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7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交有什么深刻的呀?! [复制链接]

查看: 75198|回复: 763
321#

原帖由 lesbos 于 2009-9-15 19:25:00 发表
说白了,不就是——

“我是天地大英雄”

“闪开世界是我的”

“世人皆醉惟我独醒”

“这么一天到晚真够没劲的”

“天堂里一切都很牛吧”

“地狱里啥样儿抽空也去看看(待我可不待啊)”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理察施特




其实呢,马勒深刻与否不重要。我倒觉得L兄能听出马勒说了这么多,才是重要的。这水平已经超出我很多了。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00:27:31
TOP
322#

马勒菜鸟说说我的马勒经验,个人观点,仅供指正。

毫无疑问是马勒音乐的形式语言打动本菜鸟的,是从马勒第四交响曲天堂般的描述开始的,然后是第一交响曲的自然主义的第一乐章起步的。我喜欢马勒形式语言中的直接对比(我前面说了一些),直接插入的强有力干涉(譬如马四柔版中小提琴的渐强),-----

我喜欢马勒音乐中的无措,失落,美好,诡异,虚弱,不确定,有彷徨,再奋起,被击倒,雨后初晴,气流颠簸,群魔乱舞。何处是永生,还待是来身。剩下无安慰之脸庞。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09:48:58
TOP
323#

我还记得约2年前,本菜鸟与本地数位大侠聚集在达拉扬大侠的屋内一起聆听马勒第三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别人我不敢说,我只记得我彻底无语,不是优美,不是崇高,也不是------,而是--------音乐可以带给我的那种感受,那是非语言可以描述的。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是管弦乐可以达到的一种极致!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01:21:18
TOP
324#

回复 323# alma 的帖子

阿尔玛到北京了没有啊,还等着请你喝酒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25#

马晓乐上面的帖子,没有假大空,颇具真情实感,可能比较接近小马音乐的某些气质。

看来,内省、自闭的个性,容易与小马音乐共鸣,当然,自恋、自负的个性,也会拉起小马的大旗。只是感觉,继续观察。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32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21 8:28:00 发表
阿尔玛到北京了没有啊,还等着请你喝酒呢

我“教”了他几招:
1.对家酒量不如自己,上去直接碰三杯,并且面带灿灿笑容:再走几个?
2.对家酒量与己相当,扯半晌儿并多吃菜,乘其松懈,开始杯杯互动纠缠,不知疲倦,看谁先趴下一目了然。
3.对家酒量超过自己,很简单,只忙碌动筷子,这菜那菜的,另只手还拿纸巾擦拭额头,暂不拿杯子。



言归正传:

马勒音乐苦大仇深,这就不符合我的审美原则。
中国人的情操历来不喜欢这样的”矫情“。
马勒怕死,其苦瓜脸音乐被奉为深刻,
这也扯淡。
中国老话:不知生,焉知死?
马勒作品沉长罗嗦,
明明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得编上五十小节段子。
如老太婆裹脚布,又臭又长。
孰不知:简洁就是伟大。
(这是能力问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327#

马勒为何要思考生死?(一)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经历这么多亲人的死亡,如果不是一个人亲耳听到死神对自己的呼唤,那他整天嘴上挂着生死二字,真的不是矫情就是病态。
可是,你来试试看吧:14个兄弟姐妹中7个死于襁褓,小马勒年幼时看到的就是不断的出生和死亡。除此之外,一个弟弟13岁时死亡,另一个弟弟26岁时自杀,这中间还有一个妹妹死亡(死因记不清了),父母的死亡,大学时两个同窗好友发疯而死(其一为雨果.沃尔夫),同事的死亡(彪罗)。艺术家经历什么,他的音乐就反应什么。门德尔松经历幸福人生,他的音乐就只歌唱幸福和满足,他最大的痛苦至多是甜蜜的忧愁。马勒没有这么幸福,他不断地观看、体验生死,最后自己还接到死神的召唤。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9-21 10:15:02
TOP
328#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9-21 9:22:00 发表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经历这么多亲人的死亡,如果不是一个人亲耳听到死神对自己的呼唤,那他整天嘴上挂着生死二字,真的不是矫情就是病态。
可是,你来试试看吧:14个兄弟姐妹中7个死于襁褓,小马勒看到的就是不断的出生和死亡。除此之外,一个弟弟13岁时死亡,另一个弟弟26岁时自杀,这中间还有一个妹妹死亡(死因记不清了)

傅雷说西方人比中国人 焦虑,悲观。
这是基督教问题。

还有,论苦难,马勒靠边站。
比其贝多芬,司马迁,
他太矫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329#

原帖由 关山月_ 于 2009-9-21 9:04:00 发表
我“教”了他几招:
1.对家酒量不如自己,上去直接碰三杯,并且面带灿灿笑容:再走几个?
2.对家酒量与己相当,扯半晌儿并多吃菜,乘其松懈,开始杯杯互动纠缠,不知疲倦,看谁先趴下一目了然。
3.对家酒量超过自己,很简单,只忙碌动筷子,这菜那菜的,另只手还拿纸巾擦拭额头,暂不拿杯子。



言归正传:

马勒音乐苦大仇深,这就不符合我的审美原则。
中国人的情操历来不喜欢这样的”矫情“。
马勒怕死,其苦瓜脸音乐被奉为深刻,
这也扯淡。
中国老话:不知生,焉知死?
马勒作品沉长罗嗦,
明明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得编上五十小节段子。
如老太婆裹脚布,又臭又长。
孰不知:简洁就是伟大。
(这是能力问题)  

大画家,直言不讳啊。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330#

回复 324# shenming 的帖子

我本来定了21日的票,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票子也请朋友帮我处理了。我是24日下午的飞机,24晚上的票。25日一早飞回上海。我想着是否25日再听一次,结果今上午机票票务和我说不能改签。您看着24晚喝呢还是?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9-22 21:13:1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