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20751|回复: 819
36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7-12-23 13:16:00 发表
请楼主给个方案!
专门的地下室长540、宽370、高240,形状如同图示。
[attachimg]52041[/attachimg]
目前10平方的电源专线已进入房间,准备开始装修!!

器材:SP100、WADIA 581 、JADIS DA50


环境处理是室内声学方面的处理,与器材无关的。(如果硬要把环境处理作为是“对器材不足的调整”去理解,我就无话可说了。)
记得在你的帖子里已经给了个处理建议,请去看看吧。个人认为,天花板做内空间25~30cm深的“吸音陷阱”和四面墙做70cm高4~5cm深的“吸音墙裙”应该不能少,其他可参考本帖里相关部分。
你的环境尺寸比例还是不错,就是太矮了些,天花板做“吸音陷阱”处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太矮”的问题。其实有2.1米高,应该不会碰到头吧?这样处理后视觉上是更矮了,听觉上则会高了许多许多。
仅供参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3 11:58:00 发表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3 8:13:00 发表
松香味兄,

我指的过多其实是在低频64Hz 有强烈的驻波.
其他的经过移动喇叭位置,和座位应该还可以.


看来[url=http://bb......


我绝对不是专业的人才,但是过去两年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房间的音响处理,发现各有各的说法,
松香味兄你指出的我认为是有理论,有实践,也不是卖一些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道具。又愿意和朋友分享,十分敬佩。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6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3 14:1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3 11: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3 8:13:00 发表
松香味兄,

我指的过多其实是在低频64Hz 有强烈的驻波.
其他的经过移动喇叭位置,和座位......



现在教科书上关于《室内声学》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研究歌剧院、音乐厅、大会堂等类型场所的声学问题的,它和我们发烧友家里立体声播放还原系统所要求的环境效果完全是两回事,完全不能照搬套用。但是“家里立体声播放还原系统所要求的环境”这一块研究的就比较少,大概是发烧友就那么“一小撮”,“成果”没有市场啊,应该可以理解的。所以,只有发烧友才会去关心它研究它,让我们自己来做自己的救世主吧!写这个帖子就是这个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些声学方面的知识,不要“想当然”地被声学上的许多表面现象所蒙蔽,最终达到充分玩好、发挥好自己家里音响系统的目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4 11:15:0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玩HIFI就是设法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出唱片里原有的声音信息。你喜不喜欢这唱片里原有的声音“信息”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电声还原过程中的一切信号损失和一切信号奇变以及防止添加音染。在声传递(重播)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或控制环境的反射、共振、甚至驻波等产生的“声音奇变”以及“音染”,使我们能够听到相对更多的直达声,使声音变得干净、清晰、“保真”,以利于声象聚焦和声场展开。


这就是HIFI系统“听音室”与音乐厅[需要利用反射、扩散,需要一定的混响时间(音染)等]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4 11:30:3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5#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背后,设置空气层或多孔材料,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可看成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一个共振系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穿孔板中的空气就激烈振动、摩擦,加强了吸收效应,形成了吸收峰,使声能显著衰减。远离共振频率时,则吸收作用较小。如果在穿孔板后放置多孔材料增加声阻,会使结构的吸收频带加宽。

  穿孔板吸声结构是噪声控制和室内音质设计经常采用的一种吸声结构。它的吸声特性取决于穿孔板的厚度、穿孔孔径和孔距、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以及底层材料等。

穿孔率越大,共振频率越高。如果穿孔板的穿孔率超过20~30%,穿孔板就失去共振吸声的作用。考虑了吸声效果和实用情况,一般采取:穿孔率0.5~5%,板厚1.5~10毫米,孔径4~30毫米,板后空腔深度100~350毫米。(后空腔深度大,共振频率就低,吸收频带变宽。)

  穿孔板的声阻太小,吸收频带比较窄。为了改进吸收特性,常填加多孔材料。穿孔板主要用作饰面板,穿孔率常在2.5%左右。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24 22:52:03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其共振频率f0由下式求得:

式中p为穿孔率,即板孔面积总和与板的总面积之比;h为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米);l为穿孔板实际厚度(米);r为板孔半径(米);c为声速(米/秒)。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7#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没有办法,共振频率f0的计算公式帖不上来,我考!;P ;P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4 22:38:00 发表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背后,设置空气层或多孔材料,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


松香味兄,
你指的穿孔率是否孔的面积和整体的面积的百分比。
我看市面上好多有孔的板,洞孔十分多,是否不合用。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6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25 10:1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24 22:38:00 发表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

松香味兄,
你指的穿孔率是否孔的面积和整体的面积的百分比。
我看市面上好多有孔的板,洞孔十分多,是否不合用。


自己计算一下,或者问一问了解情况的服务员,市面上的穿孔板,穿孔率大多数应该在2.5%~15%之间。而且2.5%~10%的比较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0#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这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贴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