的表现令人迷醉。但就在这一段中,卡拉扬为了在一个很长的旋律线中避免出现乐手中间出现必不可少的呼吸,另外聘请了一名长笛手演奏旋律中至少出现过一次的衔接段落。在这一点上,莫里斯似乎永远不能原谅卡拉扬,时至今日,他仍然认为这是对他精神上的一种侵犯。在这个节目中,莫里斯获得了一些听众的共鸣,尽管事过二十多年,激起的义愤仍然高涨。
对这种做法,各位认为如何,孰是孰非?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