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味 在 2005-10-11 14:22:40 发表的内容
davidrose 在 2005-10-11 7:18:0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0-11 0:17:24 发表的内容 对环境(房间)需要进行处理的目的. 就是不让它成为"共鸣腔".. 让我们能听到录音师现场录下的真实的声音.. 如果把房间当成"共鸣腔"使用. 还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吗?? 你的房间是不是还没有进行过处理? 劝君认真考虑房间处理的问题. |
坦率地讲,我觉得你有思考能力,但知识和实践都有限。所以,想法不对。 (我实话直说,没有任何人身攻击的意思) 先说知识。 除了消声室,任何房间都是“共鸣”腔。不论你当不当它是“共鸣”腔,它都在那里共鸣:在空间上改变声音的分布(驻波),在频谱上改变声音的质量(频响变异),在时间上改变声音的延迟(混响效果)。 想在一个房间内100%再现另一个房间的声音,除非它们一模一样,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想完整地听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声音,唯一的办法是到那里去。所以,欣赏唱片时,所谓“真实”的声音,都是经过听音房间再加工的。 再说实践。 对房间进行处理是必要的,但是效果难以预料,即使是专业人员。有三个原因,一是工具的能力有限。比如,想在很窄的频段内吸收声音就很困难,想扩散低频也很困难。二是,声音是动态的,各种环境声之间、环境声与直达声之间会有复杂的调制作用。没法预先计算,只能试着来。往往是将这个频段弄得好点了,那个频段又坏掉了。第三,房间还要考虑美观,处理也有成本,不是想怎么来就能怎么来的。 我对房间进行过处理,感受是,有些因素能处理,有些根本处理不了,还有些处理不好。房间的先天条件很重要,要进行些后期升学处理,但不能指望后期处理。如果有人说他将糟糕的房间处理的很好,那我很佩服他。 |
davidrose 兄: 坦率地讲. 我认为你算是这"坛子"里较有见解的"烧友"之一了. 希望多多交流指导. 谈谈我个人房间处理的感受: 一定要 重视房间六个面的 吸音\消音\消驻波处理. 应该说这也是"发烧友"应有的常识. 我对房间的处理是: 四周墙壁以2CM海绵外包墙毯加吸音木墙裙处理. 地面前高后低(14CM) (房间面积7.8X4.5X3.35高. 大约35平方米. 体积115立方米). 结实的瓷砖地面(防止振动)上铺盖地毯吸音\消音. 天花板用微孔吸音板吊顶水平安装. 吊顶内部填充了海绵\墙毯的边角废料.. 吊顶内有45CM以上空间. 用以吸收中低频. 地面前高后低(14CM) 以减少中低频驻波. 加上书柜\CD柜\沙发茶几\双层窗帘. 经反复摆位. 吸音\消音\消驻波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要求. 我的电话是13517639979. 我在听音室内接电话和跨出听音室大门接电话, 对方一定能明显感觉出来. 所以接触过的"发烧友"都公认, 我的 听音室算得上是目前私人听音室中非常少见的了. 面积大的有, 处理到位的不多. 有的"发烧友"担心吸音过量. 我的体会是-------业余条件下, 无论你怎么"处理"也不会过量. 只能尽量接近"理想听音室"的水平而已. 至于经过吸音\消音\消驻波处理后. 声音"干". 那就是"器材"的问题了. 采用调整吸音\消音量的玩法, 那是对有问题的"器材"进行补救的手段. 财力有限的国内广大"发烧友", 这种玩法也是可取的. 但是不要认为"这才是真理". 走入误区. 上班了. 晚上见. |
指导不敢当,我处理房间的经验有限。交流一下,我是房间处理不好,通过换器材改善声音的:
我的听音室就是客厅,本身面积不算太小(连过道约35平米)。但是,由于是客厅,只能长边摆位。有两个问题,一是混响时间长,二是低频竹帛控制不了。地毯、壁毯、扩散板(内填吸音棉),这些在装修房间时就做好了。但是,情况仍不是很理想。我想在天花板上吊吸音毯,家人坚决反对(确实比较难看)。于是只好换器材,将落地音箱用于AV,买了个密闭书架箱。低频量感不足,高频也暗,却比较适合我的房间:混响长不再难以忍受,且音响可以靠墙放,低频量感比较合适。
换了音箱,竹帛的问题好转了。再后来,发觉低频问题不完全是房间引起的,于是又换公房。觉得高频冲,又换了喇叭线。觉得音场不宽,又调整了内拗角度。觉得高频少水分,在音箱下垫围棋子。
现在,声音虽然不特别理想,但总算可以舒服地听《天鹅湖》了。
我觉得,这些调整,除了垫围棋子的效果是完全正面的之外,其余的都是有好处也有坏处,关键看自己更需要什么。搞来搞去,其实也就是折中一下各方面而已。
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房间条件买音箱,最好能借来试试。音响是个系统,下有子系统。孤立评价一种器材,实用意义不大。从搭配的角度,倒是子系统较有价值。我觉得发烧友首先应考虑“房间/音箱组合”,然后是“音箱/公房组合”。其次是音源。再次是音箱用的配件,最后是咸菜和其他配件。
我觉得,发烧友最大的毛病,是“错怪”某样器材。明明是公房的问题,却错怪喇叭;明明是房间有问题,却错怪CD机;等等。这些错误我也犯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