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卡拉扬被DG的录音师害惨了 [复制链接]

查看: 39492|回复: 179
131#

器材没有绝对的好坏,更不在于价格的高低,关键是它对不同唱片录音信息的敏感程度。录音丢失的信息,器材不可能给你找回来,这是个基本常识。用灵敏的同一套器材把唱片做AB对比来听,差别就出来了,这也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所以别老拿器材说事,否则只是自己找借口而已。
TOP
132#

原帖由 aad 于 2010-10-1 22:19:00 发表
柏林基督教堂、柏林爱乐大厅、芝加哥爱乐厅、北京鸡蛋壳---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请问aad兄实地听过这些音乐厅的哪几个?才做出的如此判断?
TOP
133#

不要用这种语气问,也不要激动。北京我听过几次,每次都感觉很不错。其他的我是听唱片得出的结论,不是非得到现场去听,如果那样全世界到处跑,现实吗?你认为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们是人类,有头脑可以分析和判断,不是吗?科学家说宇宙在膨胀,你我都亲眼看到了吗?柏林耶稣教堂和柏林爱乐大厅录的我就没听到过哪张唱片录得好声。你要是去听过不错,那就是录音师几十年一贯差劲,或者录音器材始终有问题。至于芝加哥爱乐大厅,我听过DG几张在这里录制的Abbado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唱片,很不错,声音完全不同于前两个地方的录音,很开扬也有张力。关键的关键是:担任录音的Klaus Hiemann曾经也多次在前两个地点录过音。音乐厅声音不好怎么也录不出好的唱片,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就是个例子,北京和上海的所有音乐厅我都听过,我相信自己的耳朵和判断,更相信我从小跟音乐打交道的素质。现场和唱片的区别在于,前者在音乐一响起的瞬间就可以知道音乐厅效果的好坏,后者就要在排除播放的音响器材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录音包括编辑和录音器材的因素,最后剩下的就是音乐厅的优劣。当然,如果实地听过现场,那事情就简单的多。
最后编辑aad 最后编辑于 2010-10-02 08:58:45
TOP
134#

原帖由 linguanrui 于 2010-10-1 19:54:00 发表
本人引用音响论坛金彩特刊1993年出版,陈国荣谈录音的一段话:“大公司规定现场录音师只能做多轨的录音母带,然后交由总公司剪辑室‘凭空想象’的混成两轨,这当中误差当然是很大,事后的工作人员怎么能知道现场是什么情况呢?这种大公司细密分工下的结果,往往扼杀了录音师的创作灵魂,录音和现场距离,似乎也就越来越远了。”大家看了以上一段话,就明白DG录音好坏是谁的错了。


港台那些所谓发烧书上顺嘴儿胡扯的多了。陈国荣这段谬论根本就是信口开河,一张嘴就外行话,都不怕闪了他舌头!

录音行业的一个基本常识,多数情况下都是平衡工程师(即所谓“现场录音师”)自己亲手MIX(缩混),即便不得不经由其它MIX专家操刀(通常是平衡工程师长期合作和信赖的),平衡工程师也必然都是全程参与并最终审核的,无论这项工作是否在“总公司剪辑室”里完成。各类“Re-Mix”有可能例外,因为这种情形下已经有原始MIX成品效果可以参照了。

说到这里,俺倒是非常怀疑到底谁在“凭空想象”?是人家唱片公司录音编辑室里的工程师,还是台湾《音响论坛》的某位主笔先生?!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35#

原帖由 aad 于 2010-10-1 22:33:00 发表
器材没有绝对的好坏,更不在于价格的高低,关键是它对不同唱片录音信息的敏感程度。录音丢失的信息,器材不可能给你找回来,这是个基本常识。用灵敏的同一套器材把唱片做AB对比来听,差别就出来了,这也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所以别老拿器材说事,否则只是自己找借口而已。

录音丢失的信息,器材固然找不回来.但音响系统在重放时丢失了信息,却反过来怪录音不好,这也不妥当吧?
卡拉扬有没有被DG的录音师害惨,DG的录音师到底会不会录钢琴,听完这张唱片再下结论也不迟.
ALL.....的版本估计是可遇不可求了,germany的版本相信同样也会令你耳目一新.
音响系统重放出来的钢琴声,是否华丽,是否晶莹剔透,是否能够分辨斯坦威与贝森多夫之间的差异,有一个音响指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是音响系统的动态瞬变转换速率,包括电压放大的转换速率和电压转为声压的转换速率.
这个指标也是你音响系统的软肋.
PA02023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0/2 16:50:45 上传)

PA020232.jpg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0-10-02 19:02:47
TOP
136#

的确不解,一个DG这样声名显赫的唱片界翘楚,就被中国烧友说成那样。不知道懂中文外语的老外,看了会怎样的反应?是赞赏中国烧友的觉悟,还是悲哀中国烧友的肤浅。

一个百年品牌的树立,没有点真功夫是很难的。市场的确有其运作的手段(PROMOTION),但是那只占营销中的四分之一P因素,或者六分之一P因素。
TOP
137#

打口碟,来了一批卡拉扬CD,旧塔塔的。封面倒是较稀有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应该88年的萨尔斯堡照片,老卡的皮鞋反光三条杠杠,很有可能是阿迪达斯吧,老卡那么时尚运动的人,呵呵。写着日产盘,但是没有录音年代的,甚至还有从未记录过的火鸟录音,太值得怀疑了。估计海外盗版吧!后来还是没下手买。。。。
老卡的录音大多很有现场的距离感。还有很多事专制的问题吧,反正电频太低的碟,都听的不爽。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138#

DG是超级唱片公司,拥有很多一流演奏家,本人收藏许多古典唱片,但拥有DG唱片不超过10套,且购买原则每张不能超过150元,最好在130元以下。目前市面DG价格高企,自己水平有限,认为不值得购买。
TOP
139#

你喜欢DG的唱片就尽管去买去听,管我什么事啊?最好别说人家的器材有什么软肋,无知。你还是多听听现场和真实的钢琴应该是什么样的声音,再来讨论吧,而不是空谈什么转换速率。器材转换速率再高也不见得能出有音乐感的声音。
TOP
140#

这些人真奇怪

只要说DG的录音不好,就说你的系统有软肋,系统没调整到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