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挥与开拓性 [复制链接]

查看: 8686|回复: 54
1#
优秀的指挥到底怎样衡量,把一部作品还原到最本真的状态,兼顾作曲家的原意,带有超然的感动力和独立于时代之外的艺术魅力,还要保持鲜明的个人特征。好像有许多人都可以做到,都可以做到极致,那么年轻的指挥又如何是好呢?他为之奋斗的目标早就被人,被很多人达到或超越,他的终极成就或许也就是和前人平起平坐而已,或者压根达不到。显然技术的疯狂的变革,导致我们可能会因此听到,听出更多的内容和感动。这些能代表指挥的艺术的前进吗? 那些年轻指挥每天辛勤的汗水除了能把活生生的音乐在音乐厅里一代代复制(这似乎已经是最高的成就了)下去还有什么其它作用吗?

那么,和任何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指挥是一项绝对需要开拓性的艺术,只有他才可能促成又一代伟大的艺术缔造者。那么当年的大师们是如何一个个去开创新的时代的,他们还留给我们多少空间去开发,这一代的指挥,哪怕那些被称为大师的,又有多少开拓性,这条路让我看得暗淡,忽然。

人不看书就不会思,生活会比较轻松,我这两天有些神经质,老在思考,靠,书看多了,以上这些源自理查-奥斯邦的《卡拉扬访谈录》。我觉得卡拉扬的最大成就也是促成这些极致的艺术感染力的源头就在于这三个字“开拓性”。令我十分感动的是,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他还认为一切的改革才刚刚开始,真不知道他要是活到这个电子技术似乎无与伦比的时代,又会缔造怎样的一个新的纪元。

当然还有一招很明显,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有更多超越的作品,那么有米之炊则让我们同时代的指挥们大显身手的空间变得开阔而清晰了。
最后编辑darajan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觉得指挥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最好能为众人接受
TOP
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

好题目,作曲家+指挥家=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是作曲家的比例重,还是指挥家的比例重?
作曲家是死的,指挥家是活的,你更喜欢那一个?
TOP
5#

如果只听一个版本,就是只听到该版本指挥反映的该作品。
其实最简单地可以这样比如:同样的一道菜,同样的材料,由不同的厨师来烹调。
TOP
6#

darajan兄每次都是好文
TOP
7#

在我看来,指挥家的比重很小,尤其是你没有去比较的时候。所以我以前说过,听一个版本,就是听作曲家。
除非指挥有意识去篡改作品的大致倾向。
指挥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的清晰程度(不能是变形的)如何,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处风景,只要不去比较这几面镜子,就不知道镜子还有差别。
TOP
8#

把楼主的意思简化一下:
现代作曲家要写出更多好作品,现代指挥家才有出路,否则就只能活在当年大师们的阴影下。
TOP
9#

dr kuang 在 2006-1-12 16:05:43 发表的内容
[你自己觉得呢?
同样是广洲的牛腩粉,相隔不到50米的两间味道就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难道在某一间吃过就能肯定广州的牛腩粉应该是什么味道了?
楼主所说的很有道理,指挥就应该不断地创新,不但要有新的作品,而且还要把旧菜式做出新口味来才。


我觉得我们说的没有根本冲突,可能是某个细节的判断上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我听版本,也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版本选择。甚至有版本改变我对作品的看法的。
但是,100个演出就有100种版本,但是作品只有一部。
当你忽视“版本”这层相对外在的因素时,可能就更能有更大的精力放在对作品的理解上。
所以作品和版本之间,还是一个度的问题。我反对将版本问题极端话。
TOP
10#

维也纳可能让中国指挥去指挥他们的新年音乐会,但是不会在这传统的音乐会上主要演中国作品。当然,中国人跑去搞的那种除外。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