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4517|回复: 613
361#

三星带花 在 2005-11-28 16:38:31 发表的内容
真是秀才遇着兵了,呵呵。。。
好的贴子总要有些反驳者才能引起大众注意力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他们也促进了这个贴子的推广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LP与CD的工作原理,和谁优谁劣。就像一部电影里总要有那么几个奸角才好看。



真是“三星带花”的精辟总结。精彩!!
TOP
362#

JWang 在 2005-11-28 3:30:51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1-28 3:13:51 发表的内容
[L+R,L-R描述的是刻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

按照45/45标准,左右声道是180度反相记录的.如果左声道是左上到右下,那么右声道就是左下到右上.这两个矢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就是L+R和L-R.你可以在纸上花一下.

我对这个讲法有反对吗?

反相当然是豪无疑问的。就象喇叭。正面的声音是正相,后面就是反相了。唱针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左右吧了。

但felixcat把刻刀的移动和重放中的信号混为一谈




我什么时候说过,唱头要先把把横向振动读出来,同时把竖向振动读出来,然后通过电路分别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加减?假如有,请把我原话照出来。
TOP
363#

非要弄个鱼死网破?听两段小曲就这样累啊。
TOP
364#

真是秀才遇着兵了,呵呵。。。
好的贴子总要有些反驳者才能引起大众注意力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他们也促进了这个贴子的推广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LP与CD的工作原理,和谁优谁劣。就像一部电影里总要有那么几个奸角才好看。
TOP
365#

VV 在 2005-11-28 18:20:12 发表的内容

==========================
又一次破坏了您在我心目中了不起的形象!

这种语气不象大家风范啊



哈哈!我本来就不具备什么“大家风范”,普通人。早日了解不是更好吗?
TOP
366#

menn 在 2005-11-28 9:50:09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这样,立体声唱头从读取出来的“横”和“竖”两个振动信号,经过唱头内部的处理,可以从中分离出左声道和右声道两个独立的信号输出给唱头放大器。

    可见,LP上刻录的信号也并非原汁原味的声音信号,而是经过一些处理之后的合并、差分信号。由此也可见LP也并非不存在“同步”问题——假如上述“横”和“竖”两个信号有一丁点不同步,或者两者电平标准不一致的话(比如说唱头内两个线圈安装角度等问题),那么出来的结果将会有很大的失真——当然,人耳觉得这种失真好不好听则是另外一回事。……”

    那就请您再“推导”一次您以上的原话,好让大家看看这些究竟是想要表达些什么(特别想知道的是您在学习了这么久的45 - 45之后又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我觉得这里由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最适合,因为是你提出的异议 。
TOP
36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68#

松香味 在 2005-11-28 17:42:42 发表的内容
JWang 在 2005-11-28 12:04:20 发表的内容
关于加和减的问题我想到此为止。结论大家都很明白的了。关于唱头工作原理的贴我也不写了。

前面我讲过,音槽不是90度,现在看来当初是有点想当然了。
[upload=gif]Upload/2005112811523645636.gif[/upload]
图中表明了三种不同的设计。对这一点理解的正确有助于我们调节。

此图来自

http://www.vandenhul.com/artpap/phono_faq.htm#42




原来音槽还是90度,差不多有两天没有进来这里了。讨论还真激烈。





==========================
又一次破坏了您在我心目中了不起的形象!

这种语气不象大家风范啊
TOP
369#

cwk 在 2005-11-28 21:22:48 发表的内容
在这个帖子中,我想felixcat对于LP的重新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恭喜、恭喜。
我也来点DD希望可以为你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吧。
在我看来下面几个缺陷严重地暴露了你对于LP的认识以及调整过程中的无知。
过分强调唱头向唱片中心的移动速度?!
LP的动态范围受到背景噪声的限制?!
使用数码相机配合调整得到MM唱头的标准VTA,然后在听感上加以论证?!
对于超距和侧滑力的认识就更无知了。



对于这位朋友前面那些与讨论话题无关、或者对动态范围这类基本概念的定义都没了解好就乱说的话,这里不予理睬。

关于侧滑力的话题,前面也看到有朋友提出过。所以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讨论一下。

侧滑力产生的原因并不单一。我认为主要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来自于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一夹角。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循轨角度误差的时候,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侧滑力仍然会产生。比如说我们来看下图这个假想的“直切臂”(当然现实中的直切臂不会制造成唱头和臂之间会有夹角的),长方形代表的是唱头,A代表的是唱片作用在唱针上的摩擦力,B代表的是A在沿斜的那段唱臂那个方向上的分力,C代表的就是水平面内垂直于唱头的那个方向的分力,也就是内滑力。大家可见的确唱头时时刻刻都与LP音纹相切,但是力C却时时刻刻都存在。

[upload=jpg]Upload/200511292253744000.jpg[/upload]

所以可见,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一夹角,会产生内滑力。所以所有的直切臂都是臂与唱头统一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2. 来源于唱针的循轨角度误差。请注意,就算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只要循轨角度有误差,内滑力也会产生。非直切臂除了在特定的某两点之外,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循轨角误差。请看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51129227910698.jpg[/upload]

图中唱臂、唱头统一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任何夹角。A为唱片作用在唱头上的摩擦力,它可以分解为沿唱臂那个方向的分力B(因为有循轨角度误差,所以A和B方向不重合),和垂直于B的方向的分力C,C就是内滑力。

直切臂在准确调整好之后,做到时时刻刻与音纹相切,才会没有任何内滑力产生。否则的话,比如说固定唱臂那一端的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角度没调整好,也会导致唱头与音纹不能时时刻刻相切,这时候音质受损是必然的,内滑力也会由此产生。

以上两个条件是互相独立的。

最后,超距就是为了调整非直切臂在播放时候的循轨角度误差,每个唱臂都会有一个最佳的超距。因此超距不同,循轨角度误差的情况也会不同,当然导致的内滑力也会不同。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37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