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7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F3IIMC唱头的情结 [复制链接]

查看: 206982|回复: 718
20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31 20:30:00 发表
曾经想利用加载类似钟表游丝的机械去补偿一些侧滑力的影响,但是内圈和外圈侧滑力是不一样的,担心弄不好会恰得其反哦…………

你能够知道外圈和内圈的侧滑力的差异,确实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自然也会知道那些使用弹簧回力式的唱臂(如君子、LINN......等等)并不符合侧压的要求。
关于你这支唱臂的改造方法,由于在论坛上用文字表达太复杂,我会制作几张图片加以说明,过几天等我搞好了再发上来吧。
TOP
202#

可以这样说:能够顺利过关的LP系统不一定是调至最好的,但不能通过的肯定是不及格的!!!
虽然在调教唱盘时我不会使用这张唱片作标准,但调教完毕之后,我肯定会用这张唱片来检验,……

这个方法和观点不错,虽然我还没有这张1812,即使我有,我也会这样去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2-1 21:04: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31 20:30:00 发表
曾经想利用加载类似钟表游丝的机械去补偿一些侧滑力的影响,但是内圈和外圈侧滑力是不一样的,担心弄不好会恰得其反哦…………

你能够知道外圈和内圈的侧滑力的差异,确实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自然也会知道那些使用弹簧回力式的唱臂(如君子、LINN.


好的!非常非常感谢阿杰兄的无私支持!

发这个帖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得到许多朋友的无私帮助了,再次感谢曾经给予我关心和帮助朋友们,祝你们新年平安健康,万事胜意!!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2-1 20:59:00 发表
非常感谢KCC123兄的热情推荐,而且看得出KCC123老兄还是一个心态平和的LP超级玩家,令人敬佩!今后还请多多赐教为盼。

松兄,
不用客气! 赐教这二字在下万万不敢, 只希望在互相交流经验中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闲中吹吹水而矣!
TOP
205#

其实耍通过 Telarc1812这段炮声的一段虽不容易,但我认为要完全通过以下这两张测试唱片的第一面测试Lateral modul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king force (bias)横向调整测定唱重(侧压)的一段300Hz + 18dB ref. 反而更是对唱臂和唱头调校的真正考验.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09-02-02 09:35:03
TOP
206#

Telarc1812这段炮声的信息坑纹参考电平是0dB~+6dB,这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里介绍的,而且只有一两声炮声达到+6dB。300Hz + 18dB 当然更是一种挑战了,而且不仅仅是对唱头唱臂的挑战,还是对唱放的挑战。许多唱放输入+18dB的电平,恐怕一定会严重“削顶失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7#

在我众多唱臂和唱头的组合中, 亦并非每一个唱头都能够在亳无失真下顺利通过这一段300Hz + 18 dB 的严峻考验.
这两只的测试唱片上还有几段较为容易过关的, 例如 +11 dB, +14 dB和 +16 dB 300 Hz讯号的偏压测试, 一般上能够通过+11dB是最低的要求, 通过+14 dB巳经合乎Hi-Fi的墓本标准, 通过+16dB巳能够重播任何困难的唱片都没有问题, +18 dB 的一段可算是吹毛求疵而不切实际, 只有循迹能力最好的唱头和唱臂在最佳调校的状态下才能通过而不带一点儿失真, 所上过不了亦不足为挂, 这世上的事物并不是每一祥都是完美的.
TOP
208#

…………只有循迹能力最好的唱头和唱臂在最佳调校的状态下才能通过而不带一点儿失真, 所以过不了亦不足为挂, 这世上的事物并不是每一祥都是完美的.

嘿嘿!!这才是高手所言。
其实,一些工作电压只有正负12v以下的“运放”唱头放大器,+18dB的电平输入时想不产生削顶失真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9#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2-1 21:04:00 发表
关于你这支唱臂的改造方法,由于在论坛上用文字表达太复杂,我会制作几张图片加以说明,过几天等我搞好了再发上来吧。

唱臂的抗侧滑有很多形式,为了配合唱臂的改造,用PRO-JECT来示范。
力臂处于唱臂的后端,吊锤的重力拉动力臂向唱盘中心方向移动,就等于唱臂前端的唱头受到一个向外的推力,吊锤往力臂的A方向挂则侧滑力越大,向支撑轴心O方向则越小。这就是PRO-JECT唱臂抗侧滑的原理。
那如何能够适应外圈侧滑力大、内圈侧滑力小呢?
其实很简单,在大致确定了侧压对应的力臂上吊锤悬挂点后,只需要在唱头处于唱片的起始处,移动支架,使吊锤鱼丝垂直于力臂,这时力臂的这个支点的拉力最大。
当唱头慢慢移向内圈时,鱼丝和力臂的夹角也慢慢从直角转化为锐角,支点上的等效拉力也随之慢慢变小。
这就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P2020063 拷贝.jpg (, 下载次数:159)

jpg(2009/2/3 17:51:28 上传)

P2020063 拷贝.jpg

P2020062 拷贝.jpg (, 下载次数:159)

jpg(2009/2/3 17:51:28 上传)

P2020062 拷贝.jpg

TOP
210#

唱臂的改造也很简单。
在唱臂的支撑点处用强力胶固定一颗3mm的螺母,找一支稍长的3mm螺丝弯成直角旋上去,对准方向后外加一颗螺母夹死固定作为力臂。
吊锤和支架在经典33老秦处有售,不介意外观的话也可以DIY。
支架可以用不锈钢丝或铜丝甚至铁丝来造,吊锤嘛可以用螺母来代替,吊丝使用鱼丝或缝衣线。
改造.jpg (, 下载次数:152)

jpg(2009/2/3 18:03:16 上传)

改造.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