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穿孔板的自制作,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穿孔板的知识。
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穿孔薄板的背后,设置空气层或多孔材料,并固定在刚性壁上的一种吸声结构,可看成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一个共振系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穿孔板中的空气就激烈振动、摩擦,加强了吸收效应,形成了吸收峰,使声能显著衰减。远离共振频率时,则吸收作用较小。如果在穿孔板后放置多孔材料增加声阻,会使结构的吸收频带加宽。
穿孔板吸声结构是噪声控制和室内音质设计经常采用的一种吸声结构。它的吸声特性取决于穿孔板的厚度、穿孔孔径和孔距、穿孔板后空腔的深度以及底层材料等。
穿孔率越大,共振频率越高。如果穿孔板的穿孔率超过20~30%,穿孔板就失去共振吸声的作用。考虑了吸声效果和实用情况,一般采取:穿孔率0.5~5%,板厚1.5~10毫米,孔径4~30毫米,板后空腔深度100~350毫米。(后空腔深度大,共振频率就低,吸收频带变宽。)
穿孔板的声阻太小,吸收频带比较窄。为了改进吸收特性,常填加多孔材料。穿孔板主要用作饰面板,穿孔率常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