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4413|回复: 613
371#

felixcat 在 2005-11-28 12:35:38 发表的内容
menn 在 2005-11-28 11:35:52 发表的内容
        是吗?那您又是凭什么总爱让别人替您收拾残局?


我在这个帖子里面回答了够多问题了,甚至有人想要证明,我都打出来。所以是否我向你提个问,你就说让你替我收拾残局?那是否以后我每次向你提问,你都同理可得地说“总爱让别人替您收拾残局”?

不再为这个问题纠缠了,准备开始下一个讨论。

兄弟,这些没有意义的纠缠不必理会!
从30页之后,就事论事的讨论看着比较舒心,希望有体会,且是以探讨问题的心态而发言的朋友各抒己见!
其他类型的发言一概不与理睬!包括我的这贴...
TOP
372#

JWang 在 2005-11-28 15:36:40 发表的内容
那这股力对音质有没有影响呢?这当然是有影响的,问题是能否听出来。——我尝试去比较过ELP激光LP唱机的播放声音,我听得出来用激光读取和用唱头读取的声音的确是明显地不同。但问题是这种不同是否是仅仅由于上述这股力所造成的,我不太肯定,因为唱头拾音里影响音质的还有其他很多因素。


激光唱机从理论上来讲,没有针的tracking error,没有各种机械力可能带来的失真,没有磨损。但是,按照TAS的讲法,由于激光唱机是根据音槽高低变化来读取信号,而且这样的话,每一张LP都是千篇一律的声音。故不提倡。

这个讲法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针的tracking是坏事,也是好事。比如说,旋乐器在LP上表现的扣人心弦是和针的tracking肯定是有关的。尽管我不能提出一个理论上的证明。各种机械的力也是形成LP机不同特色的一个方面。从最终来讲,真实地表达现场是hifi的最高使命。但由于重播技术的不成熟,我们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取舍。不同的机械作用力使得这种取舍有可能。

虽然没有必要,这样的讨论,俺还是要顶一下!
TOP
373#

yyy9 在 2005-11-28 14:33:34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5-11-28 12:35:38 发表的内容
menn 在 2005-11-28 11:35:52 发表的内容
        是吗?那您又是凭什么总爱让别人替您收拾残局?


我在这个帖子里面回答了够多问题了,甚至有人想要证明,我都打出来。所以是否我向你提个问,你就说让你替我收拾残局?那是否以后我每次向你提问,你都同理可得地说“总爱让别人替您收拾残局”?

不再为这个问题纠缠了,准备开始下一个讨论。

兄弟,这些没有意义的纠缠不必理会!
从30页之后,就事论事的讨论看着比较舒心,希望有体会,且是以探讨问题的心态而发言的朋友各抒己见!
其他类型的发言一概不与理睬!包括我的这贴...



说的有理!!
TOP
374#

Dr kuang 在 2005-11-28 23:43:58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28 0:10:00 发表的内容
就算按照针杆偏离正常的位置的角度约0.005度左右,按照LP臂的半径以20CM计算,唱针的位移有0。0174毫米左右,看来要比JITTER严重不少^_^


假如一张LP的中心孔被打偏了1毫米,盲听你估计自己能靠耳朵听出来么:)





除非有意识的做过大量对比,否则,我认为是很难听出来的。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远比这一影响大。作为分析研究,一个细微的问题也不放过是对的,找出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问题。
当然,有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一问题如果“相对”其他问题影响很小时,完全可以暂时忽略,解决主要的问题就应该放在首位。
TOP
375#

我看到harvey老前辈一直没有发言,不知是否有所领悟还是另有原因。
不过felixcat能够对于LP的重新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MENN大侠可谓是功不可莫!!!
MENN大侠你肯定没有看过我对harvey老前辈的忠告,那LP能算什么?值得你老人家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难道饿了还能拿LP来啃几口?有时间还是研究研究五粮液和茅台之间的酿造差别、化学方程式以及勾兑红牛、绿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吧,看看咱俩下次喝酒时能否喝出七彩效果来。
TOP
376#

felixcat 在 2005-11-29 2:35:14 发表的内容


侧滑力产生的原因并不单一。我认为主要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来自于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一夹角。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循轨角度误差的时候,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侧滑力仍然会产生。比如说我们来看下图这个假想的“直切臂”(当然现实中的直切臂不会制造成唱头和臂之间会有夹角的),长方形代表的是唱头,A代表的是唱片作用在唱针上的摩擦力,B代表的是A在沿斜的那段唱臂那个方向上的分力,C代表的就是水平面内垂直于唱头的那个方向的分力,也就是内滑力。大家可见的确唱头时时刻刻都与LP音纹相切,但是力C却时时刻刻都存在。

[upload=jpg]Upload/200511292253744000.jpg[/upload]

所以可见,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一夹角,会产生内滑力。所以所有的直切臂都是臂与唱头统一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2. 来源于唱针的循轨角度误差。请注意,就算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只要循轨角度有误差,内滑力也会产生。非直切臂除了在特定的某两点之外,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循轨角误差。请看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51129227910698.jpg[/upload]

图中唱臂、唱头统一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任何夹角。A为唱片作用在唱头上的摩擦力,它可以分解为沿唱臂那个方向的分力B(因为有循轨角度误差,所以A和B方向不重合),和垂直于B的方向的分力C,C就是内滑力。

直切臂在准确调整好之后,做到时时刻刻与音纹相切,才会没有任何内滑力产生。否则的话,比如说固定唱臂那一端的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角度没调整好,也会导致唱头与音纹不能时时刻刻相切,这时候音质受损是必然的,内滑力也会由此产生。

以上两个条件是互相独立的。

最后,超距就是为了调整非直切臂在播放时候的循轨角度误差,每个唱臂都会有一个最佳的超距。因此超距不同,循轨角度误差的情况也会不同,当然导致的内滑力也会不同。



同意你的分析。广州的骆先生是调LP的高手,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这次到广州大概可以见上一面。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77#

cwk 在 2005-11-29 15:35:38 发表的内容
佩服、佩服。
你对于侧滑力的见解,我更加佩服。
不过给你一个提示:在唱盘上放一张光滑而没有坑纹的LD,是否还存在侧滑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给一个提示:我画的两幅图里面,摩擦力A来源于哪里?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两个提示的答案就是回答了你这个问题。

假如真要挑字眼的话,我可以发给你一份更加详细的描述,不过恐怕里面的字句会很罗嗦,有很多定语,会让你看得很不耐烦的。
TOP
37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79#

JWang,希望你不要再在帖子里面捣乱,请自重。

假如你再这样的话,我将在你每一个回帖后面都贴上以下你的这段话,让大家好好地看看你这位据说听LP听了20多年的人,连音槽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都不知道。

JWang 在 2005-11-28 12:04:20 发表的内容

前面我讲过,音槽不是90度,现在看来当初是有点想当然了。

TOP
380#

cwk 在 2005-11-29 16:16:21 发表的内容
哈哈,看漏了这一点。
我敢保证:在这一刻之前你手上绝对没有TELARC的1812这张LP,也肯定你在此之前重来没有在LP唱盘上听过那16响炮声。


对,我没有听过这张唱片。所以能否请你帮忙用你的设备,实测一下动态范围?我相信母带上的动态应该超过100分贝的,所以请注意唱针的安全。另外请顺便测一下有炮声那一瞬间,声道分离度有多少分贝?——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了,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Milstein演奏Goldmark小协,Capitol SP-8414,cwk朋友能否帮忙测一测它的动态?正价版CD的动态我这里倒是测出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