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第一交的七个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38245|回复: 163
11#

独角兽啊
TOP
12#

我首先推荐的是朱立尼(Giulini)1971年指挥芝加哥乐团的EMI版。

04年再版:
[upload=jpg]Upload/2005102110131855590.jpg[/upload]

86年正价版:
[upload=jpg]Upload/2005102110143493170.jpg[/upload]
我为何喜欢朱立尼这个版本呢?因为他这个录音,音色的美和力度的充沛兼备,浪漫气质漫溢,光是听他调度芝加哥乐团的弦乐的魅力便已经让我陶醉不已了。

(未完待续)
TOP
13#

posthouse 在 2005-10-21 12:21:44 发表的内容
又见felixcat,特别佩服felixcat对EMI天使版的执著,我也是对EMI天使版有极其的偏好


呵呵posthouse兄过奖了。我喜欢EMI这个品牌的原因是在于,综观DG、Decca、EMI、Philips、RCA、CBS等大厂商,历史来讲以DG和EMI最为悠久,积淀丰富,但可惜DG的录音素质水平不稳定,所以从历史来讲选EMI无疑;从录音效果来讲,几大厂商都做得或曾经做得很好,但可惜比如RCA、CBS在70年代开始就少有精彩之作了,Decca和EMI一直做得都不错,但EMI胜在文化气息比Decca要浓厚(因为历史悠久),所以选来选去还是觉得EMI最吸引我。当然EMI的正价版的封面设计也特别吸引眼球。 :)
TOP
14#

霍伦斯坦和朱立尼对乐队细节上的雕琢都很到家,因此他们指挥的“巨人”都给我一种特别立体的、活生生的感觉。比如说霍洛斯坦版在第一乐章那处,单簧管的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真是惟妙惟肖,神了!而朱立尼版在第一乐章弦乐器刚开始歌唱性旋律的时候,左方那几声清澈晶莹的竖琴,就好像春天里冰雪融化形成涓涓小溪那样,直灌听众心田;朱立尼版里,小提琴组奏出的春天旋律,它的舒展性真是让人由衷地赞美春天的美好。霍氏和朱氏的此两版我们假如认真听的话,还会发现类似的很多妙不可言之处的。

第二乐章的舞蹈旋律,霍伦斯坦版给人的感觉像是坐在马车里悠闲地享受着野外风光;而朱立尼版则像直接骑着马在鲜花地里或跑或走,畅快淋漓。霍伦斯坦的长处在于调动乐队的木管部,因此配合英国乐团的弦乐部,给人一种悠扬、动听的感觉;而朱立尼的长处则在于调动乐队的弦乐组,让它和其他声部之间的有绝妙的默契,因此听众听上去会有异常浪漫的感觉;还有别忘了芝加哥乐团的铜管部,在它推动之下,弦乐部掀起了惊涛骇浪,使得这首作品的第四乐章发出异样的光彩!

(未完待续)
TOP
15#

请继续!
TOP
16#

又有好文看啦!
TOP
17#

看不懂。人人都说好,那肯定就好。
TOP
18#

第一部分名叫“青年时代——花丛与荆棘”(Days of Youth – Flowers and Thorns),是第一稿的1-3乐章,也就是现在版本的第一、第二乐章。其中第一乐章也有个名字“永远的春天”( Spring without End);第二乐章的名字叫做“启航”(Full Sail)。

第二部分没有整体的名字,不过每个乐章都有标题。第三乐章“徘徊——葬礼”;第四乐章“从地狱到天堂”。

这首交响曲的旋律是相当动听的,因为其中的所有灵感都是来自马勒早年对奥地利民歌的热爱。第二乐章纳欢快、强有力的舞曲便是一个例子。第三乐章虽然名为葬礼,但是乐曲描写的却是一种幽默滑稽的气氛。这是因为这个乐章作曲家的灵感乃是来自当时德国南部儿童手里流行的一幅漫画,描写的是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为一个猎人送葬的故事。第四乐章是无比鼓舞人心的旋律,是响彻云霄的辉煌!

好,乐曲介绍就此打住,现在该进入此交响曲录音版本的比较了。

(未完待续)
TOP
19#

hyajia 在 2005-10-21 12:03:42 发表的内容
马一千万不可忘记腾斯泰特的版本呀!


hyajia兄先别着急,我等阵子就介绍Tennstedt的伦敦爱乐77年版 :)
TOP
20#

接下来我们看看霍伦斯坦(Horenstein)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Unicorn-Kanchana版,录于1969年。

[upload=jpg]Upload/2005102112361918882.jpg[/upload]

老大师霍伦斯坦的这个版本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文雅”,听他指挥的马勒第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英国绅士在边散步边思考。假如按照这首交响曲“巨人”这个标题来理解的话,那霍伦斯坦营造的是一位思想和智慧的巨人,而朱立尼的版本则是情感和体型上的巨人。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