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47248249250251252253254» / 3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老版、古典、流行。每日新增! [复制链接]

查看: 1348770|回复: 3370
2501#

2022.12.26
今日唱片
EMI LES RARISSIMES系列 科尔托 肖邦 德彪西 ALFRED CORTOT 2CD 法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492161389/[/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2014196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228253[/url]
[url]https://m.tb.cn/h.U9y2qKy?tk=qRf4dVEq04Y[/url]

阿尔弗雷德•德尼•科尔托(1877-1962)是20世纪上半叶最负盛名的法国钢琴家,同时也是音乐史上演绎肖邦作品的权威人物。
科尔托是具有法国、德国及东欧浪漫派风格的最后一位钢琴巨匠。他对19世纪浪漫派音乐,尤其是肖邦的作品有着深刻理解。他的演奏带有动人的力量感。他还是一位学者,1920-1926年,为了宣扬同代的法国作曲家,经常在报刊上撰写推崇德彪西、福莱、弗朗克、夏布里埃的文章;编订出版过肖邦、舒曼、李斯特、舒伯特、门德尔松、韦伯钢琴作品的“练习版本”,每首作品前都附有技术练习和作品注释,此外还着有《钢琴技术练习的合理原则》、《法国的钢琴音乐》、《讲课记录》、《肖邦》等著作。他的学生后来许多成为著名钢琴家,包括哈斯基尔、利帕蒂、车尔尼-斯特凡斯卡、弗朗索瓦等。
本唱片为EMI 唱片珍稀录音系列 LES RARISSIMES系列。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2#

2022.12.27
今日唱片
DECCA 拉威尔-波莱罗&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夏伊 西德PDO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493570776/[/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2137257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241681[/url]
[url]https://m.tb.cn/h.U9d0lNH?tk=0v5nd4ZqzOM[/url]

《波莱罗》被公认为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法)的管弦乐名曲。它具有西班牙舞曲特点,但却明显加入了法国的元素。
这首超过十五分钟的曲子乍一听显得十分单调乏味,甚至曾有人称它为“偏执狂的作品”。因为乐曲从旋律、和声到节奏、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音乐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小鼓和铃鼓的固定音型伴奏下,一问一答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而且乐曲始终建立在C大调上,只是在结尾两个小节才转入E大调,但随即又回到了C大调上。
据说,另一位法国作曲家施密特首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曾烦躁地大声问道:“为什么不转调?”可见音乐有其单一的特性。音乐唯一的变化就是渐次增强的音乐及乐队的规模,听起来有一种自始如一的执着感觉,尽管这种执着近乎顽固,不过,这首乐曲所传达出的不屈不挠的性格,一直深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

图画展览会是俄国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做的钢琴套曲。本曲中分为漫步、侏儒、古堡、杜乐利花园、牛车、蛋中小鸡、穷富犹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辅城门楼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
1873年,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举行了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这一展览会成为穆索尔斯基写作这一首组曲的动机。这一钢琴组曲,不仅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而且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
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其配合之佳,表现了穆索尔斯基所独有的大胆的创造性,因此,这一首乐曲时至今日仍然很受欢迎。这种直截了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法国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组乐曲的出版是在作者逝世后五年(1886年) 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努力下才得以完成的。很多作曲家对于这一钢琴组曲的管弦乐编曲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现在一般只演奏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曲。

里卡尔多·夏伊是于1953年出生在意大利的音乐名城米兰,他的父亲卢恰诺·夏伊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曾经担任过斯卡拉歌剧院的艺术总监。
夏伊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指挥家,鉴于他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迅速扩大的世界影响,很多评论家都将他看成是“21 世纪的巨人”。之所以这 样说,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先进而持久的、不可磨灭的优秀潜质,这 种潜质实际上就是旁人所不具备的天生素质和超越**的独特特征,这些素 质和特点对于一位青年指挥家来说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夏伊是一位全才型 的指挥家,对于歌剧作品来说,他是那种有着轻车熟路般驾驭能力的指挥家。 在这一点上,他与阿巴多、穆蒂和西诺波利等人一样,身上的意大利歌剧艺 术细胞有着很大的天生因素,在对意大利歌剧作品的演释上,他的能力是非 常强的,这种强大的能力则首先体现在指挥歌剧的数量上。一般来说,从罗 西尼以后一直到普契尼等众多的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他的演释都是非 常出色的。当然,在这其中威尔弟、唐尼采蒂和普契尼的作品,对他来说是 更为擅长的。
夏伊对于指挥交响乐作品来说,同样是一位能够给人们带来深刻印象的 人物,多年来,他与经常和他合作的伦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及维也纳 爱乐乐团等名乐团一起举办了数量繁多的交响音乐会,并且灌制了大量优秀 的唱片。夏伊指挥交响音乐有着涉猎作品广和理解作品深的特点,除了意大 利作曲家的作品以外,他对于 19 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其它国家的作曲家的作 品,也有着十分出色的掌握,例如: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 沃夏克、布鲁克纳等人的作品都属于他擅长范围之内的作品。此外,夏伊对于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也有着非常富有个性的演释。例如:普罗科菲耶夫、 巴托克,尤其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他的演释都可以说是异常精彩的。
夏伊的指挥风格是热情、明快和生动,且极富活跃性和动力感。他的指 挥特点是既有朝气蓬勃的精神,又有鲜明丰富的内容。一般来说,年轻的指 挥家总是喜欢赋予作品更多的绚丽效果而容易忽视作品的内在因素。而夏伊 则不同,他从不因为自己年轻就赋予作品更多的火气和外在的效果,而总是 尽可能地挖掘作品的深度,这样,他指挥演奏出的音乐就有着一种异常成熟 的风格和个性。
夏伊在唱片录制方面,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行家。早在他二十多岁时, 就已经成了一名很有成绩的唱片录制指挥家了。多年来,他与世界上著名的 格拉莫风唱片公司、伦敦唱片公司和迪卡唱片公司等录制了数量惊人的古典 音乐唱片,这其中既有经典型的意大利及法国歌剧作品,又有包括各个时期 的古典交响曲和协奏曲在内的交响音乐作品,现在,他仍然是世界各大唱片 公司所最为青睐的人物之一。(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3#

2022.12.28
今日唱片
绝品珍藏 AMADEO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 古尔达 GULDA/BEETHOVEN 9CD 三洋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228062703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23983061[/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255334[/url]
[url]https://m.tb.cn/h.UkTaVwJ?tk=5zICd4exeGm[/url]

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在西方音乐史上,人们习惯将巴赫的《48首平均律键盘曲集》与贝多芬的这套钢琴奏鸣曲集并称为音乐文献中的《旧约全书》与《新约圣经》,说明其里程碑式的地位。

古尔达是一位极富个性的当代钢琴家;1930年5月16日,古尔达出生在维也纳。8岁起跟随帕佐夫斯基学习钢琴,12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赛德霍费尔学习钢琴,同时跟马克斯学习理论与作曲。整个教育阶段非常正统。

1946年,年仅16岁的古尔达获得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头奖。1947年到1948年在欧洲巡演,1949年到南美巡演,1950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取得辉煌的成功。他演奏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被评论界誉为神释,曾多次举行过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会,还成立了古尔达维也纳古典交响乐队。

1955年起,古尔达对爵士乐产生了兴趣,通过在美国的演出,他在爵士乐领域建立起了声望,1962年开始建立爵士乐队,1966年创办了维也纳爵士比赛,并担任首席评委。他还学习了萨克斯管,并创作了一些爵士乐作品。

1970年维也纳音乐学院为表彰古尔达对贝多芬作品的卓越演奏,赠与他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的纪念指环,但他出于对母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而退回了纪念品。1973年,古尔达创立了“灵魂音乐”的新爵士风格,走上了独创的爵士钢琴家之路。

古尔达的演奏以透明、幻想的风格为主,客观的解读作品,不过于追求声音的立体感和色彩变化,而是追求音乐的线条,这可能也是他后来对爵士乐感兴趣的原因,他认为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可以同巴洛克音乐中的自由装饰旋律相媲美,并且巴赫和爵士乐作曲家都以线条来感觉音乐。

古尔达的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以及莫扎特第20、21、25以及27号钢琴协奏曲在日本唱片艺术名曲名盘三百榜单中是炙手可热的佳作,已经多次获得首选的成绩;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则以有标题的那几首最为乐评家所推崇,在1983年的唱片艺术中都以压倒性的分数获得首选,他于Amadeo录制的全集录音在不灭八百名盘榜单中,击倒巴克豪斯版入选不朽一百。

其实古尔达的这些录音在诠释上并没有任何怪异气质,是属于古典形式的演出,日本评论家推崇的就是他这股自然的维也纳风味。不过在欧美,不只是原发行公司至今还不愿意将他的录音全部出版,英国企鹅评鉴对古尔达的演奏也颇多微词,或许他们不喜爱古尔达的形象,所以间接影响到唱片的鉴赏,因此早在LP**,欧美评论员就时常批评古尔达的诠释“怪异、不够古典”。(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4#

2022.12.29
今日唱片
SONY 贝多芬/舒曼/格里格/肖邦-的钢琴协奏曲/ 吉利尔斯/费舍尔/罗森 3CD 荷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497479069/[/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27453810[/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268865[/url]
[url]https://m.tb.cn/h.UQIajgL?tk=0yfNd47pQqf[/url]

著名指挥和钢琴家演绎的伟大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舒曼、格里格钢琴协奏曲;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分别由费舍尔、吉利尔斯、罗森、塞尔等艺术家演绎。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5#

2022.12.30
今日唱片
Phonogram 恐怖海峡 DIRE STRAITS - COMMUNIQUE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499051864/[/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28913991[/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281551[/url]
[url]https://m.tb.cn/h.U9rz9wk?tk=UOdCd4NhJev[/url]

恐怖海峡,英文名为Dire Straits 。于1979年的英伦摇滚乐队。他们的成功主要应归于吉他演奏大师、乐队的核心人物Mark Knopfler。他们是自70年代以来最成功的摇滚组合之一,在全世界销售了近2000万张唱片。
恐怖海峡可以说的上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最成功的摇滚/流行乐队,它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主唱马克诺弗勒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其精深的吉他演奏技巧。乐队一开始在伦敦酒吧中演出,随着声名鹊起,被唱片公司相中并推出了大受好评的同名音乐专辑。 其中的摇摆之王也成为恐怖海峡的经典曲目。此后恐怖海峡还陆续推出《交流》、《电影制作》、《在每条大街上》、《难兄难弟》等专辑并在商业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功。马克也由从前的摇滚乐评人变成炙手可热的流行之星。他也因此有机会与像克莱普顿之类的音乐人合作,并在80年代中期投入到电影配乐的创作中,随着90年代的来临,新的音乐风格的鹊起,恐怖海峡逐渐消沉,马克也单飞创作了另外一些经典曲目,但是其影响显然已经远不极80年代。(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6#

2022.12.31
今日唱片
稀少珍藏/SONY/五轮真弓 /五輪真弓-さよならは一度だけ/EP/8CM小碟/日凸字CSR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00626241/[/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31369415[/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296518[/url]
[url]https://m.tb.cn/h.U9CIT8m?tk=7O4md4HmvAR[/url]

五轮真弓(1951年1月24日-),出生于东京都中野区,是日本1980年代的著名创作女歌手。五轮真弓少时曾受到良好的古典音乐训练,弹得一手好钢琴,并且精通法文。1972年,21岁的五轮真弓出版了个人第一张大碟《少女》,在这张专辑里她即显露出了大将风范,展示了惊人的创作才华―――几乎包办了专辑内所有作品的词曲创作。后来,五轮真弓以平均每年一张唱片的速度 五轮真弓专辑封面向乐坛绽放芬芳,并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音乐路线。大约在70年代末,她即沉稳地跃上了日本著名女歌手之列,在80年代到来时,她攀上了个人事业的高峰,先后出版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专辑,例如《恋人啊》、《潮骚》、《风之诗》等广受好评的专辑,盛行一时。此后,她的音乐事业进入了平稳期,80年代中期后,这位实力派女歌手稍稍减慢了出新专辑的速度。进入90年代,她的创作能力明显有所衰退,在1990年、1991年、1992年、1994年出版过四张专辑后,她遂淡出歌坛,隐身幕后,基本已不再出个人大碟。1998年,她再次露面创作了一张《21st Century Mayumi Itsuwa》,从此告别歌坛。(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7#

2023.01.01
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日唱片
DG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集/吉列尔斯/安达/肯普夫/古尔达/4CD/天龙刻字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0200123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33295587[/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309881[/url]
[url]https://m.tb.cn/h.UPbB1ZD?tk=Ypjyd4CrT04[/url]

吉列尔斯、安达、肯普夫和古尔达等名家名演莫扎特的第9、20、21、23、24、26、27和双钢琴K.365钢琴协奏曲!极为珍贵!

莫扎特的一共创作了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不仅是他的创作中最突出的两个体裁(另一个是歌剧)之一,也完全可以说是西方古典音乐艺术中,最明亮的光辉。钢琴协奏曲在莫扎特音乐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些作品继承了巴洛克的优雅之美,同时又增加了个性鲜明的情感力量,二者的结合使得音乐异常动人。
  在二十七首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当中,从第一到第四首是莫扎特把别人写的奏鸣曲改编而成。因此,一般平时提到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是指从第五钢琴协奏曲开始至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第五与第六一首清新,一首温文尔雅,虽比起后期的而言不够成熟,但已经具有莫扎特独特的个人风格。第七、第八和第六钢琴协奏曲是同一年的三胞胎。第七钢琴协奏曲的特别之处在于三架钢琴。第九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首。从第八钢琴协奏曲到第九钢琴协奏曲,写作时间只有九个月的间隔。此曲专为叶奈梅女士而作,因而又名“叶耐梅”协奏曲。那是莫扎特头一回突破那种把音乐只当成社交礼仪与娱人自娱的眼界,而将其作为对人性的深切体认来对待。在此曲中,深沉内在的情绪,时时涌流而出。那是莫扎特用一种恳切的语言在向听众说话。第十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双钢协奏曲,原是为他自己和姐姐合奏用的。
  如果说前六首钢琴协奏曲只是“热身”,那后十七首绝对是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舞台上的重头戏。十七首钢琴协奏曲,无一不是精品,他们像宝石一样又闪烁着不同的光彩,令人难以取舍。
  莫扎特定居维也纳之后,为了开演奏会,不断地创作钢琴协奏曲,经常是二首一批。1782年写了三首。1784年六首。1785年和1786年各三首……
  1782年所写的三篇协奏曲分别是第十一、第十二与第十三钢琴协奏曲。在一封家书中,莫扎特对以上这三篇作品这样评价:“这些协奏曲是一种难度适中的作品,介于艰深与浅易之间。它们是漂亮的。入耳动听,自然而不空洞。其中不时出现一些段落,既能够让美食家觉得过瘾,而外行人也不会无动于衷,尽管他们并不知其所以然。”看来莫扎特也认为自己的钢琴协奏曲雅俗共赏!
  1784年莫扎特忙得不可开交。每日上午教学生弹琴作曲,夜里参加音乐会,作曲时间有限。但他这段时间完成的钢琴协奏曲却有六首之多,即从第十四到第十九钢琴协奏曲。这六首钢琴协奏曲分别具有六种面目,情趣全不相似,且无论从内到外,从语言到手法,都更见其功力深厚,也增加了我们欣赏的难度。
  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是于1786年中联翩而出的三部杰作。当中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是最不为人们注意的一首,但却是一部力作。当中极具歌剧感、戏剧性,而又始终保持住纯音乐的性格,当真微妙!
  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不引人注意,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却是他最流行的钢琴协奏曲之一。除了“叶奈梅”,有外号的便是这首“加冕”了。1790年,身处因境的他,抱着改善经济情况的期望来到了法兰克福,为利奥波德二世弹奏此作,庆祝他的加冕。虽然大获成功,物质收益却微不足道,一场空欢喜。“加冕”一名,由此而来,其实它在三年前便写好了。而莫扎特在最后的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问世不到一年时间里就与世长辞了。(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8#

2023.01.02
今日唱片
PHILIPS/李斯特-钢琴作品集/阿劳Liszt/Arrau/5CD/美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03189191/[/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3614711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324671[/url]
[url]https://m.tb.cn/h.UQJjNBn?tk=ZyUEdfclgSK[/url]


阿劳自1927年起开始录音,录音室里的阿劳显得高贵细腻,真挚感人。50年代以前的录音,带有浓厚的青春气息,但是由于品牌繁多,当中部分录音还未见唱片再版,难以系统归纳。50年代以后在EMI和PHILIPS两家唱片公司的悉心规划下,阿劳留下了最重要的录音,并带来了极大的国际声誉。贝多芬的演绎是阿劳最重要的成就,阿劳录制了两套《钢琴奏鸣曲全集》和三套《钢琴协奏曲全集》,贝多芬的作品在各个时期都成为阿劳主要的录音对象,例如“黎明”奏鸣曲,就留下了四次不同时期的录音。而对于阿劳来说,肖邦和舒曼的作品是仅次于贝多芬的录音对象。阿劳在每个时期均留下了肖邦作品的录音,包括两次的《前奏曲全集》、《叙事曲全集》、《谐谑曲全集》、《即兴曲全集》录音和晚年所录制并受到一致好评的《夜曲全集》录音。30年代录制的舒曼《狂欢节》是展现阿劳早期演奏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第一部大型作品录音;而在40年代录制的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则是阿劳第一部正式的协奏曲录音,从中能了解舒曼在阿劳心中的重要性。阿劳为舒曼大部分钢琴作品留下了录音,其中《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C大调幻想曲》都有两次录音,而《a小调钢琴协奏曲》更有四次录音。虽然在数量上不如肖邦和舒曼,但是,阿劳演奏李斯特作品和勃拉姆斯作品的唱片,肯定是阿劳最精彩的录音。阿劳留下了两套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全集》录音,其中,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可说是阿劳最重要的协奏曲录音,也凝聚了阿劳最显著的演奏艺术。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和《超技练习曲全集》是阿劳最受推崇的唱片,不管是阿劳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皆认同这两款录音的过人之处,而阿劳灌录的一系列李斯特作品,也成为他获奖最多的唱片。阿劳以灌录全集录音闻名,其它的全集还包括有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全集》、德彪西的《前奏曲全集》等等。最能体现阿劳个人感**彩的录音应该是后期录制的舒伯特晚期钢琴作品,包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和作品号946的三首钢琴小品,充分展示了一代大师的人生哲学。
相对于这些克制而唯美的在录音室中的示范演奏,阿劳在现场演出里表现了激动人心的一面,其中拉威尔的《夜之幽灵》,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滑稽曲》,韦伯的《音乐会曲》和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对于阿劳的拥护者而言,可能才是最迷人的唱片。阿劳是以钢琴演奏全套巴赫键盘作品的先锋人物,但是,后来他放弃了用钢琴来演奏巴赫的作品,这个决定源于对大键琴演奏家旺达·兰多芙斯卡的致敬和礼让。1942年所录制的《哥登堡变奏曲》本来是阿劳的杰作,但是为了给兰多芙斯卡的唱片让路,阿劳提出了推延发行的想法,这张唱片最终在阿劳八十岁之后才得以发行,进入暮年的阿劳重新涌起了用钢琴演奏巴赫作品的热情,并在临终前留下了四组《帕蒂塔》的录音,这些唱片成为了阿劳最后的绝响。
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是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权威演奏家,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09#

今日唱片
PHILIPS 维拉罗伯斯/沃尔顿/法雅/戴留斯/马里纳 西德银圈PDO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0445276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3720049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338414[/url]
[url]https://m.tb.cn/h.UQwUpLC?tk=1S8WdfUIGEx[/url]


《巴西的巴赫风格(Bachianas Brasileiras)》,巴西作曲家埃克多·维拉-罗伯斯(Heitor Villa-Lobos,1887-1959)创作于1930-1945年。因赋予巴赫所代表的巴洛克风格以巴西民族色彩,故名。作曲家试图将巴赫庄严宏伟的精神、丰富复杂的多声写作原则与巴西朴素的民间音乐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一共九首,以组曲形式写成,篇幅由二至四个乐章所组成。多首后来都被作曲家改编。组曲中常用巴洛克乐曲的体裁名称,如前奏曲、幻想曲、吉格、赋格曲、托卡塔等。

内维尔·马里纳(1924年4月15日—2016年10月2日),是英国的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生于英格兰林肯。13岁时他就已经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到巴黎音乐学院求学。1950年到1959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1959年创办举世闻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ofSt.MartinintheFields),乐团的名字来源于伦敦一所教堂的名字。马里纳与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的唱片。1969年到1979年,他成为洛杉矶室内乐团指挥。此外他还担任明尼苏达乐团的音乐指导直至1986年。(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10#

2023.01.04
今日唱片
EMI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勃拉姆斯-二重协奏曲/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协奏曲/大卫/奥伯林/富尼埃/2CD 荷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06776034/[/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3953526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356414[/url]
[url]https://m.tb.cn/h.U9ceyM3?tk=9fgldfkapuk[/url]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上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以浑厚、温暖的抒情性著称,他的分句极有特色,善于通过揉指强调色彩的明暗变化,其演奏既有气势和幅度,又柔美细腻。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曲目很宽,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布拉姆斯的协奏曲以及和奥伯林合作的贝多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都有很出色的表现。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钢琴家列夫·奥波林合作举办奏鸣曲音乐会,两人又与大提琴家维多克·克努舍维茨基组成三重奏团到欧洲数个国家巡演,而他个人演出的曲目几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现代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特别是1954年的访英演出,更是使整个欧洲乐坛为之震撼,所以,次年访美时,剧场门口排起了7000余人的长队等候售票,这种情况在美国很罕见。从此,他便名扬四海,成为人们所仰慕的世界级小提琴大师。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是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旧,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