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2 10:03:00 发表 不恰当的比喻:马勒想比表达的思想类似现代西方哲学里的尼采、纯在主义,荒谬啊、纯在先于本质啊、纯在的意义何为?存在就是不断的死亡和复活?向死的生存,冲撞意志。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够透彻,禅宗说:你为何痛苦,你想成为浪花,其实不过是一滴水! |
同意。就像之前偶提到,喜欢马勒的人,也可以看看他读过什么小说,了解了什么哲学作品,喜欢看文艺片、剧情片还是喜欢看变形金刚等等,这些艺术欣赏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如果了解点现象学的那种思维方式,生活理念为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主义所洗刷了下,或者再被福柯那种“无所谓”,描述小众却道出大众道理的作品所教化,可能比较容易接近和欣赏马勒。而这些东西在各自的艺术文艺领域都成为20世纪的瑰宝,成为影响20世纪方向性的东西,和马勒在音乐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外,有个贴子提到人的本质等等,其实本质是什么,很多人都不见得认同。抬头看满天繁星,想想这个繁星点点的苍穹本质是什么?是各种物理介质,还是万有引力,但也有人会说本质就是杂乱无章但却闪闪发亮这么一种眼见而已。马勒的音乐就像繁星点点,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有些区域紧凑,有些区域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