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咋叫还原现场声,设计师和烧友们全都在盲人摸象 [复制链接]

查看: 67855|回复: 403
11#

看来凌总看到了这个帖子了,这是他10.24分发表的微博讨论和回应:

网上有人指名道姓要我承认新德克的错误设计思想,问怎么还原唱片的真实性。看来此人是爱动脑筋的,但他没来看我的微博。我回答是,唱片最多也就是真实了记录了现场的信息,它只是个载体。你不可能把会议室录制成国家大剧院的效果,因此不同唱片公司和不同的录音师在同一个地方录音的效果差别不大。
TOP
12#

原帖由 sxxuejun 于 2011-2-22 10:52:00 发表
非常好的观点与争鸣,没有完美的器材,只有完美的追求!曾经用过新德的旗舰,只能说是个有个性的器材,但与解析相关的声音过厚过蒙始终是新德克的难以克服的诟病。

  老兄说的是新德克的风格么?我没觉得自用的新德克a600(09版)是过厚过蒙的风格。相反中高频还是偏清雅的,密度感上和高价位的机器比倒是还差了一点点,加了前级后在此方面提升就很明显了。
TOP
13#

一个录音师绝不会以现场第十排中间位置听到的声音去录音乐。我觉得至少是指挥的位置的听感才可能接近录音师所想反映的现场。
TOP
14#

老凌设计的产品特别是作品,其实核心还是追求乐感的再现,越到高端越充分.其中频饱满润泽,舒展优美,高低端不是特别追求夸张的表现,但细听并不缺少,透明度上不追求白炽化的光白,而是温熙的,和顺的,自然的,接近于现场的表现.

能听懂老凌的作品,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积累以及对音乐现场的感悟的.这方面缺少的人,往往听不出凌总作品的道道.而会去喜欢欧博,德颂等产品.不是说那些产品不好,道不同也,声也不同,喜也不同.好器材需要知音,爱乐者也需要适合和能满足他的器材.很多人一辈子也没遇上合适的,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和喜欢的是什么.
TOP
15#

还是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啊。音乐与音响是需要综合地去理解。不仅仅是注重技术指标。录音是同样的道理。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16#

即使到现场去欣赏音乐会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缺乏了审美感谁也帮不了谁能够读懂音乐的美。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对于器材的认识同样如此。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17#

凌总追求的音乐起伏和旋律感绝对是正确的,那是音乐的灵魂和反映演奏者技巧的重要元素,如果系统调校的好,对演奏者的快慢节奏、轻重把握准确反映的话,就更接近真实演奏现场,也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的系统了,呵呵
TOP
18#

完全同意胡兄的观点,文中我也说完全赞同凌总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播理解。但是,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录音师录出的不同唱片,播放出来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风格,如同器材成了一个模子,啥面放进去都能压出外表一样的饼子。这种情况只能是器材的问题,与cd片有何关系呢?
TOP
19#

不同的录音,不同的题材体裁的音乐,不同的乐团演奏,不同的指挥等等诸多的不同,最终通过器材重播出来也应该是不同的,录得难听,播出来也必须是难听的,与听着的偏好无关。也应与音响设计者的偏好无关,设计者应该只是如实重播而已。
TOP
20#

原帖由 三色剑 于 2011-2-22 12:57:00 发表
完全同意胡兄的观点,文中我也说完全赞同凌总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播理解。但是,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录音师录出的不同唱片,播放出来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风格,如同器材成了一个模子,啥面放进去都能压出外表一样的饼子。这种情况只能是器材的问题,与cd片有何关系呢?


器材的风格和唱片的信息是两回事,怎么可能播出来都是没有区别,完全一样的呢?没人这么说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