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940414243444546» / 7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交有什么深刻的呀?! [复制链接]

查看: 75124|回复: 763
421#

多谢多谢!

原帖由 alma 于 2009-9-22 1:33:00 发表
我一直对兄的网名着迷。涂鸦了一首,请勿见笑啊。

水落千涧雨峰寒 ,夕照百年已悄然。井梧翻叶动秋声,醉中不觉又一山。
TOP
422#

回关山月兄及各位批马的朋友,不是我有意得罪大家,我听到好时不说出来,就像我听到坏时不说出来一样难受,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不亦乐乎?我现在不能说是马迷,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只听现场,不听碟,因为我的音响不行——为了马勒换音响,那是我绝对做不到的,像一位朋友说的买1000多张马勒唱片,对我来说更匪夷所思。我还认为,生活中需要马勒的时刻不是很多——对我而言,我更需要莫扎特巴赫还有海量的古乐。如果您对马勒还有什么见解,我觉得还是说出来好,——我还是这句话,是大师他不会因为你说什么就不是了,不是的也不会因为你说什么他就是了,所以我什么都敢说,只要是我真实感受到的——什么时候让我听出坏来,我还会反戈一击,但目前我是不会说了。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9-22 09:15:48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23#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9-21 16:15:00 发表
第二乐章(谐谑曲),感觉混乱无章吗?感觉毫无条理吗?
呵呵,马勒完完全全是按照三段体的结构写作的,是标准的古典曲式,反复听几遍,搞清结构应该不难。搞清了结构,你就知道马勒的音乐杂而不乱,结构严密,在作曲技法上无懈可击。[/si


毁就毁在,马老师试图在一部作品甚至一个乐章中,把他能从现代生活中搜集到的全部琐碎都塞进去,以便搭造出他那所谓的“整个世界”。真正高明的艺术是“提炼、提炼再提炼”的结晶,绝不是“堆积、堆积再堆积”的大杂烩!

搞清马勒结构之前,不妨先搞清楚三段体缘何成为三段体?内容过于臃肿繁杂的三段体正是对这种凝练结构本身的破坏和艺术精神上的背离。徒有其形连意义恐怕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至于简单与繁复之间的难易问题,不妨随便拽个书法家去问问,是“鹤”字好练呢,还是“一”字好练。艺术原理、艺术魅力常常是相通的。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24#

没有差的作品,只有差的演义:0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425#

回复 421# qsyd 的帖子

阿玛兄弟,这是你写的吗?达到唐诗水平了,我也回一首——赞王羽佳

最是你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精彩,喝一声难求
你这前途无量的北京妞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2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22 9:14:00 发表
回关山月兄及各位批马的朋友,不是我有意得罪大家,我听到好时不说出来,就像我听到坏时不说出来一样难受,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不亦乐乎?我现在不能说是马迷,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只听现场,不听碟,因为我的音响不行——为了马勒换音响,那是我绝对做不到的,像一位朋友说的买1000多张马勒唱片,对我来说更匪夷所思。我还认为,生活中需要马勒的时刻不是很多——对我而言,我更需要莫扎特巴赫还有海量的古乐。如果您对


真诚就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427#

原帖由 vadervader 于 2009-9-22 9:20:00 发表
没有差的作品,只有差的演义:0


这....不是反话吧?这下儿作曲的全体松了口气~~~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28#

回复 423# bodyheat 的帖子

简单即为美!马勒有力过猛,用情太深,让人无法放松,不否认他的情真意切,但总有大儿不当,浪漫的过头。有极为优美的段落,但总冷不丁的被死亡啊、悲伤啊打断,底色总体上是黑色的,听多了无益心理健康
TOP
429#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22 9:21:00 发表
阿玛兄弟,这是你写的吗?达到唐诗水平了,我也回一首——赞王羽佳

最是你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精彩,喝一声难求
你这前途无量的北京妞


好湿!这叫俺笑的这个开心啊。
TOP
430#

马勒音乐,我现在指马一,有很强的故事性,他要说什么其实一览无疑,这也许是他遭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人人都以为知道他在说什么,从马一来讲,确实没什么更高深的,我先前没看过他的什么书,也没见过什么评论文字,除了这里的,昨天的马一却让我感受到一种说评书的精彩——可能深层的问题是,用音乐讲故事是不是合适?说说我听来的故事:

第二乐章,如果说第一乐章是静谧的、优美的,喜悦的,那第二乐章就是粗犷的和节庆的,我不知道这是否又来自民歌,弦乐先在低声部上摩搓,然后过渡到管乐,如是者三,交替进行,像是群众在欢庆巨人的诞生,有时让人感到“北京喜讯到山寨”的那种高兴,或者又可以理解成巨人慢慢长大,在铺陈他在家乡的种种事迹。有会儿,我在对面的聆听中忽然出现一种幻像,仿佛一切的听众和乐队都不见了,我仿佛坐在一艘巨大的快船上,飞快地在阔大的江面上行驶,好水好山依次闪过,阿巴多站在船头,脸朝着我,朝我挥着手,似乎在说“来呀,来呀”,——这是音乐最感人的时刻,一种奇妙的时空交替的神奇感受,像是给了你穿墙而过的本领,使你能够自由游走在无障碍的时空中。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青春时期的凯歌行进。这是狂飙突进的马勒,他不是顺流行走在多脑河上,就是莱茵河上,这次他是走在长江上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