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1
今日唱片
DG 马勒-第五交响曲 / 西诺波利 西德银圈PDO 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46594837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966851240[/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021591[/url]
[url]https://m.tb.cn/h.UikaNqg?tk=Zpqfd31vthL[/url]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作于1901至1902年,后来马勒又对总谱进行了多次修改。1904年10月18日在科隆的乔尔采尼希演奏会上由马勒指挥首演。
与马勒此前所作的四部交响曲相比,第五交响曲重新确立了纯器乐创作的道路,作品中没有运用任何声乐因素。同时各个乐章间的联系更多地依靠音乐自身逻辑的发展,而不是音乐之外的标题因素。
不过正如马勒所有的交响曲一样,内在的标题性内容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加趋向于抽象化。马勒本人曾说:“我的音乐永远都是大自然的声音。”马勒是从浪漫主义的、诗意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萦绕于他脑际的是生命与死亡、大地与宇宙这些宏大而深沉的概念。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升C小调——2/2拍
第二乐章: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2/2拍
第三乐章:谐谑曲(小快板)——D大调——3/4拍
第四乐章:小柔版——F大调——三段体式
第五乐章:回旋曲(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
朱塞佩·西诺波利在指挥时的细腻作风是十分出名的,首先,他有着旁人不具备的细微而又敏锐的感觉,其次便是他那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仅这两点便是他细腻的指挥特征所体现的依据。
他习惯于说话算数、拥有实权的常任指挥的工作方法,不喜欢到处游荡型的客席指挥方式,为的是能够有更加稳固和富余的时间及适当的条件来彻底的实现自己的艺术设想和要求。
西诺波利对音乐作品的剖析和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也许这也正因为他是一位医学博士的原故,因此有的评论家曾认为:“西诺波利的指挥艺术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手中锋利的手术刀一样,将埋藏在乐谱中没有被人们所发现的魅力全都表现出来了”。
西诺波利是一位头脑清晰、冷静理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大胆潇洒,既果断又富有想象力。他善于指挥戏剧性强的作品,对于音乐的整体结构的把握显得游刃有余,这些优秀的特征,都是他那高度精密的思维逻辑所产生出来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名杰出的指挥家,他有着许多别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第一,他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因此对于作曲技法和理论有着熟练和精辟的掌握理解能力。第二,他有着对艺术史的全面了解和对其它的姊妹艺术认识上的广博知识和深厚修养。第三,他有着作为脑外科医生所特有的大胆、镇定、细腻和精确的个性特点。
以上这三条特征,可以说是他能够成为自如地驾驭管弦乐队及庞大的歌剧合唱队的出类拔萃的指挥大师所特有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西诺波利如今已不仅仅是一位歌剧指挥家,由于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交响乐团中的常任指挥,因此他在对于交响乐作品的掌握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方面,他已开始了其广泛地涉猎,他努力地钻研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并因此而成了一位演释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交响乐作品的优秀专家。
遗憾的是,2001年4月21日,在德国柏林歌剧院指挥威尔第歌剧《阿依达》时,他因心脏病突发而卒死指挥台上,终年54岁。几个星期后,意大利**为他举行隆重国葬。(网摘,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