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亚河 于 2009-9-19 17:16:00 发表 如果探讨生死就是深刻,那么,对于没怎么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可以把探讨者的探讨当作深刻。 问题是,如果在探讨者中某探讨者的探讨确实狭隘、浅薄,那么,某探讨者的探讨哪来的深刻? |
原帖由 马晓乐 于 2009-9-20 1:15:00 发表 探讨的基础就是没有问题的答案,既然没有答案,凭什么说马勒的探讨就狭隘,浅薄了?恰恰相反,马勒在音乐上对这个命题的探讨至少拓宽了道路,而拓宽道路怎么能被说成狭隘? |
原帖由 马晓乐 于 2009-9-20 1:20:00 发表 如果你觉得马勒探讨这个命题狭隘了,是不是侬个也要像马勒那样搞个无所不包的交响曲,大编织的来探讨一下这个命题才觉得深刻呢,哈哈,而这些马勒早尝试了,并且其尝试在今天却被你们诟病。所以你今天不同意马勒,而现在你对这个问题的心态何尝不是马勒当初对其交响曲和世界关系的心态。 |
马勒是篡曲儿的,咱们是听曲儿的,半斤八两,兴趣不同而已。
俺前面说的是如果探讨生死问题,探讨者中某探讨者的探讨确实狭隘、浅薄,而不是探讨命题的狭隘,更不是比谁去搞个什么曲儿,请勿来回偷换概念,而且俺对篡曲儿一点也不感冒,每个人吃饭的家伙儿是不一样的。
作为生死问题的探讨者,不分种族、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大家一律平等。 在本探讨者面前,小马的探讨无疑是狭隘、浅薄的,还不及老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另外,对于生死问题,你自己探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