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161#

先A(或先B).......................移.有效长度..........................A到B同时也OK

是否正确AB的两点................应是.............受力..............??.
最后编辑cj 最后编辑于 2012-10-03 21:25:42
TOP
16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牛仔 最后编辑于 2012-10-03 21:33:53
TOP
163#

我是...................A点是每次改变有效长度都先较正..................................再
不明分两次调是..................可否直说??
最后编辑cj 最后编辑于 2012-10-03 21:36:32
TOP
164#

(内侧)是指?????
TOP
16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66#

回复 164# cj 的帖子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67#

诚心请教..................................
TOP
168#

如何分两次
TOP
169#

[quote]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2-10-3 15:47:00 发表
 天藏 2012-10-03 15:47 树型| 收藏| 154 #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 8:12:00 发表
松香味老师好,前段时间太原史兄到贵处拜访,给您以及您的系统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很荣幸您能参与讨论。
小弟冒昧,想驳斥一下您的论点。
1,越往内圈线速度是越小了,但螺旋线的内侧角也越大,至于具体是哪个因素更大些还是要看具体唱片来决定。
2,支起小吊锤的小支杆可以移动,甚至弯曲,因此细究起来可以调的逐步减小,也可以调的逐步增大,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恒定的内侧力装置
3,小弟说的MC头可以去掉抗侧


建议蒋兄开发唱臂一定要考虑抗侧滑功能,现在抗侧滑已经深入人心,你不做这项肯定会影响唱臂销路。


1. 侧滑力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针压,二是线速度,三是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请看下图:
侧滑力.jpg (61.19 K)
2012-10-3 15:46:50





唱头越往内圈,线速度越低,但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T角度)会减小,前一个因素会导致侧滑力降低,后一个因素会增加侧滑力,一增一减是否刚好抵消,取决于针压。


2. 对于家庭使用的唱臂,抗侧滑力装置可以延长唱片的使用寿命。发烧友的唱片是反复听的,电台倒无所谓,唱片放几次就换了,所以一些专业臂是没有抗侧滑功能的。




个人认为:适当的超距与补偿角的应用,目的就是在唱针由外到内读取唱片时,尽可能降低切点角度T的变化,并在‘扫过’的A(外)、B(中)、C(内)三点获得完全正切。这三点上的切点角度T是完全相同的。而其他位置上,只要采取适当的超距和补偿角,其切点角度T变化也应该不太大,它对侧滑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侧滑力的大小主要来自于线速度大小和针压大小,线速度大摩擦力就大,反之则小;针压大摩擦力就大,反之则小。而侧滑力又来自于唱针与唱片信息坑纹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则侧滑力就大。所以外圈线速度大侧滑力会大,针压大时侧滑力也会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12-10-03 22:59:3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0#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2-10-3 22: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2-10-3 15:47:00 发表
[table][tr][td][/td][td]天藏 2012-10-03 15:47 [url=http://bbs.hifi168.com/showtree.aspx?topici


不同意松香大侠的解释。 侧滑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我这里说的唱臂简化为唱臂轴心到正切点的直线)。正切臂是没有抗侧滑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这个夹角。如果按你摩擦力的说法怎么解释?


其实我在图里已经画得很清楚。在此,我可以再通俗些解释这个力学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质量2克的物体(假设针压设为2克)沿着切线方向按线速度运动(这里假设是黑胶不动,唱头在动),而这个物体被一根绳子从侧后方栓着(唱臂假设为绳子),由于绳子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物体运动方向肯定是往侧边滑动。正是因为绳子与物体运动方向的这个夹角,使得在绳子上的反作用力被分解成两个力,其中一个指向圆心方向的就是侧滑力,根据针压、线速度、夹角这几个参数可以计算出侧滑力的大小。
www.jasmineaudio.net
TOP
171#

至今还没有见到任何一篇有说服力的、能能证明抗侧滑装置有存在必要的论据。
喜欢音响和音乐而不发烧。
TOP
172#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2-10-4 0: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2-10-3 22: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2-10-3 15:47:00 发表
[table][tr][td][/td][td]天藏 2012-10-03 15:47
侧滑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我这里说的唱臂简化为唱臂轴心到正切点的直线)。

天藏兄可以做个实验: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0即没有这个‘夹角’时,也即唱针正好处于正切点使唱针包括唱臂与轴向成(90度)垂直时,看看在没有这个‘夹角’的时候,侧滑力是否就消失了呢?(我这里说的同样指唱臂简化为唱臂轴心到正切点的直线)。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3#

有人认为正切臂不存在‘侧滑力’,事实上是这样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4#

牛仔,还未想到内侧两次调的关键,可否说说

1,我是先调好针尖与全弧段重合(原厂尺规给出很大弧段,超距也在这OK了)
2,再用AB两点复核微动(1完成度高时,2肯定对的),再重复1完成的。
这是否包括了A分两次????
请说说...............................................




.
最后编辑cj 最后编辑于 2012-10-04 08:07:09
TOP
17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牛仔 最后编辑于 2012-10-04 10:55:58
TOP
17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77#

我也吹两句

读了这贴也得益一点:
1、将原用的垃圾橡胶唱盘垫改为用卡纸,真的生色不少,起码感觉多了许多细致、场感也好了。
2、取消了侧滑力,这不赞同。经实验,取消侧滑力之后,初听感觉更细致、线条更好。但听的时间长一点就觉得中低频也少了,明显觉得琴腔的共鸣声少了很多,吹管号的厚度感觉没了。所以还是选择回相应的侧滑力,具体多少是自己感觉,总结出来就是侧滑力越少,高频更好好、场感好、线条细致,侧滑力大,中低频量感足、肉感、厚度多。原则性就是侧滑力不能超出针压,因侧滑力过大,长期使用会造成唱针变形。
说得不对请指教,这只是我自己实际使用的心得。
TOP
178#

回复 177# 小星星 的帖子

这个听惑变化是阻尼系数改变引起,每个唱头都有个适配的阻尼。
TOP
179#

再请教:唱臂支架的中心点如何确定??
你的意思:要精确到唱头装在唱头架的最合理位置??
TOP
18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