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9240241242243244245246» / 3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老版、古典、流行。每日新增! [复制链接]

查看: 1349111|回复: 3370
2421#

[quote]2022.10.02
今日唱片
绝品珍藏 CBS 斯普林斯汀- Live 1975-85/Bruce Spingsteen 3CD 日7500元细字首版
[/quote]
《费城故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22#

2022.10.14
今日唱片
绝品JAZZ天碟 CBS Miles Davis - MILES IN BERLIN /迈尔斯·戴维斯 日3200元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00770530/[/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5890181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89960854[/url]

迈尔士.戴维斯1964年9月25日在德国的柏林爱乐音乐厅的现场演出实况。精彩的五首现场演出实况里,都是迈尔士.戴维斯的拿手好戏,而他也释出权力,放手让其他团员更自由的发挥,让每首曲子即兴得越来越长,却依旧保留标準曲的格律,精采程度简直难以言语形容。(1964年录音)

Miles Davis简介:

1926年出生的Miles Davis早年去茱利亚音乐学院深造过,但在求学期间就混迹于当地酒吧,并于18岁时录制了首张唱片《First Miles》,1946年,Miles Davis和Gene Ammons合作出了Bebop风格的《Bopping the Blue》,在当时如果你没有Charlie Parker的号召力是很难出头的,Miles Davis在Parker乐队里无法与Parker站在同一高度,为Charlie Parker录唱片的Ross Russell还责怪Miles Davis学习得太慢,但在《Charlie Parker On Dial Vol 4》中,Miles Davis表现出温柔、深思的情绪状态。或许受不了前辈们的轻视,Miles Davis于1947年离开了Charlie Parker,正好逢遇日后也在爵士界举足轻重的编曲家Gil Evans,俩人一谈音乐便很投机,并一起合作了代表一代乐风的Cool专辑《Birth of the Cool》,尽管在这之前钢琴手Lennie Tristano有过类似的尝试。

有一种说法总是贬低Miles Davis:这个人技巧平平,远不及Dizzy Gillespie。可能这是Miles Davis刚入道时的恶劣名声造成的,虽然Miles Davis并非整个爵士乐坛最出色的小号手。但他的思想远远弥补了他的天生弱点,甚至于Davis还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表达。听Miles Davis不会觉得只有表面的东西,他太会令你出奇不意了。

在1948年Miles Davis率领的那支九重奏只是一支幕间休息时穿场的乐队,那时的Royal Roost俱乐部是贝西伯爵的天下。九重奏里包括Gerry Mulligan、Lee Konitz、John Lewis、Max Roach这些未来大将。而在这期间,Davis的小号风格更靠近Dizzy Gillespie和Fats Navarro,强调中音区域,音乐更柔和而富有思考性。有意思的是Miles Davis后来还安排Charlie Parker和Sonny Rollins在他的专辑《Collector's Item》中一起演奏。

1951-1954年间,Miles Davis的生活令人捉摸不透,这期间他很少录音,但几乎都是经典,譬如在Blue Note公司录制的《Miles Davis Vol1》和《Miles Davis Vol2》。在五十年代很时尚的乐手中,Gerry Mulligan、Lee Konitz等人皆从Miles Davis那里沐浴到了阳光,那时加州流行Chet Baker闭着眼温柔地演唱“我可笑的情人节”,Miles Davis自然没有这样甜蜜和伤感,他也有点厌烦了乐坛,人都是在不自觉中离自己越来越远,Miles Davis不愿意被人推着走,他要走自己的路。有什么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呢?在家乡圣路易斯表演吗?继续以全明星的阵容横空出世吗?他的第一批大弟子们一个个都出名成家,他辉煌的第二批弟子们要到60年代才光彩夺目。五十年代对于Miles Davis来说是沉重的,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不过他几度沉沦又浮起正是从五十年**始的。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次高潮与低潮,下去了还缓得过来吗?但Miles Davis有五次事业高峰,人的精力有限决定了人生在于大多数人只能靠惯性生活,Miles Davis看来是奇迹了。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3#

2022.10.15
今日唱片
LONDON 门德尔松-第3/4交响曲 / 索尔蒂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03668555/[/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63121051[/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89977386[/url]

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A小调,OP.56,作于1830—1842年间,而其创作灵感始于1829年5月,应伦敦爱乐协会之约首赴英伦之时。此年7月,门德尔松到苏格兰,在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遗迹诞生了创作此曲的灵感。
A大调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于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伦敦爱乐协会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间创作的,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

乔治·索尔第1912年10月21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家庭,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一场埃里希·克莱伯指挥的音乐会改变了索尔第的人生之路,他从此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1938年,索尔第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初露锋芒,但日益逼近的战火使索尔第被迫流亡瑞士。流士期间,他赢得了“1942年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的桂冠。战争结束后,索尔第于1946年就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索尔第的前任是大名鼎鼎的瓦尔特、汉斯·克纳佩斯布什和克莱门斯·克劳斯,对任何一个指挥家而言,这些大师铸就的辉煌几乎难以逾越,而二战中,这座古老的歌剧院已变成瓦砾。
但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能力,索尔第迅速重建了歌剧院的国际声望。六十年代末,正当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陷入了财政危机,士气低落的困境时,索尔第迎难而上,出任乐团的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在统帅乐团的二十余年里,他所创造的辉煌雄浑的“芝加哥之声”成为全世界听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管弦乐音响之一,而索尔第本人也迎来了指挥生涯的颠峰,乔治·索尔第成为二十世纪的指挥大师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索尔第一生录制了众多唱片,在五十余年的指挥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250多张优秀的录音,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与维也纳爱乐历时七年时间完成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也是这部歌剧的第一个完整的录音室版本。这部作品影响了全世界索尔第一生获奖无数,他还因自1962年以来共获得32项格莱美奖,创下了该著名奖项的获奖记录。1997年,85岁高龄的索尔第在英国的寓所安然辞世。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4#

2022.10.16
今日唱片
LONDON 莫扎特-第3&5小提琴协奏曲/ 藤川真弓 MAYUMI FUJIKAWA 美银圈PDO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0649609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69453403[/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89995460[/url]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75年9月12日,时年作者19岁,当年作者共完成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此曲与D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都受法国小提琴音乐影响,第二乐章慢板来自加瓦尼亚斯与亚力山大·格南的法国色彩的影响。这首协奏曲和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两部。这部作品表明了莫扎特的艺术风格已经有了新的发展。 与前两部作品相比,第三协奏曲规模变大,技术更为精湛,表现的幅度以及艺术性都有飞速的进展,因而颇引人注目。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75年12月20日创作的作品。此曲规模堂堂,作为一连串作品的最后十分相称。这首乐曲德国色彩非常浓厚,令人侧目;其线条之流畅,贯通全曲,单纯而朝气蓬勃的作风,已预示了次年莫扎特所具有的新风格。这首曲子不但很美妙,而且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充分表露出青年莫扎特的一种音乐典型。

藤川真弓 MAYUMI FUJIKAWA是日本小提琴大师,以演奏莫扎特而著称。她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录音是可以媲美格吕米欧等大家的一代名盘。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5#

2022.10.17
今日唱片
西敏寺 WESTMINSTER MCA 莫扎特-单簧管&巴松管&交响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集 2CD  JVC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0855623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74795463[/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0013481[/url]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作品号K.622,是莫扎特的管弦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为了单簧管家安东·史塔特勒而作,谱写于1791年,乐曲既是莫扎特最后完成的作品之一,也是其最后的纯乐器作品(他在乐曲完成后去世)。协奉曲因为他精心设计的独奉家和乐队间的对话以及没有过多的展示独奉家的段落(独奉部分没有仟何华彩乐段)而出名。其中的第二乐音在作为电影走出非洲的经典配乐后广为人知。A大调单管管协奏曲是莫扎特完成的最后第二部作品,该曲的手稿现已丢失,最早的版本都是在莫扎特去世后十年,其至更晚才复印的,而且全部都把单簧管独奏声部修改得符合标准的A调单簧管的音域。

莫札特巴松管协奏曲是由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于1774年,常被用于演出以及研究用的低音管曲目。虽然当时作曲的手稿早已遗失,但可以确定的是本曲是在1774年6月4日完成。而当年莫札特作此协奏曲时才18岁,此亦为他第一部木管协奏曲。据说莫札特是受贵族演奏家Thaddäus Freiherr von Dürnitz委托才创作。另有学者研究指出,此曲可能当初有三种版本的低音管协奏曲,但最后只留下了第一种版本。

莫扎特作品K364号——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这部作品创作于莫扎特23岁,其中使用小提琴和中提琴作为独奏、对话,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同期的莫扎特作品中,虽然还是莫扎特有的干净透亮。晶莹璀璨,但是主题却略有点沉重,仿佛在湛蓝的天空里,一片乌云掠过,阳光忽然有些晦暗。终于乌云散去,阳光又照耀在白云上闪着灿烂的光。正因为如此,整个画面才更有层次、纵深,更耐人寻味。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6#

2022.10.18
今日唱片
Taurus 邓丽君 - 中国语全曲集 日本本土金牛宫1A1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11775070/[/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8265994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0033458[/url]

曲目:
1. 愛人(愛人)
2. 夜來香
3. 何日君再來
4. 雪地上的回憶(氷雨)
5. 愛的使者(人待ち顔で)
6. 我問我自己(旅人)
7. 人面桃花
8. 償還(つぐない)
9. 恨不相逢未嫁時
10. 相愛如往昔(想い出の余白)
11. 月夜訴情(ふたたびの)
12. 莫忘今宵
13. 酒酔的探戈
14. 我只在乎你(時の流れに見をまかせ)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7#

2022.10.19
今日唱片
DG 马勒-第9交响曲/伯恩斯坦  Mahler/Bernstein 现场版  2CD 德戒指银圈PMDC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14518504/[/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8905237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0052872[/url]

马勒(1860-1911)的交响曲自从华尔特(1876-1962)与伯恩斯坦(1918-1990)大力推广之后,已经有非常多的版本可选。不过,如果想要收藏马勒的交响曲,华尔特与伯恩斯坦的版本绝对是不能缺席的。华尔特是马勒的助理指挥,对于马勒的交响曲可说是如嫡传弟子般的熟悉了解,他1939年赴美之后指挥纽约爱乐,让马勒的交响曲开始发光。而伯恩斯坦则是在1943年代替生病的华尔特上台指挥,直到1958年才接下纽约爱乐指挥的棒子,但他是第一位录下马勒交响曲全集的指挥家。
伯恩斯坦与马勒同为指挥家,也同为作曲家,又同为犹太人,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伯恩斯坦对于马勒的音乐特别有兴趣?他在1960年代录下全世界第一套马勒交响曲全集(CBS),1980年代又与DG合作,再次录下马勒交响曲全集。1960年代那套是跟纽约爱乐合作,只有第八号后来找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完成。而1980年代那套合作的乐团比较多,第一、四、九号与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絃乐团合作;第二、三、七号则与纽约爱乐合作;第五、六、八号则是与维也纳爱乐合作。奇怪,为何伯恩斯坦没有跟柏林爱乐合作录制马勒交响曲呢?难道是因为卡拉扬的关是吗?
除了全套交响曲之外,伯恩斯坦还有不成套的马勒录音,这套马勒第九号交响曲就是伯恩斯坦在1979年10月与柏林爱乐合作的演出。这次的现场录音一直到1992年才第一次发行CD,当年这张CD获得1992年日本唱片大赏、1992年Toblacher Komponierhauschen奖,1992年葛莱美二项大奖(最佳管弦乐演出与年度古典音乐大奖)。
伯恩斯坦在24年内,指挥维也纳爱乐197次演出,但指挥柏林爱乐演出却是寥寥无几。难道这会是卡拉扬与他瑜亮情结所致吗?伯恩斯坦曾经很大方地邀请卡拉扬指挥纽约爱乐(Sole Music Director),而伯恩斯坦获得的这次指挥柏林爱乐机会却不是卡拉扬邀请的,而是柏林爱乐邀请他,为的是国际特赦组织的慈善演出。伯恩斯坦另外一次指挥柏林爱乐是1989年12月的那场庆祝柏林围墙倒塌的演出。所以,想听到伯恩斯坦与柏林爱乐合作的录音室很稀罕的。

这次的录音由柏林RIAS(美国占领区广播电台)负责,根据Humphrey Burton的纪录:当时花了一些时间才让柏林爱乐团员能够回应外向风格的排练。伯恩斯坦告诉团员:你们忘了做音乐是为了要获得乐趣。另外纽约客的评论家Alex Ross说:就好像这位美国冉冉上升的新星要给柏林爱乐上一堂课:做音乐的真正关键是什么?对伯恩斯坦而言,无外乎就是生与死。

当年伯恩斯坦指挥柏林爱乐演出马勒第九号交响曲之前,柏林爱乐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演奏过此曲,所以才会有伯恩斯坦给柏林爱乐上了一课这件事。通常指挥在团练时,可能都会提供自己分析过的总谱与分谱给乐团,乐团才能明白指挥要求的节奏模式、弓法或其他细微的表情演出等,这些谱上的记载可能都是伯恩斯坦的。巧的是,伯恩斯坦指挥过这场演出几个月之后,卡拉扬也指挥柏林爱乐录制了马勒第九号交响曲(另一次在1982年)。这二个版本相比,可说是完全不同的指挥诠释,相信卡拉扬也不可能会[追随]伯恩斯坦给柏林爱乐上的课去录制。不过,如果要将这二个版本做比较,伯恩斯坦指挥过的马勒第九演出次数无疑多过卡拉扬很多。至于何者的诠释比较接近马勒的本意?马勒生前并没有指挥自己的第九号交响曲演出过,所以也没留下足以参考的资讯,后世的指挥仅能从马勒的传记与总谱中推敲作曲家的原旨。(转)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8#

2022.10.20
今日唱片
DG 马勒-第7交响曲【夜之歌】/伯恩斯坦 2CD 6600元天龙虚字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18136733/[/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69551032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0071011[/url]

伦纳德·伯恩斯坦是一位伟大的马勒第七交响曲的诠释者。伯恩斯坦曾经两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灌录了这一交响曲的唱片。伯恩斯坦在整部交响曲中,尤其在逐渐展开乐曲时,很好的驾驭了马勒惯用的模棱两可的速度,尽管马勒的这种做法并不受欢迎。另外,伯恩斯坦在开头处的进行曲段落重复的时候的表现很受欢迎,他体现出了一种明确的洞察力。在最后创作的这第一乐章中,这段进行曲就像船桨奋力划破了阻挡马勒创造的障碍。在这一开头处以及后来的再现部,我们可以听到著名的高音号独奏(“自然在此咆哮”马勒是这样说明这一段的意义的)。这一独奏段是这部独特的作品中最独特之处所在,它具有一种十分恰当的“露天”的意味。
马勒注明第二乐章(118至133小节)应该一气呵成的奏出,不过能听到伯恩斯坦的略带遏制的演绎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这样处理可以让乐思完全释放前得以获得酝酿。伯恩斯坦的这种做法显示了他对于马勒在曲谱上所做的详细的注脚的态度,他并不完全接受,也不完全否定。马勒开辟着新的道路,而伯恩斯坦用他的圆熟技巧向我们展示了马勒想让我们领略的前景。再现部中咆哮般的长号独奏让人想起了马勒的第三交响曲,伯恩斯坦恰到好处的将重复段和先前的段落形成了对照,仿佛又让听众回到了尘世之中,又来到了人间的夜晚。借助过人一等的结构感和想象力,他成功地将先前的所有元素融合在了一起。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指挥下,乐手们把这一主题当作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音乐,并将它完美的演奏了出来。毫无疑问,伯恩斯坦的功绩卓越。(转)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429#

伯恩斯坦的马勒是最好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30#

2022.10.21
今日唱片
A&M CARPENTERS - THE SINGLES 1969-1973 /卡朋特-畅销单曲精选 美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321374571/[/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570268941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0090051[/url]

Carpenters的第一张精选,收录了70年代的热门经典。

只要听到Karen Carpenter 那张既温暖又亲切的声音,你就会感觉到她是你一个熟悉的挚友。在她离世二十年之后,我们还未能找到代替品。

“卡彭特”兄妹的作品,主要特色是用清新的旋律配以柔美的演唱而打动人心。歌手兼键盘手的哥哥理查德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不但善于演唱、演奏,而且成功地兼任制作人并创作出大量歌曲。歌手兼鼓手的妹妹卡伦嗓音柔美,亲切自然,而且常常在演唱中略带伤感色调,极富吸力。这个二人组合在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轻柔的和声与乐队的伴唱相结合、并以二重唱为主的特有风格。

专辑曲目:

01.We've Only Just Begun--Paul Williams; Roger Nichols

02.Top of the World--Richard Carpenter; John Bettis

03.icket to Ride--John Lennon; Paul McCartney

04.Superstar--Bonnie Bramlett; Leon Russell

05.Rainy Days and Mondays--Paul Williams; Roger Nichols

06.Goodbye to Love--Richard Carpenter; John Bettis

07.Yesterday Once More--Richard Carpenter; John Bettis

08.It's Going to Take Some Time--Carole King; Toni Stern

09.Sing--Joe Raposo

10.For All We Know--Fred Karlin, Jimmy Griffin, Robb Royer

11.Hurting Each Other--Gary Geld; Peter Udell

12.(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Burt Bacharach; Hal David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