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不好声是因为未搞好,CD不好声是因为搞不好!? [复制链接]

查看: 18234|回复: 136
111#

开心果 在 2005-12-11 21:04:07 发表的内容
可变槽深与可变槽距一样,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珍贵的胶片面积而设的,原理同可变槽距一样。


可变槽距很多地方都有介绍,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可变槽深的具体技术细节(我还没找到有关这一点的介绍)?

我发现可能我所说的“槽深”可能和开心果兄所说的不是同一样概念。我说立体声分离度不同,槽深不同,意思是:

A状态:双声道母带的信号的立体声分离度比如说是80分贝,然后用这个信号直接输给刻盘机,刻出来的音槽最深处的深度比如说是a;

B状态:在如上母带的基础上,在输给刻盘机之前,增加这一步:把原来的立体声信号右声道里加入一点左声道,左声道里加入一点右声道,也就是说把原来信号的声道分离度减小,比如说减小到50分贝。然后把这个信号再输给刻盘机,刻出来的音槽的最深深度比如说是b。

我的意思是:a不等于b。开心果兄说的声道分离度和槽深没有关系,应该不是指我这里说的a和b吧?
TOP
112#

felixcat 在 2005-12-11 16:16:10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2-11 15:47:21 发表的内容


LP有刻片等等奈侍?CD就没有吗?

那个测试最多只能说明对于LINN的老板来说,他听不出LP加上一个A/D,D/A转换后的变化.并不能说明CD和LP的优劣等问题.因为在CD系统中,在D/A转换解码之前同样有很多的步骤,比如制版,刻片,读取,传输等等.在没有逐步求证之前,一切的推测和猜想都无实际意义.因为我们也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CD能做到这一点吗?同一母带,不同CD刻片厂,不同版次(正价版,廉价版之类),同样的母带出来的声音大相径庭,可是很多发烧友的共识了.




CD技术的一个特点便是很多指标都是量化了的,也就是说有具体数值指标可以监控,每一个环节都有误差质量指标,所以整个流程所产生的变异的上限我们是可以知道并且控制住的。LP的刻片流程并没有精度这么高(实际上它也没法做到这样的高精度)的品质控制规范。

比如说,双声道母带混制好以后,要把它转成CD信号的任务,就交给编码器执行了。编码器的工作方式,不会跟启动它的人有关,也不会跟时间有关。比如说这台编码器5点的时候编出来的数码信号,你7点钟让它重新编,只要参数设置不变的话,编码器就能给出一模一样的信号。只要参数设置不变,哪个工程师操作它出来的结果都一样;但LP刻片就不同了,刻片工程师要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现场产生的问题,所以刻片工程师里,对于同一盘母带,他们会以谁能用尽可能大的动态刻出母盘为荣。所以就在这一步里,LP刻片的不可预计因素就比CD大多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分析,具体情况要向专门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士请教。



这好象完全没法解释实际中大家发现的同一公司同一母带,该公司不同压片厂,不同时候的版次所出的CD声音不同的现象.解释LP头道版和复刻版声音不同倒还可以理解.
TOP
113#

VV 在 2005-12-12 12:26:40 发表的内容
VV兄~~详情?
没什么详情,很简单,抱了约6WCD机来接入前级同一组输入.听了半段小提琴,一段流行音乐.他自已拨下来,没搞同板本AB(可能他听来没必要)。估计他起码疑惑(痛苦)几天。

LP系相对调整点多点,这几天动一下配置,真是质变感觉。

相反CD觉得没什好调,除去板呀台呀水平呀钉呀(共通)没什么好动。



系统的搭配原来是按LP的,接入CD机不好声一点不奇怪.
LP比较有操作感,这是肯定的,对于这种爱好要因人而异了.
不要将LP神化了!CD机在调整上,摆位移位,承架的质料上,一样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昨晚几个烧友就为此折腾到半夜,结果欣喜得机主几乎整夜无眠.
TOP
114#

felixcat等各位高手对CD/LP的深层次剖析实在太精彩了,得益非浅!!!

纵观CD/LP之争,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听过CD/LP的AB对比,从各自的表现最好的听感来说,LP无论在动态,细节细腻度,场面的宽广深远,LP远触及不到CD的播放水平,所听的LP价格水平就远比CD为高.
有些LP展示者将LP的效果不佳,归究于场地环境.纳闷~~CD就不需要场地环境?
有些烧友将玩LP视为功力的表现.猴子摘桃轻轻松松^_^,拉牛上树是功力的表现?还是~~~?
现在的LP出动各种技术,力求提升重播水准,价格越来越贵,这些并不是上帝之手,只是越来越无助的表现,无他,一切都无法改变它的死症-------机械振动拾取信号.
从观感角度说,现在的LP系统比CD系统,更象一付制造音乐的机器,离品味越行越远......
TOP
115#

vv 在 2005-12-12 14:27:00 发表的内容
系统的搭配原来是按LP的,您这样理解我没话说。也没法说清楚。


就算都是CD机,不同的CD机有不同的个性,上门打擂,扫兴而回的不在小数.
TOP
116#

泰兄可能是在广州的JS那儿听的吧?是的话我同意.。如在自已家听出这结果,,这话没错--------请人回来调调盘

(上几天才有友带CD来对比听过。。。。。。)
最后编辑VV
TOP
117#

阿泰 在 2005-12-12 11:06:27 发表的内容
refour 在 2005-12-10 12:49:2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版主说,以前的汽车是四个轮,现代的汽车也是四个轮,形容现在的LP已非旧日可比,是这样吗?


确实还是4个轮子!
所以汽车永远跑不赢喷气飞机.



哪个是汽车?哪个是飞机?你说它是汽车,它就是汽车?你说它是飞机,它就是飞机?
TOP
118#

阿泰 在 2005-12-12 10:58:49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等各位高手对CD/LP的深层次剖析实在太精彩了,得益非浅!!!

纵观CD/LP之争,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听过CD/LP的AB对比,从各自的表现最好的听感来说,LP无论在动态,细节细腻度,场面的宽广深远,LP远触及不到CD的播放水平,所听的LP价格水平就远比CD为高.
有些LP展示者将LP的效果不佳,归究于场地环境.纳闷~~CD就不需要场地环境?
有些烧友将玩LP视为功力的表现.猴子摘桃轻轻松松^_^,拉牛上树是功力的表现?还是~~~?
现在的LP出动各种技术,力求提升重播水准,价格越来越贵,这些并不是上帝之手,只是越来越无助的表现,无他,一切都无法改变它的死症-------机械振动拾取信号.
从观感角度说,现在的LP系统比CD系统,更象一付制造音乐的机器,离品味越行越远......



在展会和海印等地听到的CD比LP衰声几率要高得多。

现在的CD出动各种技术,力求提升重播水准,价格越来越贵,这些并不是上帝之手,只是越来越无助的表现,无他,一切都无法改变它的死症-------格式和容量所限。


从观感角度说,现在的LP系统比CD系统,更象一付制造音乐的机器。
TOP
119#

阿泰 在 2005-12-12 10:58:49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等各位高手对CD/LP的深层次剖析实在太精彩了,得益非浅!!!

纵观CD/LP之争,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听过CD/LP的AB对比,从各自的表现最好的听感来说,LP无论在动态,细节细腻度,场面的宽广深远,LP远触及不到CD的播放水平,所听的LP价格水平就远比CD为高.
有些LP展示者将LP的效果不佳,归究于场地环境.纳闷~~CD就不需要场地环境?
有些烧友将玩LP视为功力的表现.猴子摘桃轻轻松松^_^,拉牛上树是功力的表现?还是~~~?
现在的LP出动各种技术,力求提升重播水准,价格越来越贵,这些并不是上帝之手,只是越来越无助的表现,无他,一切都无法改变它的死症-------机械振动拾取信号.
从观感角度说,现在的LP系统比CD系统,更象一付制造音乐的机器,离品味越行越远......


阿泰兄说的很有道理!接着泰哥的意见:

我并不否认存在某些录音,它的LP版听感上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是轮到真正考验一种制式的极限的时候,比如说大编制管弦乐作品,母带动态范围大的那些录音,就我经验来看CD版听上去更加逼真的情况占了很大部分(更甚的是,上个星期我还找到了母带动态范围不太大的,但CD版远胜LP版几条街的录音,这个以后我会专贴介绍),这里请相信我,不是器材不器材的原因,这种区别在制作混音的时候就决定的。

好多次了,某些LP播放的时候,甜美的单簧管吹了一段,感觉还挺美的;过了一阵子弦乐部全体出动,但我竟发现就算弦乐部全体出动时候的电平,竟然比刚才一支单簧管时候的音量大不了多少,更甚的是还听得出是工程师人为地故意把音量压制住的,顿时让我很扫兴。希望最新生产的LP,技术先进了,请把这个缺点改一改。
TOP
120#

阿泰 在 2005-12-12 14:40:08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12 14:27:00 发表的内容
系统的搭配原来是按LP的,您这样理解我没话说。也没法说清楚。


就算都是CD机,不同的CD机有不同的个性,上门打擂,扫兴而回的不在小数.


就算都是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上门打擂,扫兴而回的不在小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