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乐评的艰难:转帖唐若甫的博客 [复制链接]

查看: 10350|回复: 53
11#

不跟你讲那些冠冕堂皇的问题,假如另开一贴专门谈这些,我到乐意奉陪。我只说一句:人品太差、水平太低就不要去扒古典音乐这口饭,尤其是影响力大的位置,一来是耽误国内的音乐评论这块,二来是丢不起那脸,三来直接影响国内古典音乐评论在国际上的形象。
TOP
12#

从那个厘米组织成立的时候其自我介绍用词,再从此组织一干人等对上海音乐会现场的报道文字,不难看得出来其道德水准如何

这个唐某某,音乐方面的先不说,只需要拿他和刘雪枫的为人对比一下,自然就清楚是块什么料了。
TOP
13#

说到乐评的另一种碟评,很想问问,中国现在从事音乐专业的、资深的人,有多少对录音了解的?

李大康他们到杭州做录音,到现场才知道,中国搞录音的,很少像他那样能看总谱的。大概他的遗传功不可抹吧?赖英智先生说过,大陆香港和台湾,符合柏林艺术学院录音专业招生要求的,据他所知,找不到几个。因为读总谱是一个要求。

不会读总谱,并不意味着不能从事录音专业。同样道理,音乐学院毕业的,不是每个都会读总谱的。但是,这并不彻底否认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4#

这个帖子讨论一下写乐评的问题,不是人品

我一贯非常反对在网络上评价什么人品,搞什么定性戴帽子!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遗风要不得,在网络上这么做,也没必要!在中国搞论资排辈也做的够多了,为什么不能给年轻人更多一点机会?

人品跟水平,跟音乐,跟乐评有联系?福特文格勒有好多私生子,跟他的音乐有什么关系!再说,那个链接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实。《留声机中文版》停刊,谁能证明是刘雪枫和小唐的责任?王翔该承当什么呢!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5#

大侠似乎对事情的真相很了解,希望大侠能回帖详解一下,以利澄清事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了什么。原来《留声机》还有个网名“贝多芬九”的王先生,据说也是被排挤走的。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2-15 12:41:00 发表
再说,那个链接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实。《留声机中文版》停刊,谁能证明是刘雪枫和小唐的责任?王翔该承当什么呢!
TOP
16#

乐评既然是一种文字,当然和作者的人品有关系了。我不在乎作者是君子或是小人,但如果作者是伪君子,读其文字无异于吃苍蝇。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2-15 12:41:00 发表

这个帖子讨论一下写乐评的问题,不是人品
我一贯非常反对在网络上评价什么人品,搞什么定性戴帽子!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遗风要不得,在网络上这么做,也没必要!在中国搞论资排辈也做的够多了,为什么不能给年轻人更多一点机会?
TOP
17#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2-15 12:41:00 发表
我一贯非常反对在网络上评价什么人品,搞什么定性戴帽子!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遗风要不得,在网络上这么做,也没必要!在中国搞论资排辈也做的够多了,为什么不能给年轻人更多一点机会?

人品跟水平,跟音乐,跟乐评有联系?福特文格勒有好多私生子,跟他的音乐有什么关系!再说,那个链接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实。《留声机中文版》停刊,谁能证明是刘雪枫和小唐的责任?王翔该承当什么呢!

舒存兄自己倒是喜欢扣别人帽子吧。或许我还没说清楚,“人品”不如说“职业道德”更为准确。
唐以及他的厘米毫米们的乐评、碟评,有多少是在误导消费者?其中又有多少是代理商在背后的引导?
TOP
18#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2-15 14:32:00 发表
舒存兄自己倒是喜欢扣别人帽子吧。或许我还没说清楚,“人品”不如说“职业道德”更为准确。
唐以及他的厘米毫米们的乐评、碟评,有多少是在误导消费者?其中又有多少是代理商在背后的引导?  


这话可说过头了!

讨论或争论很有 必要,但还是要重复那句老话,最好能以事实为重,对事不对人。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9#

碟评和乐评难免都有不完美之处,都有个人主观的成分,但是,读者何尝没有因为自己的局限,造成误解误读呢?如果是这样,究竟是作者错误,还是读者的局限,不好简单分辨。这也是现在中国乐评和碟评难写的原因之一吧?

中国现在不少作者,都非常年轻,他们如果有错,最好不要扯到什么人品,什么职业道德的问题上面去。要区分哪些错是作者个人的,哪些错是媒体主导人的。

换个角度想一想,写碟评和乐评,能赚很多钱吗?真正处于第一线打拼的年轻人中,有几个有背景的?《留声机中文版》的主编真有这么多人觉得是肥缺?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0#

中国乐评人的尴尬

他们多不是专业背景出身,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他们把兴趣爱好当作职业。中国乐评人的这种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缺少直接接触现场音乐会的机会,使得他们的乐评局限很大,缺憾不少。

但是,音乐专业出身的乐评人在写乐评时候,尤其是写碟评时候,也未必从不犯错误。如对录音了解有限,碟评缺少有价值内容的;乐评又因为人事关系,不着痛痒。以音乐为专业的,但凡有点资历的,很少有人对乐评兴趣的,往往是不屑一顾,把这个行当视为打工族。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