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455565758596061»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02|回复: 807
571#

我就是一会觉得自已玩CD特没品味,一会又觉得自己玩LP特落后。
TOP
572#

dr kuang 在 2005-11-15 18:34:55 发表的内容
petershao 在 2005-11-14 19:51:06 发表的内容
名琴LP 在 2005-11-14 10:34:26 发表的内容



[以目前音响的最高品味来说还是LP胜,我们是用人耳,而不是用什么东西去测量得来的。


LP人对CD人居高临下心态的真实写照。


这么说还有很多两样都玩的就应该是“人妖”了,如果再玩SACD和DVD—A,甚至再玩家庭影院,那么有应该如何称呼?
提供几个选择方案:
怪胎
ET
异型
变种特工
生化战士[/quote]

玩不同的东西只能说品味不同罢了,如果套用最高品位的话,谁都难以接受。调转过来,我说玩CD的是最高品位,那不是找砖拍吗?
TOP
57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74#

xhlyr 在 2005-11-16 8:56:06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玩LP、CD什么的不见得有品味,最有品味的当然是玩现场的。




有理,有理阿!!!!
不关心如何进步,何有“品味”却你死我活、唇枪舌剑。
羞!晕!混!
TOP
575#

新生事物往往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发展的过程,我相信SACD也是如此。
TOP
576#

由于一比特的特殊性,抽样和量化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如果仅取样,那么取样的样本特性同CD取样时的取样特性是相同的。如果样本不经量化直接通过滤波器,那么可以近似恢复原波形。如果经过量化后再还原,那么不论是那种格式都会增加量化失真的成分。在相同的取样频率下,一比特量化失真比多比特相比量化失真要大得多。为了降低一比特的量化失真,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取样频率。这就是一比特要采用高取样率的原因。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577#

SACD的抽样特性。
SACD抽样的大概过程如下图,由图可知,从A点到e点,抽样输出的都是正脉冲。如果只看这些正脉冲,仅仅知道每个抽样值都是在增加,但如何增加?增加多少呢?这都无法从中得到正确的答案。

但从各个抽样点的位置看,我们知道,从a到b的差值比从d到e的差值要大得多。另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想一下,如果(各个)抽样点的位置有少许改变,那么从a到b的差值和从d到e的差值也要变化。显然这些差值和差值的变化从输出的正脉冲里是反应不出来的。同时我们还知道,改变抽样频率无法改变这种固有的特性。这说明输出脉冲没有携带全部信息。这是个大问题啊。

从上面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SACD的抽样特性不能完全传送信号的全部信息,或者说经过抽样后丢失了一些信息。这样在重放时就会缺少部分信息。这就是SACD数码声的来源之一。

[upload=jpg]Upload/2005111617243349565.jpg[/upload]
TOP
578#

我觉得玩LP、CD什么的不见得有品味,最有品味的当然是玩现场的。
TOP
57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8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