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乐评的艰难:转帖唐若甫的博客 [复制链接]

1#
转贴一篇已经停刊的《留声机中文版》前主编唐若甫的博客。转帖想说明二个观点:

第一,杂志的定位不准确。如,杂志是否能以碟评为主?

第二,小唐的言论太犀利。批评太直接,现实中容易得罪人。
分享 转发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

非常刺激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的内容

音乐学院的不少SB
2009-01-07 20:31:32 

  一天杂志的老大跑过来找我,说杂志现在的唱片内容多了。不少音乐学院的教授说如果唱片内容再多的话,他们就不再看这本杂志(其实杂志是赠阅的)。老大很郑重地告诫我要减少杂志的唱片内容。
  
  我深感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其实大多真是可怜,对于唱片避而远之,唯恐身为专家教授的他们与只听唱片的发烧友和乐迷被混为一谈,其实是想用逃避掩盖自己的无知,用愚昧把自己包裹在象牙塔内。殊不知常年为英国留声机撰写唱片评论的也有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AM)的校长Jonathan Freeman-Attwood BMus, MPhil。而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如有一个能坚持撰写唱片评论,便已经是天方夜谭。我曾经非常坦诚地拿着一张Pentatone出品的SACD询问中央院作曲系主任,他是否有兴趣撰写唱片评论,并给予无限期的截稿期,还是被婉言谢绝,理由是“日理万机”。我想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些教授们常年钻在大纲和教材里,曲子和各类演绎听得太少,写不出罢了。而当乐迷开始写唱片评论之时,又是这些教授和他们的拥趸率先嗤之以鼻。
  
  
  又及有一次我在国外的一座八音盒博物馆欣赏一个巨贵无比的有小提琴轮擦器的八音盒,一听便知演奏的是《魔笛》序曲。出于好奇我四下询问周遭的跟我一同出国访问的专家学者(在此就不点名了,等我老了撰写回忆录一律点名),包括某歌剧院的院长,中央院声乐系的某教授和某两本核心期刊的主编,一概语无伦次。一气之下我叫来了八音盒博物馆工作人员,用外语问她是不是Die Zauberflote序曲,她兴奋地朝我点头。专家学者们连《魔笛》序曲都听不出。
  
  其实这两则故事很简单,乐迷和专家在音乐层面的侧重面不同。但很明显的是,乐迷和专家并不存在所谓向上兼容还是向下兼容,由此对于音乐的领悟和理解也不存在高低或深浅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83139/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缘于下面这个链接的感叹:做个乐评人不容易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4#

语无伦次,这个词用得好,怎么个语无伦次法?我想不至于是听不出呵呵。其实有时候人会短路很正常,某天我连我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忘了,尽管我天天打。声乐系的教授听不出魔笛序曲未免太离谱,这个我不相信,除非他是民族声乐倒还有可能。
最后编辑桂猪 最后编辑于 2009-02-15 10:39:24
TOP
5#

转回帖

1楼 Qzone用户 评论时间: 2009年1月9日 21时27分32秒
我不相信音乐学院的教授听不出魔笛序曲。。。
我们学校的教授家里的唱片一个书橱那么多。。他们很多人也经常写文章发表在杂志上,人家只是不喜欢版本比较。。。
那是因为那帮教授光是看乐谱就能比普通的乐迷听到的内容多。。  

2楼 唐若甫 评论时间: 2009年1月10日 0时20分8秒
我很同情你,你只是被洗脑的很多人的一个而已。  

3楼 狂恋大提琴 评论时间: 2009年1月12日 23时58分52秒
唐先生你好,很喜欢你的文字。给温吞水似的古典论坛带来了生猛之气!
我们是中国大提琴网,也转载了你的部分文章,有时间请你来看看,指导一下。
http://www.cncello.com  

4楼 孩子妈 评论时间: 2009年1月21日 10时53分20秒
真的吗?我是大学里的一名年轻钢琴教师,虽然还不是教授级别的,看了你的文章有点同感,我老公是个音乐爱好者,很爱听唱片,古典的现代的,歌剧,格莱美,英格玛等等都爱听,,但经常说些他的音乐我都好多没听过,所以经常被他嗤之以鼻。我也不当回事,心想我懂贝多芬,莫扎特就行了嘛,不过现在看来我是真不应该这样想了!谢谢!  

5楼 淘之妖 评论时间: 2009年2月1日 17时10分48秒
眼睛的蒙蔽与思想的关闭,所以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孰不知,这样叫井底之蛙  

http://622009126.qzone.qq.com/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6#

音乐学院都不少SB了,他一个黄毛小子外行指导内行,发飚指点江山了。狗屁言辞犀利,完全是嘴大唬四方。知道人家为什么不写评论、不接受他的采访吗?别人压根瞧不起他。他也就糊弄下不了解的鬼老还可以。
最后编辑shit 最后编辑于 2009-02-15 11:17:15
TOP
7#

Derud有什么资格担任《留声机》国内版的主编呢?一个01年还在《爱乐》1、2期合刊上发表建议学习英国《留声机》的学生读者,竟然短短几年成为掌握国内古典音乐评论话语权的“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资深从业人员”。真是人才呀!堪称国内古典乐迷中的奇迹了。从网络四处混迹江湖、到klassic.yeah.net再到www.klassikom.com号称要做最专业、最全面的古典音乐中文网站,处心不可谓不积虑,钻营不可谓不精。可以说作为一个乐迷其出发点、初衷的好的,甚至值得鼓励的!可是中国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个没有理论基础,丝毫不专业的黄毛爱乐者非要担任国内最高水平古典类杂志的主编,还要煞有其事的指点江山,不是找抽吗?明摆着丢脸嘛。当了也就当了,还一副招摇撞骗的样子,从总编助理——****,还满世界到处发广告呢,一脸小人得志的熊样,还评论古典音乐呢,知道什么叫贵族气质吗?没见后来被普罗开除出《留声机》中文时,人家也满大街公告呢,这脸丢得。。。当初derud不是处处鞍前马后以英国《留声机》为楷模吗?真要有机会进了《留声机》中文,当初的梦想还不是被他玩死!

即使被扫地出门,还是道貌岸然的,厚着脸皮以“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自居,混迹江湖,也是derud要不是有这个爱好,真不知还能靠什么过日子,当初毕业干一样可是砸一样的,古典音乐评论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最好的救命稻草了。

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要混迹这行当,先修修身,好好学习下做人,提高提高业务再来吧!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干的。不过derud还是奉劝他不要在这个圈子混了,知道为什么不理会他、没时间写稿子吗?因为别人根本瞧不起他。人混到这田地可真够惨的。即使这样derud还要发飚污蔑别人,太敢丢脸了,先不用写什么回忆录了,直接先交代下自己如何钻营、发家的辉煌历史吧。我看就命名为《4、5年间从一个普通乐迷到留声机总编——一个资深古典音乐评论员的崛起》一定大卖呀!哈哈哈
TOP
8#

原帖由 shit 于 2009-2-15 11:13:00 发表
音乐学院都不少SB了,他一个黄毛小子外行指导内行,发飚指点江山了。狗屁言辞犀利,完全是嘴大唬四方。知道人家为什么不写评论、不接受他的采访吗?别人压根瞧不起他。他也就糊弄下不了解的鬼老还可以。


中国的现实是,搞专业的都不愿意介入普及型的知识传授,主要出发点,并不是高尚。以写科普文章为例,作者基本是业余或半专业的,这点类似乐评或碟评。在中国写的科普文章,无论分量如何,都是不能作为评定职称的。这是中国乐评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但是,中国从事音乐专业的,多关心的是硬技巧,他们更多追求自我张扬的个性,是不关心如何真诚地传递音乐,更少知道如何去关心“声音”的。作为专业的老师,很多是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音色感”“音乐感”。从是一个专业,目标就是这个专业的国际比赛,知识面之狭窄是不争事实。

这个转帖中,问题的焦点在于《留声机中文版》是多介绍音乐知识,还是多发乐评?发乐评,是多一些现场评论,还是以碟评为主?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多争论,看以看《留声机》是一本什么属性、什么定位的杂志就清楚......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9#

中国的乐评,现状是一锅煮。往往把现场乐评与碟评混杂一起。乐评主要可以分为二类吧?一类是音乐会现场的评论,姑且称之为乐评;另一类是围绕唱片的,还是直接叫碟评更准确。碟评涉及的范围更大,必须涉及到录音,又可能要涉及到现场,因此,分寸不好把握。经常出现碟评乐评一锅煮现象。

现实中写碟评,情不自禁谈到现场;写乐评,很容易牵扯到碟片,殊不知,如果没有听过这个音乐家,或这个乐队的现场音乐会,仅从碟片的录音说三道四,是不妥的。

中国的现状,大家现场音乐会的体验都非常有限,不论你是业余爱好,还是专业出身,在这个方面都不可比欧美的乐评人。这种情况下,还是慎重一点,写乐评就是乐评,写碟评就是碟评。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0#

中国搞专业的,其实局限不小。老一辈主要受俄罗斯的影响,准确说是受前苏联的影响。这个说法,李德伦晚年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后来拒绝再指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什么?!

中生代的又受美国影响,直至今天。对于古典音乐源流不分,因为绝大多数不懂法语,不懂德语,只能跟在苏联人美国人的屁股后面走。今天大家加深了对欧洲的认识,但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不是说变能变,说改能改的。

以前在立体声等其他坛子上,说到过音乐的话语权问题。中国搞专业的音乐人如果能更多地参与到乐评或碟评中来,对提升话语权是大有帮助的。但是,专业的很多是盲目崇洋的,很少像李德伦那样清醒的。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1#

不跟你讲那些冠冕堂皇的问题,假如另开一贴专门谈这些,我到乐意奉陪。我只说一句:人品太差、水平太低就不要去扒古典音乐这口饭,尤其是影响力大的位置,一来是耽误国内的音乐评论这块,二来是丢不起那脸,三来直接影响国内古典音乐评论在国际上的形象。
TOP
12#

从那个厘米组织成立的时候其自我介绍用词,再从此组织一干人等对上海音乐会现场的报道文字,不难看得出来其道德水准如何

这个唐某某,音乐方面的先不说,只需要拿他和刘雪枫的为人对比一下,自然就清楚是块什么料了。
TOP
13#

说到乐评的另一种碟评,很想问问,中国现在从事音乐专业的、资深的人,有多少对录音了解的?

李大康他们到杭州做录音,到现场才知道,中国搞录音的,很少像他那样能看总谱的。大概他的遗传功不可抹吧?赖英智先生说过,大陆香港和台湾,符合柏林艺术学院录音专业招生要求的,据他所知,找不到几个。因为读总谱是一个要求。

不会读总谱,并不意味着不能从事录音专业。同样道理,音乐学院毕业的,不是每个都会读总谱的。但是,这并不彻底否认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4#

这个帖子讨论一下写乐评的问题,不是人品

我一贯非常反对在网络上评价什么人品,搞什么定性戴帽子!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遗风要不得,在网络上这么做,也没必要!在中国搞论资排辈也做的够多了,为什么不能给年轻人更多一点机会?

人品跟水平,跟音乐,跟乐评有联系?福特文格勒有好多私生子,跟他的音乐有什么关系!再说,那个链接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实。《留声机中文版》停刊,谁能证明是刘雪枫和小唐的责任?王翔该承当什么呢!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5#

大侠似乎对事情的真相很了解,希望大侠能回帖详解一下,以利澄清事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了什么。原来《留声机》还有个网名“贝多芬九”的王先生,据说也是被排挤走的。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2-15 12:41:00 发表
再说,那个链接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实。《留声机中文版》停刊,谁能证明是刘雪枫和小唐的责任?王翔该承当什么呢!
TOP
16#

乐评既然是一种文字,当然和作者的人品有关系了。我不在乎作者是君子或是小人,但如果作者是伪君子,读其文字无异于吃苍蝇。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2-15 12:41:00 发表

这个帖子讨论一下写乐评的问题,不是人品
我一贯非常反对在网络上评价什么人品,搞什么定性戴帽子!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遗风要不得,在网络上这么做,也没必要!在中国搞论资排辈也做的够多了,为什么不能给年轻人更多一点机会?
TOP
17#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2-15 12:41:00 发表
我一贯非常反对在网络上评价什么人品,搞什么定性戴帽子!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遗风要不得,在网络上这么做,也没必要!在中国搞论资排辈也做的够多了,为什么不能给年轻人更多一点机会?

人品跟水平,跟音乐,跟乐评有联系?福特文格勒有好多私生子,跟他的音乐有什么关系!再说,那个链接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实。《留声机中文版》停刊,谁能证明是刘雪枫和小唐的责任?王翔该承当什么呢!

舒存兄自己倒是喜欢扣别人帽子吧。或许我还没说清楚,“人品”不如说“职业道德”更为准确。
唐以及他的厘米毫米们的乐评、碟评,有多少是在误导消费者?其中又有多少是代理商在背后的引导?
TOP
18#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2-15 14:32:00 发表
舒存兄自己倒是喜欢扣别人帽子吧。或许我还没说清楚,“人品”不如说“职业道德”更为准确。
唐以及他的厘米毫米们的乐评、碟评,有多少是在误导消费者?其中又有多少是代理商在背后的引导?  


这话可说过头了!

讨论或争论很有 必要,但还是要重复那句老话,最好能以事实为重,对事不对人。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9#

碟评和乐评难免都有不完美之处,都有个人主观的成分,但是,读者何尝没有因为自己的局限,造成误解误读呢?如果是这样,究竟是作者错误,还是读者的局限,不好简单分辨。这也是现在中国乐评和碟评难写的原因之一吧?

中国现在不少作者,都非常年轻,他们如果有错,最好不要扯到什么人品,什么职业道德的问题上面去。要区分哪些错是作者个人的,哪些错是媒体主导人的。

换个角度想一想,写碟评和乐评,能赚很多钱吗?真正处于第一线打拼的年轻人中,有几个有背景的?《留声机中文版》的主编真有这么多人觉得是肥缺?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0#

中国乐评人的尴尬

他们多不是专业背景出身,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他们把兴趣爱好当作职业。中国乐评人的这种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缺少直接接触现场音乐会的机会,使得他们的乐评局限很大,缺憾不少。

但是,音乐专业出身的乐评人在写乐评时候,尤其是写碟评时候,也未必从不犯错误。如对录音了解有限,碟评缺少有价值内容的;乐评又因为人事关系,不着痛痒。以音乐为专业的,但凡有点资历的,很少有人对乐评兴趣的,往往是不屑一顾,把这个行当视为打工族。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