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1771|回复: 296
161#

好像第四层次和第五层次还没有讲?
TOP
162#

丁老师看来是走不了了:) 这个疤馑淙缓艽螅芊海苡形ΑC扛鍪芤衾指谢娜硕荚谙牒弥皇且慌怨弁那榭鱿氯滩蛔∫没骷赶滦闹械幕叵臁?

我的看法之前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嵌套在同一点上的具有不同直径的圆。丁老师或大家对此的看法是?
当然还有其运动性和时代性。我看丁老师所举的例子都是某种特定风格和时代的音乐(大都相对比较具象或者有理可循)。可否来评一两则现代风格的,更隐晦的,或者理念更激进一些的音乐。我想知道此时,一个表现可能是早晨的音符如果用来表现夜晚是否合适?或者他有没有表现任何东西?(我的答案显然是只要听者,演奏者可以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越是成功的作品就会产生越多的自圆其说)。

比如还是John Cage的四季,究竟他的春夏秋冬在哪里?(虽然,这不算是非常成功作品)

其实演奏者恰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要将一个虚幻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指令最后还要还原成一个虚幻的内容。这里面的误差积累是显而易见的。也即“音乐一旦出来,就是几乎无法控制的”(类似砍柴之前引布莱兹的观点,跟偶自己想出来的差不多:)这种无法控制是相对的,你可能可以控制他的速度,音高,节奏等一切具体的函数,但控制不了他本身的魔力,音乐好像一道神光,他需要一些咒语可以让你接近他的本质,你可以找到这些咒语,但一旦靠了更近了之后,只会被更加耀眼的光芒所感怀,从而导致他的本原的不可测。
这里我将演奏者的范围进而扩大为音乐工作者,更进而扩大为对音乐有研究的人士。这些人士之间的探讨或许还是停留在破译这个咒语的阶段,也许这是人类目前在寻找本源的道路所能到达的最高阶段,他显然有助于远处的人们对光芒的认知,也显然可以将光芒的能量注入更多的方向使更多的黑暗的心灵收益,也显然有利于制造更多更亮的光芒,而而导致新一轮的对这些光芒的探究。但是,最终人们感受到的是他所带来的明亮和温暖。就像也许只是想象中的,人在死的那一刻不约而同的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明亮的地方,不管他的大脑里预存了什么。



最后这个话题铁定离不了至少是我难以触及的内容,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然后,这也只是在帮助我们寻找咒语罢了。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163#

         我真诚的劝告那些“吃饭反胃”的弟兄,好好吃吧,这碗饭来之不易,别把饭碗打烂了,连饭都没得吃,要学会“敬业”,要敬业啊!!!!!
TOP
164#

丁老师已经退休了?
很不好意思,要知道您是一位长者,就不会跟您说那些话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并不等于参与评论的各位都同意丁老师的意见。我想我们都不是什么理论大师,但我们肯定都是很敬业的,这请丁老师放心。
至于认识上的分歧,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了,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
当然我想真心诚意对丁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些人都是在古典音乐中找到自己的真实的、强烈的体验的人,已经懂得怎么去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的人,书多少也读过一点的人,所以丁老师就不必担心我们理解音乐的程度了。
老一代的理论工作者我也接触过一些,包括和李德伦合作过的一位低音提琴家等等,也算是行业内的高层人士,意见经常相左,但大体说来都相互尊重,作为晚辈的我经常是歉让、聆听,各人有各人的成长环境、知识构成和兴趣区别,分歧实属正常。
TOP
165#

zjize 在 2004-12-1 11:13:21 发表的内容
上山兄去看看我写的评测,向你推荐那个胆机。


好,谢谢。
TOP
166#

二条平行线,很难有交叉点
TOP
167#

“音乐一旦出来,就是几乎无法控制的”(类似砍柴之前引布莱兹的观点,跟偶自己想出来的差不多:)这种无法控制是相对的,你可能可以控制他的速度,音高,节奏等一切具体的函数,但控制不了他本身的魔力,音乐好像一道神光,他需要一些咒语可以让你接近他的本质,你可以找到
——————————————————————————————————————  

--------------------------------------------------------------------------------
                
               darajan兄:请您将砍柴兄的原文再仔细看一遍:“布列兹以为,马勒的作品一旦写完好,作者本人就已经失去对作品的控制力,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文本,能在作品中读到什么,则是后人的事情。”这意思不是“控制他的速度,音高,节奏”。
       上面全是引文, 应用到这儿,想起剧作家曹禺20多岁时写的成名大剧《雷雨》,作品《雷雨》出版后,引起各界评论,有的评论认为曹禺写出了阶级斗争,很深刻,但当记者去采访时,谈起这个观点,剧作家曹禺一脸茫然,连连说,我没有这个意思............

          所以“布列兹以为,马勒的作品一旦写完好,作者本人就已经失去对作品的控制力,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文本,能在作品中读到什么,则是后人的事情。”
          如理解的不对,请批评!!
TOP
168#

丁启烈 在 2004-11-30 1:03:25 发表的内容
如和音乐爱好者交流,那是另一回事。(音乐工作者交流又不一样)在此,我专指和音乐交流。


当然,如果丁老师有兴趣回答我的反问,我倒是想让丁老师回应几个问题。过两天吧。
TOP
169#

前辈的一些观点,受益匪浅.
TOP
170#

        xineng兄:我原以为已讲清,其实没讲清。我就举一例,某乐曲开头有一引子,是表现早晨,原作是用小号来表现,但某指挥认为早晨就如舞台的幕布刚拉开一条缝,这时,狗不叫,鸡不跳,人还没起床,小号音色过于明亮,过于火热,早晨用小号表现不宜,改用圆号。就有一指挥认为圆号也不宜,改用长笛,又有一指挥认为长笛也不宜,改用.................但不管怎麽改,这引子表现早晨,是必须读懂的。如您没读懂是表现早晨,怎麽处理都是错。
        我这会正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其引子就是好几个版本,有竹笛,有二胡,有电子琴,有双簧管,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