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7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F3IIMC唱头的情结 [复制链接]

查看: 206981|回复: 718
191#

闭门造车是说你对于侧压的态度。
明明知道他的存在,也知道他对于拾取信息的影响,却为了所谓的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放弃解决,理由只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个参数是有明显的量化标准的。
知道TELARC那张1812吗,如果未能调好那16响炮声,甚至无法通过的话,这样的LP系统,任凭你把他吹到天花乱坠,对于我来说,别说听音乐,就连开机的欲望都没有了。
我也明确地告诉你,在多款唱盘上安装过这只MC唱头,通过那16响炮声毫无难度。
TOP
192#

阿杰兄弟的要求果然不低,不负K版的推荐。

TELARC那张1812LP我还没有,方便的情况下会考虑收一张试试,其实这张唱片作为音乐欣赏也是很棒的,CD我就有一张,前几年刚买回时常常听。不过我现在用的如同玩具转盘的DD,要通过这个测试,恐怕是勉为其难没有希望的,要不然就只能为了通过测试而放弃其他方面的表现了。低档的DD也有其“扬长避短无奈妥协”的“平衡点”,妥协的实质就是要照顾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这个观点应该是绝大多数朋友都会认同的。所以,勉为其难地去通过那张1812测试,倒不如妥协一点,去照顾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划算”。因此,根据实际,扬长避短,适当妥协,其达到的最终“效果”未必就一塌糊涂哦。

对于侧压的“态度”其实我们没有太多分歧,你我要说的侧压(侧滑力)都是一回事,都是由摩擦力而产生的力的矢量分解,语言叙述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有一定力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的自然理解,不理解的“出门”看的再多也难真正理解,这和闭门造车扯不上关系吧。

就我现在这个玩具唱盘,想听听阿杰兄有何解决侧滑力的建议吗,曾经想利用加载类似钟表游丝的机械去补偿一些侧滑力的影响,但是内圈和外圈侧滑力是不一样的,担心弄不好会恰得其反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1-31 18:49:00 发表
知道TELARC那张1812吗,如果未能调好那16响炮声,甚至无法通过的话,这样的LP系统,任凭你把他吹到天花乱坠,对于我来说,别说听音乐,就连开机的欲望都没有了。

那段很可怕,你不怕搞坏了唱头?
我就放了一次,实在是心提到嗓子眼了,万一针跳飞了,谁赔啊
TOP
194#

哈哈!!!!听说真有把唱针“打飞”的实例,不过如果自己要试当然就自己负责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5#

呵呵,真是很残忍呵,用这样极端的测试,搞不好唱针一命鸣呼,这样的测试,不搞也罢!不过也令我想起东北的汉子,在零下30度冻泳,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呢?
因为爱乐,所以发烧
TOP
196#

用Telarc 的1812黑胶来调校唱头, 那是一种稍较极端的手段, 1812唱片炮声那一段的刻纹特别深和粗, 很多的唱臂和唱头组合都不能轻易顺利过关, 虽然我在70年代也和其他的香港人一样用这唱片来调校, 但后来也放弃而改用正式的测试唱片来调整偏压和测试唱臂与唱头的共振频率等等, 这才是恰当和正确的做法. 市面上的测试唱片有很多, 我收藏的大慨也有十款左右, 但比较常用的有:-







现时巳相当少用的Telarc 1812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09-02-01 08:15:59
TOP
197#

是的!个人也倾向KCC123老兄的观点。

KCC123兄推荐的这些唱片现在还好买到吗?价格会不会很贵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8#

那些都是我多年前所购买, 现时可能在eBay找得到, 价钱方面也不算贵, 新的测试唱片可以用这一只, 但贵很多, 大约三佰元左右 :-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09-02-01 08:59:13
TOP
199#

原帖由 KCC123 于 2009-2-1 3:13:00 发表
用Telarc 的1812黑胶来调校唱头, 那是一种稍较极端的手段, 1812唱片炮声那一段的刻纹特别深和粗, 很多的唱臂和唱头组合都不能轻易顺利过关, 虽然我在70年代也和其他的香港人一样用这唱片来调校, 但后来也放弃而改用正式的测试唱片来调整偏压和测试唱臂与唱头的共振频率等等, 这才是恰当和正确的做法. 市面上的测试唱片有很多, 我收藏的大慨也有十款左右, 但比较常用的有:-


这个回复最具代表性,我就作为引用回复吧。
说到飞针,可能只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罢了。起码我在多个唱头、多种唱盘组合上听过不下数十次,最多只是跳线而已。
只要唱臂的四维灵敏度没有问题,这个MC唱头在支点臂上通过炮声是毫无问题,就算灵敏度稍差,经过精心调教,也照样可以过关。
这只是量化循迹能力的一种检验方法,如果仅用这种手段来调试确实有些极端,但对于许多动手能力不强的朋友来说,这个却是一道门槛。
可以这样说:能够顺利过关的LP系统不一定是调至最好的,但不能通过的肯定是不及格的!!!
虽然在调教唱盘时我不会使用这张唱片作标准,但调教完毕之后,我肯定会用这张唱片来检验,见过我调盘的朋友都可以做证。
TOP
200#

非常感谢KCC123兄的热情推荐,而且看得出KCC123老兄还是一个心态平和的LP超级玩家,令人敬佩!今后还请多多赐教为盼。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