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031323334353637» / 7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交有什么深刻的呀?! [复制链接]

查看: 75168|回复: 763
331#

原帖由 qsyd 于 2009-9-20 0:20:00 发表
这贴越看越累,还是楼主关于马勒交响曲的两段文字言简意赅,直观深入。呵呵。



马交有什么深刻的呀?!
说白了,不就是——

“我是天地大英雄”

“闪开世界是我的”

“世人皆醉惟我独醒”

“这么一天到晚真够没劲的”

“天堂里一切都很牛吧”

“地狱里啥样儿抽空也去看看(待我可不待啊)”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理察施特劳斯你丫去死了啦)”

“你们


雅正雅正
要我说这帖没LZ
我最多就是往地上撂了第一块砖
人人奋勇平地高楼
马勒最红网友最亲
欢乐请继续......
看前面 黑洞洞 定是那贼巢穴
待俺赶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 净...呃...净
TOP
332#

原帖由 关山月_ 于 2009-9-21 9:04:00 发表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21 8:28:00 发表
阿尔玛到北京了没有啊,还等着请你喝酒呢

我“教”了他几招:
1.对家酒量不如自己,上去直接碰三杯,并且面带灿灿笑容:再走几个?
2.对家酒量与己相当,扯半晌儿并多吃菜,乘其松懈,开始杯杯互动纠缠,不知疲倦,看谁先趴下一目了然。
3.对家酒量超过自己,很简单,只忙碌动筷子



关兄害我啊,明明咱酒量不行,这些着全被你给露了。
交响曲本来就是音乐体裁中最能表达复杂内容的题材,真要把它整简洁了就限制了交响曲独特的表现力。
不过,马勒音乐中有时也确实话多了,有点扯不清理还乱的意思。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10:07:25
TOP
333#

回复 328# 关山月_ 的帖子

马三立先生
打开一层纸包儿
又打开一层纸包儿
再打开一层纸包儿
......
上头就俩字—— 挠挠
这叫功夫

马勒先生
打开一层纸包儿—— 挠挠
又打开一层纸包儿—— 抓抓
再打开一层纸包儿—— 挠挠
.......
上头一大堆字
不是“抓抓”就是“挠挠”
这叫有病
看前面 黑洞洞 定是那贼巢穴
待俺赶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 净...呃...净
TOP
334#

马勒为何要思考生死?(二)

马勒其人确实没有经历过贝多芬、司马迁等人的现实的苦难,马勒一生更多经受的是精神上无穷无尽的折磨和灾难:第一是亲友故旧不断的死亡、爱女的死亡。这样的痛苦我们常人经受一次就足够了,上帝竟如此忍心,这样的体验让马勒重复了近10次,而且几乎每一次都要让他眼睁睁的看着!当然,还有最后毁灭一切的一击:马勒本人的死亡。第二是作品的不被认同,这个苦难对一个雄心万丈的艺术家来说同样是难以接受的打击和折磨。指挥事业上的成功不仅不能抵消内心的失落,反而加重了这种失落。作品的被承认与否,在马勒看来,一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死。第三是爱情的折磨。同阿尔玛一样,马勒在遇见阿尔玛之前,也是风流韵事不断。要注意,马勒不是登徒子,每次都付出了真诚的感情。一次接一次的感情终结,于马勒而言,不啻又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 最后阿尔玛感情上的背叛(其实不这么简单,同时不能以我们的道德思维来看待和评判,姑且这么说吧),对于马勒又是难于抵抗的酷刑。
我说不好肉体的苦难和精神上的折磨,哪一种苦痛程度更大、等级更高,我要说的是,一个人一生经受的痛彻心肺的痛苦和磨难,反被另一些人笑谈、讥讽和不屑,那如果不是这个人倒霉透顶活该如此,就一定是某些人丧失了起码的怜悯之心。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10:16:17
TOP
335#

简洁=伟大,前提是丰富&独特,否则就是简陋。

需要50小节长度表达的,显然一句话说不清楚。
即使一个独立单位 与 50个此单位的简单重复,它们所表达的也可以截然不同。
长度不是判断作品优劣的必然参考。

人间苦难种类多,甲乙之间没有可比性。苦难程度与作品优劣,不一定构成比例/因果关系。
最后编辑洗牌出碟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10:52:24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336#

谁家的经好念啊
人家都越磨难越坚强
他那么大一知识分子
在维也纳比谁混得都好
却越练越鸡鸡歪歪
难道还要我们夸他不成
看前面 黑洞洞 定是那贼巢穴
待俺赶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 净...呃...净
TOP
337#

首先比哪个作曲家谁活的最,或者更痛苦...关键是他思想中达到的痛苦值.同样环境不同人是有不同痛苦值的.就好象某位朋友说的,你很可能无法体验到死了那么多亲人的痛苦,自然你也无法深入感受他的音乐.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338#

回复 334# wangfeng202 的帖子

洪常青的姐妹先后死了多少?轮到他时,磨磨叽叽了几时?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339#

马勒为何要探讨生死?(三)

马勒嘈杂、混乱,矫情、浮夸,言必称生死——这是一般人对马勒的大概印象,很多本仅用寥寥数语评述马勒的音乐史就是这么写的。
马勒的音乐真的就是一个主题:生与死?真的就一个表现形式:华而不实的浮夸?
不是。
我认为马勒九首完整的交响曲连起来看,反映的是完整的人生体验。这个体验里面大致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生命的喜悦和欢愉,大自然的壮丽唤起的崇高情感,童年所闻魔术号角的回响,人生中遭遇的挫折和讥讽带来的悲怆、无奈、还有滑稽感,夜晚五光十色的梦境体验,个人对于这杂乱无序的人生的思考,当然,还有生与死的形状和对生死的思考。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10:39:04
TOP
340#

原帖由 亚河 于 2009-9-21 9:04:00 发表
马晓乐上面的帖子,没有假大空,颇具真情实感,可能比较接近小马音乐的某些气质。

看来,内省、自闭的个性,容易与小马音乐共鸣,当然,自恋、自负的个性,也会拉起小马的大旗。只是感觉,继续观察。

不合时宜的坚持自我的结果是真实和怪异并存,但请兄相信,我不算一个自闭的人,内省、自恋、哪嘛自负都可以承认,唯自闭不当,而且马勒的音乐也不是自闭的音乐,就马勒本人来讲,他在当时维也纳的生活不算与世隔绝,且其一生即便想自闭闭世,我们也能看到他根本放不下太多东西,对阿尔玛的感情,对孩子的父情,以及可能的在谋生道路上权力的争斗。。。所以马勒即便有自闭的一面,我想他内心肯定有高速自己“打开”的意志,而就像我之前所说,所有不那么极端的人都应该从马勒这种自省中冲出来,马勒就算一个迷幻药一样,不打破马勒也不算真正欣赏马勒,但所有的打破都知道是在马勒音乐本身中获得了这种安慰和力量,所以即便要从马勒中走出来的人,也会拜在马勒面前。
一直想说的是马勒绝对不等于大厚重,听完一遍,对于乐迷来讲都能听出马勒在呻吟,在矫情,但还要听,反复的听,就能听出来他的轻薄,细腻,能听出来马勒永远没有沉沦,永远没有堕落,永远是安慰人向善,向上的东西,马勒的音乐的生死观也算有点“向死而生”的味道,就像之前有个朋友说的,“不知生,焉知死”,他拿这个反驳马勒,但我其实想拿这个证明马勒,马勒就是以生写死的典范,是向生而死的例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