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290924|回复: 365
81#

先留个记号再说
淘宝小店 :
门耳朵 DSD  数码播放器
https://shop236654229.taobao.com
TOP
82#

感谢各位帮顶!
目前煲机超过200小时了,但声音还在变化中,线材也未调整到位。但对DA005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今晚开始正式试听,陆续写一些听感,本周四前完成。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3#
威傲音响

在此之前,再发一个专论:听觉的生理心理学常识
有感于发烧圈内存在的简单基于经验或机械照搬物理学定律,导致的种种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补充一些与音响、与发烧的相关心理学常识,使问题讨论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科学的基础。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4#

专论B:听觉的生理心理学常识
经验直觉的困境与科学思维的意义:两小儿辩日的解读
感觉与知觉
感觉阈限:绝对阈限与相对阈限
阈限定义的依据:50%人口比例
等响度曲线:人耳的非线性特征与仪器的线性特征
听觉的个体差异
知觉训练与知觉能力的提升
听觉的年代差异(关于古董音响)
听觉的种族差异(关于美国声、英国声以及将来可能的中国声)
听觉的年龄差异(听力衰退与老烧)
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类认知方式:模式识别与老烧的优势
个体差异与个体偏好
品味与格调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5#

经验直觉的困境与科学思维的意义:两小儿辩日的解读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列子》中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后来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有了更多的理解,总是情不自禁想起“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6#

中国式思维模式从夏商周三代滥觞,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都是唯一的思维方式。鸦片战争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接触西方式的思维方式,但局限于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在特定领域之中;大多数中国人依然是传统的中国式思维,包括受过现代教育的许多人,工作时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的,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依然是中国式的(例如胡适)。
西方思维方式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在罗马时期延续,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这种思维方式依然是唯一的模式。近现代科学技术即以传统的西方思维模式为基础,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主流思维模式。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7#

按照张岱年、费孝通等学者的见解,结合自己的思考,大致有这样一些基本的认识:
1、    东西方思维方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2、    中国思维重思辨,西方思维重实证
3、    中国思维偏具象(形象思维),西方思维偏抽象(抽象思维)
4、    中国思维强调辩证逻辑,西方思维强调形式逻辑
5、    中国思维是定性思维,西方思维是定量思维
6、    中国思维是总体论,重综合;西方思维是还原论,重分析
7、    中国思维面向过去,重传统、重继承;西方思维面向未来,重创新、重发展
8、    中国思维是同心圆模式,西方思维是直线模式(费孝通最富有启发性的成果)
9、    中国思维有两种方式:比喻推理、类比推理,由近及远、由此及彼,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达成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传统文化中众多的寓言故事,如唇亡齿寒、黄雀在后、东施效颦等等,就是例证);西方思维有两种模式: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完成从个别性、特殊性到一般性、普遍性的认知,演绎推理完成从一般性、普遍性到个别性、特殊性的认知。
10、    中国思维缺少体系性,没有精确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也缺少规范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个人感悟;西方思维有严密的体系,有精确的定义、定理、公式,有规范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重复实验进行证实或证伪。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8#

有了这些基本前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回过头去反思曾经令孔子困惑的“两小儿辩日”,会有新的发现。
1、两小儿谁是谁非?
甲:结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依据——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乙:结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依据——近者热而远者凉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同心圆思维模式,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认识的起点,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对未知事物进行认识。顺着甲、乙的逻辑,会觉得都有道理,似乎都对;但结论相互矛盾,孔子也无法判断,被两小儿嘲笑。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89#

这个问题对于今天的高中生而言,运用地理学和数学、物理学的知识,就可以轻松做出判断:
观察者所在位置A地所在的纬度圈,是一个圆,一天24小时,A在这个圆形上运行,A点与太阳的距离随之发生变动;正午时(地方时12点整)A与太阳距离最近,午夜时(地方时0点整)A与太阳距离最远,其它时间居中。(初中几何)
所以,乙是正确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90#

甲说得好像也很有道理,为何错了呢?
物理学光学知识:太阳光从宇宙真空环境进入地球大气层,传播介质改变,传播速度减小,由此产生折射效应,类似于放大镜的作用。早上阳光进入大气层达到地面所经历的路径较长,折射产生的放大效应明显,太阳显得较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阳光进入大气层达到地面所经历的路径最短,放大效应小,太阳就显得小。同时,还有背景变化造成的视觉误差:日出时高度低,周围有山峦、树木等作为参照系,就显得大;正午时太阳位于最高位置,周围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因此显得小。

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高中生很容易做出判断:甲错误、乙正确。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