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290991|回复: 365
41#

2、校声无用论与校声万能论
对于校声,发烧友分歧巨大,大致有对立的两派:校声无用论与校声万能论。

校声无用论认为,音响是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音响的质量,由电路结构、工作参数、元件质量确定,可以通过仪器测量,给出严谨的数据进行评价。想靠换几个元件、换几条线、换种焊锡,就让器材点石成金、脱胎换骨,都是JS的忽悠,要么傻、要么坏!
持有这种观点的,往往是比较年轻、学历较高的烧友,理工男为主。这类人属技术派、指标党。对器材的选择非常重视技术指标,甚至只看技术指标,对其他问题特别是主观听感不太关心,往往把校声当做忽悠、骗术,否认校声的价值。


校声万能论认为,音响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测量的。耳朵不是仪器,指标好、听感未必好;指标不好,听感未必不好,例如胆机、例如黑胶、例如LS3/5A。音响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耳朵收货是原则。根据经验总结,有多种方法进行校声,比如不同的电子管、不同的运放、不同的线材、不同的焊锡、不同的保险管、不同的避震钉垫,等等等等。好的校声,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不懂校声,出来的都是没有感情的机械声。
这类人可以叫做听感派、韵味党。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2#

校声万能论最喜欢的例子,是Wadia怀念把先锋CD机进行摩改,音质大幅度提升,于是价格从数千飙升到数万。
不过,好像没人问过,这款先锋CD卖出多少台?摩改的Wadia CD机又卖出多少台?

最近有国内商家推保加利亚一品牌的天价器材,就是把国内某品牌的数播、解码器拿去摩机、换壳,把开关电源更换为模拟电源,用环牛、肖特基二极管整流、7万微法电容滤波、11路稳压独立供电,然后就自称Hi-End了,报价9.8万。
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不过,不知道国内有多少人会为这款HI-END买单?

利用校声万能论忽悠牟利的JS不少,往往成为校声无用论者攻击校声作用的论据。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3#

网上和现实中,都常见校声无用论与校声万能论两派烧友的争论。本来按正常的歧视链规律,应该是老烧歧视初烧、大烧(按器材价格论)歧视小烧的,但有时情况恰恰相反,居然初烧鄙视老烧,小烧鄙视大烧,实在有趣!

原因何在?一般而言,信奉校声无用论的,多数是年轻、高学历的烧友。30来岁的年龄,满腔都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都有“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的潜意识,荷尔蒙过剩,具有攻击性。信奉校声万能论的,往往是年龄较大的烧友,经验丰富,器材也较高档,但学历层次(平均水平)较低(**原因造成的,文革期间高考停止十年,80年代每年招生30~60万人,跟现在每年招700万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跟校声无用论的年轻烧友争论起来,往往很难说服对方,“口不能言,而心知其不可”(西汉周昌口吃,高祖欲废孝惠而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不合礼法,周昌不从,然口吃不善言辞,故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最后只好说:你们呐,图样图森破!今天我说的,你们还懂不了!先记着,将来慢慢就知道啦!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4#

其实,校声既不是无用的,也不是万能的。
从哲学的角度看,校声无用论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而校声万能论有主观唯心主义之嫌。如同盲人摸象,各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走到对立的两个极端——而真理往往存在于两个极端中间。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5#

客观地看,校声无用论的依据是不足的。人的知觉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是知觉生理学、知觉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依然有太多的未知。并且,与听觉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领域非常有限,主要是医学和语音识别。音响行业对这个领域成果重视不够,许多发烧友甚至一些音响专业人士,对听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缺少应有的认识,所以对听觉心理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6#

辩证唯物主义的两条基本原理:1、世界是物质的,2、物质的运动的。运动的形式从低到高包括五种: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动,生物运动,人类社会运动。越低级的运动形式,规律越简单,研究越容易;越高级的运动,规律越复杂,研究越困难。
听觉心理属于生物运动和人类社会运动的范畴,是非常复杂的。目前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有更多的未知。
相对而言,音响本身要简单一些,属于物理运动、机械运动的范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解决本领域之内的问题。近似于一个白箱。

听觉心理不是白箱,也不是黑箱,而是灰色系统,有部分已知的规律,但有更多未知的困惑。音响系统本身,比较接近于白箱,但也有不少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7#

发烧友的听音活动,就是一个“人——机系统”(为简化问题,姑且不考虑环境因素),“机”大致接近与白箱,“人”则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听音这个“人——机系统”,自然就成了灰色系统,而非白箱。
前年跟一位语音识别的专家交流,请教了一个问题:从语音识别到语义识别的准确性。现在语音识别技术很强大,2016年微软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已经能达到语音——文本转换中94%的准确性。但是,这种语音识别能真正理解语义吗?比如,一个女孩对一位男子说:“你干吗?”AI能准确地翻译成文字,但女孩这话的意思是什么?是询问?是不满?是困惑?是愤怒?是撒娇?这种语境、语义,人能很轻易地分辨,而语音识别系统则无能为力。
在沟通中,言辞传递的信息只有7%,语气、语调传递的信息是38%,眼神、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占55%。所以,语音识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8#

从科学的发展历史看,近现代科学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算起,也就四五百年的时间。凭现在物理学里有限的技术指标(如频率响应、信噪比、谐波失真、互调失真、jitter等),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的听觉过程的。


听觉过程是无限,现有的技术指标是有限。有限如何测量、评价无限?也许,再过几百年、几千年,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的听觉过程有更深入、全面的认知,电声学的技术指标也更加丰富、完备,那个时候单纯的客观指标评价才有较高的准确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9#

至于校声万能论,其实是一种神秘主义,极易走向玄学骗术。一个简单的常识:任何心理都有生理的基础,任何心理都有物理的基础。事物的运动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声音也是如此。必须按照科学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使声音能比较忠实地再现,必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该做的事情。想简单地通过校声手段,一招鲜、吃遍天,如同期待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是痴心妄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50#

音响是科学,也是艺术。
科学意味着客观性、规律性、普遍性,结果是确定的、唯一的。
艺术意味着主观性、随机性、特殊性,结果是不确定的、多样的。
科学的使命是求真。
艺术的价值是求美。
校声无用论者强调求真、唯真,校声万能论者强调求美、唯美。
真与美,应该是统一的,而且可以统一。
音响器材在求真、求美方面达到的水准,以及求真与求美方面的协调程度,构成了器材的内在价值。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