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怎样才能获得丰满、厚实、和谐、自然的声音呢?18页;亥姆霍兹共... [复制链接]

查看: 41946|回复: 258
181#

10万的器材一定好不过100万的器材(合理搭配下),100万的房子的听音环境不一定好过10万的房子。
TOP
182#

松香味 在 2005-9-28 23:52:33 发表的内容
[ laovo ]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因为听音环境是无源的,  它不会发出声音.  音响效果的好坏主要还是由器材水准高低决定.  但是听音环境能破坏声音的平衡(反射和柱波).  限制了器材水准的发挥.  只要注意到这一点,  做好消音吸音防柱波处理,OK!   反过来.  有了好的听音环境.  低水准的器材还是不能出好声.   我认为只能说;   听音环境也很重要.   它不能放在第一位.  


我觉得你的观点,或者说你对有源无源的理解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环境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若喇叭是声带,房间就是共鸣腔,它对最终出来的声音影响很大。
TOP
183#

davidrose 在 2005-10-10 22:06:24 发表的内容
残阳如血 在 2005-10-10 20:00:02 发表的内容
10万的器材一定好不过100万的器材(合理搭配下),100万的房子的听音环境不一定好过10万的房子。


前半句对,后半句有问题。
如果是发烧友自己盖房子,100万的一定好过10万的。
如果是买房子,100万的选择余地也远大于10万的,会更好声。





似呼都有理..  力量而行吧.   玩好自己的系统(包括房间).  使之"超值".  然后再考虑不断提高的问题.   是DIY还是直接换机"升级",  根据系统(包括房间)的情况和自己的能力选择方为明智.
TOP
184#

davidrose 在 2005-10-10 13:32:58 发表的内容
环境更重要,不仅是因为环境可以极大地改变声音,跟因为环境本身较难被改变.在沿海大中城市,房价很贵,按听音要求来布置房间是很难得的.
环境好,一套两三万的器材可以发出很好的声音.环境糟,100万的器材也难听.




"饱汉不知饿汉饥".   对不起.  和沿海大中城市比.  我们太幸福了.   我的听音室是专门设计的 (7.8X4.5X3.3;  大约面积35平方米;  体积115立方米;  我身边的朋友们.  听音室一般都在十四平米以上.  我们都比较重视听音室的吸音\消柱波\音箱摆位\等方面的处理.   我们都认为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和条件.  如果只有几平米  听音室的朋友.  渴望好一些的听音环境当然是放在第一位了.    非常抱歉!!
建议;   可不可以把十四平米以上的卧室让出来.  改造成听音室呢?  这需要说服太太方可实施.
TOP
185#

松香味 在 2005-10-11 0:17:24 发表的内容
[quote]davidrose 在 2005-10-10 22:17:00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5-9-28 23:52:33 发表的内容
对环境(房间)需要进行处理的目的.   就是不让它成为"共鸣腔"..  让我们能听到录音师现场录下的真实的声音..    
如果把房间当成"共鸣腔"使用.  还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吗??
你的房间是不是还没有进行过处理?  劝君认真考虑房间处理的问题.

消音室的声音据说不好听,干。
TOP
186#

其实落地箱要比同价位的书架箱要丰满厚实,8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用书架箱
TOP
187#

残阳如血 在 2005-10-10 20:00:02 发表的内容
10万的器材一定好不过100万的器材(合理搭配下),100万的房子的听音环境不一定好过10万的房子。



有趣!!!!!!!!!
TOP
188#

松香味 在 2005-10-11 0:17:24 发表的内容
对环境(房间)需要进行处理的目的.   就是不让它成为"共鸣腔"..  让我们能听到录音师现场录下的真实的声音..    
如果把房间当成"共鸣腔"使用.  还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吗??
你的房间是不是还没有进行过处理?  劝君认真考虑房间处理的问题.


坦率地讲,我觉得你有思考能力,但知识和实践都有限。所以,想法不对。
(我实话直说,没有任何人身攻击的意思)
先说知识。
除了消声室,任何房间都是“共鸣”腔。不论你当不当它是“共鸣”腔,它都在那里共鸣:在空间上改变声音的分布(驻波),在频谱上改变声音的质量(频响变异),在时间上改变声音的延迟(混响效果)。
想在一个房间内100%再现另一个房间的声音,除非它们一模一样,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想完整地听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声音,唯一的办法是到那里去。所以,欣赏唱片时,所谓“真实”的声音,都是经过听音房间再加工的。
再说实践。
对房间进行处理是必要的,但是效果难以预料,即使是专业人员。有三个原因,一是工具的能力有限。比如,想在很窄的频段内吸收声音就很困难,想扩散低频也很困难。二是,声音是动态的,各种环境声之间、环境声与直达声之间会有复杂的调制作用。没法预先计算,只能试着来。往往是将这个频段弄得好点了,那个频段又坏掉了。第三,房间还要考虑美观,处理也有成本,不是想怎么来就能怎么来的。
我对房间进行过处理,感受是,有些因素能处理,有些根本处理不了,还有些处理不好。房间的先天条件很重要,要进行些后期升学处理,但不能指望后期处理。如果有人说他将糟糕的房间处理的很好,那我很佩服他。
TOP
189#

davidrose 在 2005-10-10 22:17:00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9-28 23:52:33 发表的内容
[ laovo ]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因为听音环境是无源的,  它不会发出声音.  音响效果的好坏主要还是由器材水准高低决定.  但是听音环境能破坏声音的平衡(反射和柱波).  限制了器材水准的发挥.  只要注意到这一点,  做好消音吸音防柱波处理,OK!   反过来.  有了好的听音环境.  低水准的器材还是不能出好声.   我认为只能说;   听音环境也很重要.   它不能放在第一位.  


我觉得你的观点,或者说你对有源无源的理解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环境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若喇叭是声带,房间就是共鸣腔,它对最终出来的声音影响很大。








对环境(房间)需要进行处理的目的.   就是不让它成为"共鸣腔"..  让我们能听到录音师现场录下的真实的声音..    
如果把房间当成"共鸣腔"使用.  还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吗??
你的房间是不是还没有进行过处理?  劝君认真考虑房间处理的问题.
TOP
190#

松香味 在 2005-10-11 14:22:40 发表的内容
davidrose 在 2005-10-11 7:18:0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0-11 0:17:24 发表的内容
对环境(房间)需要进行处理的目的.   就是不让它成为"共鸣腔"..  让我们能听到录音师现场录下的真实的声音..    
如果把房间当成"共鸣腔"使用.  还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吗??
你的房间是不是还没有进行过处理?  劝君认真考虑房间处理的问题.


坦率地讲,我觉得你有思考能力,但知识和实践都有限。所以,想法不对。
(我实话直说,没有任何人身攻击的意思)
先说知识。
除了消声室,任何房间都是“共鸣”腔。不论你当不当它是“共鸣”腔,它都在那里共鸣:在空间上改变声音的分布(驻波),在频谱上改变声音的质量(频响变异),在时间上改变声音的延迟(混响效果)。
想在一个房间内100%再现另一个房间的声音,除非它们一模一样,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想完整地听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声音,唯一的办法是到那里去。所以,欣赏唱片时,所谓“真实”的声音,都是经过听音房间再加工的。
再说实践。
对房间进行处理是必要的,但是效果难以预料,即使是专业人员。有三个原因,一是工具的能力有限。比如,想在很窄的频段内吸收声音就很困难,想扩散低频也很困难。二是,声音是动态的,各种环境声之间、环境声与直达声之间会有复杂的调制作用。没法预先计算,只能试着来。往往是将这个频段弄得好点了,那个频段又坏掉了。第三,房间还要考虑美观,处理也有成本,不是想怎么来就能怎么来的。
我对房间进行过处理,感受是,有些因素能处理,有些根本处理不了,还有些处理不好。房间的先天条件很重要,要进行些后期升学处理,但不能指望后期处理。如果有人说他将糟糕的房间处理的很好,那我很佩服他。




davidrose 兄:  坦率地讲.  我认为你算是这"坛子"里较有见解的"烧友"之一了.   希望多多交流指导.  
谈谈我个人房间处理的感受:    一定要 重视房间六个面的 吸音\消音\消驻波处理.   应该说这也是"发烧友"应有的常识.  
我对房间的处理是:  四周墙壁以2CM海绵外包墙毯加吸音木墙裙处理.        地面前高后低(14CM)   (房间面积7.8X4.5X3.35高.  大约35平方米.  体积115立方米).  结实的瓷砖地面(防止振动)上铺盖地毯吸音\消音.          天花板用微孔吸音板吊顶水平安装.   吊顶内部填充了海绵\墙毯的边角废料..  吊顶内有45CM以上空间.  用以吸收中低频.       地面前高后低(14CM) 以减少中低频驻波.  加上书柜\CD柜\沙发茶几\双层窗帘.   经反复摆位.   吸音\消音\消驻波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要求.    我的电话是13517639979.  我在听音室内接电话和跨出听音室大门接电话,  对方一定能明显感觉出来.     所以接触过的"发烧友"都公认,   我的 听音室算得上是目前私人听音室中非常少见的了.   面积大的有,  处理到位的不多.    
有的"发烧友"担心吸音过量.  我的体会是-------业余条件下,   无论你怎么"处理"也不会过量.  只能尽量接近"理想听音室"的水平而已.  
至于经过吸音\消音\消驻波处理后.  声音"干".   那就是"器材"的问题了.
采用调整吸音\消音量的玩法,   那是对有问题的"器材"进行补救的手段.   财力有限的国内广大"发烧友",  这种玩法也是可取的.   但是不要认为"这才是真理".  走入误区.  
上班了.   晚上见.  


指导不敢当,我处理房间的经验有限。交流一下,我是房间处理不好,通过换器材改善声音的:
我的听音室就是客厅,本身面积不算太小(连过道约35平米)。但是,由于是客厅,只能长边摆位。有两个问题,一是混响时间长,二是低频竹帛控制不了。地毯、壁毯、扩散板(内填吸音棉),这些在装修房间时就做好了。但是,情况仍不是很理想。我想在天花板上吊吸音毯,家人坚决反对(确实比较难看)。于是只好换器材,将落地音箱用于AV,买了个密闭书架箱。低频量感不足,高频也暗,却比较适合我的房间:混响长不再难以忍受,且音响可以靠墙放,低频量感比较合适。
换了音箱,竹帛的问题好转了。再后来,发觉低频问题不完全是房间引起的,于是又换公房。觉得高频冲,又换了喇叭线。觉得音场不宽,又调整了内拗角度。觉得高频少水分,在音箱下垫围棋子。
现在,声音虽然不特别理想,但总算可以舒服地听《天鹅湖》了。
我觉得,这些调整,除了垫围棋子的效果是完全正面的之外,其余的都是有好处也有坏处,关键看自己更需要什么。搞来搞去,其实也就是折中一下各方面而已。
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房间条件买音箱,最好能借来试试。音响是个系统,下有子系统。孤立评价一种器材,实用意义不大。从搭配的角度,倒是子系统较有价值。我觉得发烧友首先应考虑“房间/音箱组合”,然后是“音箱/公房组合”。其次是音源。再次是音箱用的配件,最后是咸菜和其他配件。
我觉得,发烧友最大的毛病,是“错怪”某样器材。明明是公房的问题,却错怪喇叭;明明是房间有问题,却错怪CD机;等等。这些错误我也犯过不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