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今日唱片
DG 贝多芬-第32钢琴奏鸣曲&舒曼-交响练习曲/波格雷里奇 德版银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15062849/[/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4890588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449367[/url]
[url]https://m.tb.cn/h.UkBx3SZ?tk=cxc8dUlklXY[/url]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境界,他的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这首第32号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在此将他的精神世界完全遗交给我们,用它讲完了他能用奏鸣曲式所讲的一切。这首作品的感情和精力都极为精炼紧凑,把一切条框约束都抛至一边。壮丽的第一乐章之后,是一个远离尘俗境界的第二乐章。在这天乐之后,曲意全尽,不再需要一个机智的谐谑曲和热闹的末乐章了。
这两个乐章的对比十分强烈,第一乐章雄壮、混沌而热烈;而第二乐章则明朗、平静,最后结束在闪闪发光的颤音之中,神秘莫测。它们象征着此岸和彼岸。因此第一乐章必须用铁一般结实的手指敲击,而第二乐章要用轻柔的键触。在飘飘欲仙的第二乐章,听众可以深深地感觉到了广阔的宇宙,感觉到现世一切事物的微不足道,感受到星辰起落的永恒规律。这是贝多芬最难演奏的奏鸣曲,它要求非常成熟的演奏家才能胜任:他的肉体被精神操纵,技术被思想驾驭。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好像对他一生消逝的岁月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见他不熄的热情之火和顽强的抗争之力,同时又看见一种疲惫、一种松弛,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另一个世界的灰暗的光线。
交响练习曲是德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罗伯特·舒曼的钢琴曲代表作。交响练习曲 Op.13写于1834年,这一年舒曼已经二十四岁。就在前一年,舒曼在钢琴练习中损伤了右手,从而使他不得不放弃了当钢琴家的念头,于是他转而立志当音乐批评家与作曲家。 1834年,他以批评家的身份发行了《音乐新杂志》,以弗罗雷斯坦、欧塞比乌斯、拉洛、姜吉利等笔名开展热烈的活动。至于作曲方面,在数量上还很少,这一年的作品也只有这首《交响练习曲》与第二年完成的《狂欢节》而已。然而这两首乐曲都称得上是舒曼的代表作,显露了他不凡的才华。
曲名中的"交响"一词究竟因何而来,不得而知。不过由曲子的音乐本身,可以感受到以往的钢琴曲所没有的"音域",这是一件无可争议的事实。也许舒曼就是针对这一效果,才为本练习曲冠以"交响"这一响亮的曲名的。整部作品共有十二首乐曲,为变奏曲式。本曲代表了当时钢琴技巧的最高水平,是后来的许多钢琴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伊沃.波格莱里奇,七岁在家乡接受钢琴启蒙。五年后应邀前往莫斯科,到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季马金深造,随后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76年结识钢琴家凯泽拉杰,在其悉心指导下演奏技艺日臻精熟,得到了李斯特西洛季学派真传。80年的波兰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当届评委之一的被誉为“大祭司”的阿格里奇为波格莱利奇竟然未能进入决赛而大感不公,从而愤然离席。81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首演,同年到伦敦演出,以后更在世界各地举办多场独奏音乐会。并与波士顿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
Pogorelich的演奏极富张力和欣赏性,触键干净利落,音质坚实且有亮度。推荐三首代表性曲目,奏鸣曲:Domenico Scarlatti-Sonata K 9;协奏曲:Tschaikowsky-Klavierkonzert No.1 Allegro con fuoco;谐谑曲:Chopin-Scherzo No.1 in B Minor Op.20 后两首最能展现Pogorelich与众不同的风格,弹柴一就象练习曲,流畅自然。斯卡拉蒂的曲子则尽显其功底,他擅长浪漫派,对这样的早期古典派一样弹奏得无人能出其右。
1982年与DG公司签约,成为专属艺人,至今推出了包括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萧邦,海顿,李斯特,莫扎特,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拉赫曼尼诺夫,拉威尔,斯卡拉蒂,史克里亚宾与柴可夫斯基等多位音乐家的作品。成名后,1986年他在克罗地亚成立了专为从家乡选拔年轻后学的基金会,自89年起在德国巴特弗里斯霍芬的Ivo Pogorelich音乐节中,年轻音乐家都有机会与大师合作演出。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慈善大使。93年11月,为鼓励年轻音乐家发展,他又与大使友好基金会在加州帕萨迪纳合作创办了国际钢琴独奏比赛,头等奖奖金高达10万美圆。94年举办慈善义演,帮助改善萨拉热窝的医疗条件,更为重建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抗争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红十字会筹集善款。
(网摘,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