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保真:保,还是不保,这是个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47166|回复: 236
11#

petershao 在 2007-2-24 17:46:45 发表的内容
高保真好像已经过时了。


为什么捏?
TOP
12#

chopin 在 2007-2-24 13:33:10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说法虽然对,但和发烧无关。人生的愉悦不是来在科学(其实科学不过是人类的雕虫小技),而更多的是来自审美。主动式喇叭恰恰忽视了人的个性需求。 比如我吧,如果按照通常的搭配原则,某对箱子需要100W的功放,那我就会用50W甚至更小的功放去推,那种小音量下甜甜的,软软的,颓废的,醉生梦死般的味道最能迷住我。至于是不是HIFI或者HIEND关我屁事。小功率的单端甲类胆机推灵敏度很低的英国书架箱最对我的胃口。我至今也消受不了那些大系统,一听到令很多发烧友兴奋的大动态和强劲的低频就受不了,想逃之夭夭。就像有人喜欢西装,有人喜欢休闲装,有人喜欢运动装一样,这是强求不来的,而不同的搭配则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关于价格,这其实是个心理学的问题。英国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人的幸福感不是来自自己的钱包,而是取决于你邻居和同事的钱包。换句话说,人的快感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哈哈,别愤怒,人就是这么个恶劣的种。发烧除了是科学和艺术兼备的东西之外,也是个巨大的心理满足,对于中产阶级再合适不过了,既有品位,又需要金钱支持。那些找各种理由挑贵价发烧系统刺的人,如果有了钱,估计也会趋之若鹜。心理满足是人的快感来源,谁也不能免俗。
TOP
13#

楼主会自己删贴?厉害,得求您教教我才行。
TOP
14#

支持楼上的。
小弟也进过几次录音棚(虽然不是大制作),除了专业设备外,线材基本选用长距离传输、但低失真的进口产品。
除了录音,合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另外,母带制作完成后,进试听室好像也是录音、混音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内,就可以看到一些比较HI的,接近于“民用”的器材了。
TOP
15#

给大家选择器材时多了一个考虑方向,好贴!
TOP
16#

我倒想得很简单:器材不出声的时候是工业产品,出来的声音就是艺术品。
工业产品售价过高是暴利,艺术品却没有“暴利”一说,因为艺术品是没有常价的,只要你认可了接受了,就是合理的甚至是超值的。

另外我不同意“高保真”是音响的唯一标准,因为光从“听”的感觉我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高保真”,估计也不会有人经常用专门的测试仪器来考量自己或别人的音响系统是否“高保真”。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好听”、“耐听”,我们大约就可以肯定是“发烧”的音响了。
最后编辑后街男孩
TOP
17#

楼主的耳朵连MAKIE HR624和JBL LSR4300都分辨不来就......真是笑话了。
顺带问一下:MATRIX 三的后期在哪儿制作?居然用624?不是吓唬我吧。
TOP
18#

高保真好像已经过时了。
TOP
19#

是小弟原创的.
不过我担心这东西写得比较冲, 因为是有感而发,带着感情写的.可能会伤害部分烧友们的感情,甚至触及到某些商家的利益. 从而引起不理智的讨论,这是我最吃不消的.上海话叫做搞七捻三.
所以再重申一次:
一,我不是发烧友, 我只收藏点CD.
二,我不是专业的, 干的也不是读的专业.不过因为机遇,我很小就认识专业制作人,去他和他朋友的录音室玩过. 对专业器材了解比较多.似乎当你看到一个东西怎样生产出来之后,你会对它比较没有神秘感.
三,写这个是因为真的有感一些善良,对美很有追求的烧友们,对他们的一些自我折腾有点看不过去.精神可嘉之外,说实话我觉得他们不仅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
四:我最欢迎的讨论是理性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被正确地纠正.
TOP
20#

小芽菜 在 2007-2-24 12:29:59 发表的内容
好的器材是对音乐艺术的二次创造,监听器材是对声音的忠实还原,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楼主是否认为摄影可以完全取代绘画呢?显然是不行的!

这个比喻很恰当!!!
玩音响从头到尾就是矛盾的事情,要玩就支持不断的换声音,不断的换碟片.
现在也不在乎所谓的唯真和唯美,只是觉得品牌音响太暴利.关键买得自己满意,发烧过程中,很多时候要发扬A Q精神.:)
"仲裁者"研发成本250W美元,现在卖300W RMB,照样有50套进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