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前提。
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十九世纪的心理学是忽略个体差异的,无论是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还会弗洛伊德的思辨心理学,都默认人和人是一样的。那时心理学的基本模式是Stimulus—Respond模式(刺激—反应模式,S-R模式)。这种假设显然不科学,所以二十世纪以来的心理学,高度重视个体差异,心理学的基本模式改变为Stimulus—Object—Respond模式(刺激—主体-反应模式,S-O-R模式)。
个体差异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比如能力、性格、价值观等等。
听觉能力的个体差异显然存在——人和人的耳朵是不一样的,同一种声音,不同的人听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姑且不论聋子或听力障碍者,即使听力“正常”的人,其听觉灵敏度也是不同的。
类似于视力,不仅有近视眼、老光眼,裸眼视力是存在差异的。有人视力好,1.5;有人视力差点,0.7;还有人视力很差,只有0.1/0.2,这都是生活常识。
所以,同样是发烧友,耳朵的听力是不同的,所谓金耳朵与木耳朵,绝非调侃,而是客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