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W内合并机擂台完毕,“思凡尼克”symphonic line RG14胜出!(3... [复制链接]

341#

昨天到今天,用喇叭线试听了两对2万内的英国喇叭,PMC LB1,ATC12。CD仍然是WADIA21。功放:思凡尼克14。信号线:极速。CD电源线:威卓银签名。
软件:玉置浩二〈活在当下〉、波切利合集、海上钢琴师原声CD、海伦格里莫〈沉思曲〉”舒曼/克拉拉/勃拉姆斯钢琴协奏、奥依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老罗巴赫大无、卡拉扬贝3。
最后编辑无空 最后编辑于 2009-03-22 22:51:31
TOP
342#

经过1周多来的日夜煲练,极速喇叭线已经十分稳定。下面是本贴总结性的听音报告。由于使用了中性的CD机,然后同厂合并机与信号线的到场,使得测试的偏颇性相对减小。

玉置浩二〈活在当下〉、波切利合集:现代流行音乐的录音典范,人声的润泽和厚度相当出众。在LB1的喉咙里,喇叭线给于的是一种实在而稍稍雍懒的调子,但很克制,空间自然,残响稍少,低频松松融融,但不会很多。在ATC12,喇叭线则展现出更为写实的形体,空间大了一圈,磁性的人声却更为可信,低频层次和弹跳展现出松紧适度的表情。
最后编辑无空 最后编辑于 2009-03-22 23:10:11
TOP
343#

其他的另开帖说吧,呵呵。。。
TOP
344#

海上钢琴师原声CD、海伦格里莫〈沉思曲〉”舒曼/克拉拉/勃拉姆斯钢琴协奏:
同是当代录音,这两张是测试钢琴协奏的好碟。
钢琴的实体感、距离感、泛音,以及与配器之间的微妙分隔与对话,在小系统里是很难还原的。而喇叭线对录音现场各种复杂的信息的传输方式,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注重能量和结像,有的注重通透度,有的注重高频的低损耗与细腻延伸,有的注重解析力,有的速度出众,有的味道卖相,有的样样平均~~林林总总,但在一万以内,决难找到一款各方面权重得好的产品。
在两个喇叭的演唱下,渐渐对喇叭线的设计有了些体会。第一,铜线的传输速度提升上去的意义,不仅仅只得到明快的节奏,跟着一起改变的,是乐器的分割度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中低频,你听到的声音再不会是一片或者一团,而是具体的一群、一组、对话的关系,尤其是贝司、鼓之类,好的速度可以将它们的质感浮现出来,而非只是音色。
但仅仅是速度,还不行,协奏与交响的空间残响是相当具体入微的,能量型选手和平均型选手,往往注重了形体和对比度,很多片断,感觉是加了太多的吸音措施,太多直达耳朵的信息,却丢掉了现场的氛围,第二点,就是对细微信号的适当比例的处理,听感上是空间残响明确,可是处理大了,会丢掉中音的主体,导致声像不够凝聚,散乱,甚至刮耳;处理弱了,就成了前面所说的吸音过度,听感上或许有“干净”的调子,却是以丢失细节为代价的。
说来,这款喇叭线也没什么神奇,就是处理好主音与弱音的比例关系,然后提高传输速度,全频的结构自然就从乱麻当中得以理顺。在钢琴大协奏测试中,这点体会尤其明显。
TOP
345#

呵呵,山河兄,这款喇叭线只是一个线索,新开的帖子另说更大范畴的系统,层层递进比较容易吸收。
这也是我最近现实中的体会,希望能逐步与诸位的分享。
TOP
346#

最后,我要提及的,就是关于音色。
这一点,或许是所有范畴中最为神秘的地带,万千语言都是难以描绘的。同是也是纯水派嗤之以鼻的概念。可是,我却有自己的见解。
最后编辑无空 最后编辑于 2009-03-23 00:04:48
TOP
347#

谢谢无空兄的分享,呵呵。。。
TOP
348#

我对这个牌子的声音有一个不知是否恰当的比喻——草原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形容?体会来自于另一个体系:气候。
音色就好比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以及植被下的地理气候。首先有个概念,气候没有绝对气候的说法,但却有相对舒适气候的普遍观念;同时,气候由多种指标左右,甚至很多指标目前科学一无所知,但能体验,可以局部描绘形容。

这个品牌的线材,声音是微暖的,广博而湿润,通透的同时,透明度却不是炎炎夏日强光下,割眼、犀利的强弱对比。它恰如盛春的清晨8点,凉意正一丝丝被春日剥去,薄雾刚散,万物苏醒,旷野撒下微润的光线,一切都是如此的柔和,历历在目,井然不争,一派祥和风光。
TOP
349#

还有就是音色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就宏观来讲,一如气候的变化,空间发声,是多个变量因素的综合成像。一把提琴在旷野、卧室、音乐厅、教堂、广场拉出来的音色相差悬殊,是人人都晓得的,重放亦然。除了录音师的第一现场对声音侧重的取舍,在还原播放环节,各家器材厂商其实都在心中建造自己的音乐厅。而线材,就是这个音乐厅声音传播和反射的空间缩影。
有素质的音响器材设计师或厂家,肯定都是现场聆听经验者,但他们在做器材的时候,就象音乐厅空间设计师一样,也是有取舍的,因为你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内全息的把所有声音以绝对值传播到听者的耳朵,这样一来,音色风格取舍问题在所难免。如果谁说他完全无须面对取舍问题,或者完全不承认有这回事,那这个音响器材设计者,我想,去做标准件钳工比较合适。
最后编辑无空 最后编辑于 2009-03-23 00:59:23
TOP
350#

因此,所谓各个派别的声音,无外乎是对重建不同类型音乐厅而努力,这也就驳斥了“纯水”概念的存在。
这个牌子的线材,尤其喇叭线,显然与所谓英国声有所渊源。那就是对音乐厅音乐体验的迷恋,所有声音似乎都是从那种半圆形的巴洛克中型音乐厅发出。给人一种柔软祥和的感觉,对刺激的音符似乎都有衰减的效能,而细节却不曾丢失,在细节的呈现和混响的时间上,“德国人”就显然比“英国人”更趋向于积极、严禁。
最后编辑无空 最后编辑于 2009-03-23 01:11:13
TOP
351#

最后,也说说极速喇叭线的弱点。
在英国喇叭的歌喉中,清晨的薄雾似乎多了浅浅的一层,而光线的温度却仿佛提升了2-3度。一句话,起码透明度是有那么些提升空间的。
极远处的风景似乎隐约可见,但距离不详,除了透明度的提升,高调层次的细节仍然有10%左右的提升余地,以至于极尽可能达到无远弗界。
极亮处,再稍稍亮一点似乎更好。
极黑处,似乎还能再黑一点点。
TOP
352#

后天,SYSTUNE架子到家,希望对高频延伸、细节呈现有一定改善,等待中~~~
TOP
353#

期待下文。。。

原帖由 无空 于 2009-4-4 12:15:00 发表
后天,SYSTUNE架子到家,希望对高频延伸、细节呈现有一定改善,等待中~~~
TOP
354#

苦恼!!香港要从美国发货,才到广州,才到重庆~~~等惨了
TOP
355#

回复 354# 无空 的帖子

退货,哈哈...
TOP
356#

,

原帖由 无空 于 2009-4-4 12:15:00 发表
后天,SYSTUNE架子到家,希望对高频延伸、细节呈现有一定改善,等待中~~~
记得上图,也想上架子了.
最后编辑sm163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5:00:47
TOP
357#

ko~~~
TOP
358#

SYSTUNE架子不会突出某一个频段,它会让器材发挥更全面。
TOP
359#

等待对烧友来说是很痛苦的,我订的声美力化震板由于品牌要改金属标也要等一个星期.
TOP
360#

还没到~~~据说是猪流感导致美国货船在香港仔细盘查~~~该不会架子也得了这个恶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