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7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F3IIMC唱头的情结 [复制链接]

查看: 206957|回复: 718
16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21 19:23: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mylp 于 2009-1-21 15:00:00 发表
俺认为即使是正切臂也不能做到0侧滑,哪怕是气浮的,因为唱针始终是要靠唱片坑纹来拉动,一定是存在一个向心力的,只不过相对于支点臂来说它让人不得不忽视而已。而主动式正切臂虽然有外力辅助唱臂运行,但却是一个处于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的装置,只不过高质素的产品会令个中的误差减少到最小而已。
支点臂的抗侧滑力确实是个难以用工具准确量度的东东,因为它是一个从外圈到内圈不断在变化的力,所以很多时候只能


支点臂的抗侧滑力确实是个难以用工具准确量度的东东,因为它是一个从外圈到内圈不断在变化的力,这一点说的很对,其实针压还会随不平坦的唱片上下晃动而变化,造成摩擦力(也即向心力)跟随变化,这是一个方面。就算唱片非常平坦,针压认为可以恒定,还有至少两个因素能够影响向心力:1、唱片的音乐内容的信息动态不同,频率不同等等,也能引起唱针受到的摩擦力不同,造成向心力不同;2、外圈的线速度大,摩擦力就会大;内圈的线速度相对小,摩擦力也会相对小;因此外圈到内圈的向心力也在由大逐渐变小。

呵呵,想到这些,要完全正确地消除侧滑力(向心力)的影响,真难如上青天啊。


极少唱片的圆心“明显”不正好麻烦,常常引起可闻失真,观察唱针:唱针就像跳摇摆舞一样“左右摆动厉害”,嗨!调整再准确也被“破坏”掉了,就算用正切唱臂恐怕也难达到真正的“正切”。还好,大多数唱片圆心还比较正,左右摇摆幅度较小,应该在“容差范围”吧,听不出任何“异音”,声音表现还非常不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2#

今天下午5点到牙刷. 因时间紧迫.  同事等待不及. 错过造访松兄. 改天一定拜访.松兄海涵!
如果您只想永远做个雇工, 下班的汽笛可以让您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果您想开创一番事业, 那汽笛仅仅是您重新思考的信号.
------亚靈
TOP
163#

原帖由 GL牛魔王 于 2009-1-27 20:34:00 发表
今天下午5点到牙刷. 因时间紧迫.  同事等待不及. 错过造访松兄. 改天一定拜访.松兄海涵!


今天就上班了啊,辛苦辛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4#

原帖由 mylp 于 2009-1-16 0:53:00 发表


很有同感!!只不过我的唱臂太低档,0.8g针压时某些唱片可能是“圆心不正”吧,常有跳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5#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28 1:57:00 发表
原帖由 GL牛魔王 于 2009-1-27 20:34:00 发表
今天下午5点到牙刷. 因时间紧迫.  同事等待不及. 错过造访松兄. 改天一定拜访.松兄海涵!


今天就上班了啊,辛苦辛苦!!

哪里 那里  嘿嘿!一切为人民币服务!
松兄可别嫌唱臂太低档哦  低档的东东玩出好声才算是本事啊!哈哈!
如果您只想永远做个雇工, 下班的汽笛可以让您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果您想开创一番事业, 那汽笛仅仅是您重新思考的信号.
------亚靈
TOP
166#

一直想调整垂直循轨角,但是无从下手,晚上K版到我这里听了后,也建议调整一下垂直循轨角,把唱臂提高或转盘降低“一点点”,十一点多K版回饭店休息后,便急不可待地把转盘卸下,准备趁节日休假请朋友把转盘轴承先铣低1毫米左右,不行再洗一点,耐心的“慢慢调”吧…………


正在想着如此麻烦的“工程”和怀疑自己的耐心,同时也在考虑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忽然发现原来转盘轴承下面垫着两个塑料垫片(估计是特富龙,非常“润滑”耐磨,用了那么久居然看不出任何磨损痕迹),每片厚度大约0.8毫米左右,嘿嘿!这下方便了,取下垫片转盘就可“调低”,达到调整垂直循轨角的目的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7#

先是把两个垫片一起取下,重新安装试听,比较明显的是感觉声场变小立体感变差,声音透明度略微有下降,…………估计是转盘过量“调低”了,一句话,不爽!!

当反复多听几张不同唱片,确定以上听感无误后,再次取下唱盘,加上一个垫片,然后重新安装试听…………,嘿嘿!!真的有点神奇哦,无论是音效、信息细节、声场、立体感等方方面面,都有明显改善提高,呵呵!玩黑胶真是需要耐心加细心,正负0.8毫米的垂直循轨角影响如此明显,不亲自经历真是很难想象哦。


我想,现在或许还不是“最佳状态”,而且唱片还有“厚薄”差别、变形、不够平整等等因素影响,但是经过试听各种质量不同厚度的唱片,总体上都比原来好,哎!大概是“蒙”到了一个“妥协、折中”的相对理性值了吧,暂时就这样了,以后有各种不同厚度的优质“塑料”垫片再多实验实验,反正现在想“试验”也没有条件…………(个人认为金属垫片在这里是不能用的,因为金属垫片会因为缺少阻尼而引起“摩擦振动”,虽然这些“摩擦振动”可以控制到“很小”,但是对“轻质软盘”来说,恐怕影响和危害就不能忽视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8#

再次取下唱盘,加上一个垫片,然后重新安装试听…………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9#

本想让你闭门造车折腾一番,看你在歧途上越走越远,还是说一下。
vTA的原理如下图,目的是使唱针的角度与制作唱片的刻针角度一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但实际上各家唱片公司、甚至同一家唱片公司不同时期的唱片,其刻针角度都不尽相同,唱片的厚、薄以及变形也会改变这个角度。
对于发烧友来说,改变这个角度,也能相应地改变唱头获取的高、低频量感,成为调整音色的手段。
所以这个角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慢慢折腾吧。还是阿玛尼那种动态调整vta装置最为方便。
从图片上看,改变唱臂的高度、改变针压都可以改变vta的角度,虽然你的唱臂无法调整唱臂的高度,但在唱臂架与唱头的前端(图中红色部分)垫上不同厚度、甚至改变其到固定螺丝的距离,也能增加vta的角度,不需要改造唱盘!!!
vta.jpg (, 下载次数:155)

jpg(2009/1/30 8:41:14 上传)

vta.jpg

TOP
170#

顺便教你一种观察、比较vta角度的方法。
找一块唱片厚度相仿的小镜子放在唱盘上,唱针落在镜子上就比较容易观察了。
然后支起三脚架,用数码相机(最好是单反+微距镜头)拍下来,在电脑上面放大研究,那不是清清楚楚了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