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唱片购卖指南(最后更新:斯威特兰诺夫、斯托科夫斯基、小泽... [复制链接]

101#

罗杰斯特文斯斯Gennady  RozheStvensky  1931--

在一些著名的指挥家中间,罗杰斯特文斯基是属于性格豪放和思路敏捷的指挥家,很多与他熟悉的人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觉得他是一位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的艺术家。他的思维逻辑异常的清晰,说话和做事都显得十分的干练和游洒,是一位一接触就能够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吸引力的、很有思想见解的指挥大师。
从指挥家的角度来看,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拥有着卓越技巧的大师。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以一种非常镇静和有条理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乐队,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轻松的幽默感来调动和引导乐队队员,启发他们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音乐的想象力。除此之外,由于他是当时前苏联与西方接触最多的指挥家之一,经常前往西欧各国和美国担任各个名乐团的客席指挥,因此在排练方法、指挥风格以及各种艺术信息的交流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些在当时看来显得十分特殊的因素,都大大地促进和帮助了他的指挥艺术天才的发挥。

罗杰斯特文斯基曾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能够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的指挥家,对于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作品,他的演释都是很有特色的。他在指挥作品时,有着非常深刻和微妙的细节处理,而且十分善于把握作品中理智与激情之间的平衡,使音乐变得十分灵活和生动。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他理所当然对于俄罗斯作品最为擅长,对于这类作品,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对他来说都是拿手的曲目,他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深刻而不厚重,其中情感的表现尤为生动和恰到好处,特别是对于作曲家所创作的三大舞剧,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演释可谓是世界上的杰出典范。此外,罗杰斯特文斯基还是俄国近代作曲家作品的积极请删除此帖者和出色演释者,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谢德林以及一些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对他来说都是最为擅长的,他曾指挥前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交响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全部交响曲,并且首演过谢德林和哈恰图良等人的多部重要作品。1970年,他因出色地指挥哈恰图良的舞剧《斯巴达克》而荣获了列宁奖金。1976年,他又因艺术成就突出而被莫斯科音乐学院聘为教授。

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善于开动脑筋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指挥大师,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新的形式或创造新的条件来实现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想象,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前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就是由他来倡导和积极组建的,当时,他为能够获得一个高质量的乐队来进行艺术实践,便萌生了一个组建新乐团的想法,在具体组建时,他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将最好的演奏员吸收进来,甚至将前苏联许多著名交响乐团中的一流乐手都挖了过来,而且这其中还包括有大量的首席演奏员,这样他就获得了一个具有很高水平的、全新的交响乐团,他与这个乐团一起举行了许多场水平很高的音乐会,并且录制了大批优质的唱片,从而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TOP
102#

精彩!!!!
TOP
103#

赖纳(Fritz Reiner,1888-1963)

赖纳的粗暴的确是有着许多不近情理的地方,但不容置疑的是,他的确是一位具有高超才能的指挥家,他有着极为出色和富有成效的训练乐队的方法和高雅的艺术鉴赏力。赖纳是一位具有高雅的艺术气质和朴实的指挥风格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手势简练,表情漠然,然而指挥演奏出的音乐的效果却十分的丰富多彩。他是一位热衷于忠实原作的指挥家,这一点他与托斯卡尼尼有着相似之处。赖纳在排练和指挥作品时,对于作品的织体结构有着十分清晰的掌握,对速度和节奏的把握尤其精确,在指挥戏剧性很强的作品时,(如歌剧及浪漫派的交响乐作品)他所把握的分寸感亦是十分令人信服的。
TOP
104#


赛拉芬(TuIlio Serafin,1878—1968)

赛拉芬主要擅长的作品是自罗西尼以来的主要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作品,在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又尤以贝里尼、唐尼采蒂、威尔弟和普契尼的作品最为拿手。他指挥这些作品时风格掌握准确,内容揭示完美,音乐的处理生动而自然,最大限度的挖掘了作品特有的深度,能够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他的指挥风格沉稳潇洒、落落大方,从不别出心裁的哗众取宠。在对待作品上,他也象托斯卡尼尼一样忠实于原作,持有着一种严肃而认真的态度。
TOP
105#

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

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舒里希特是个性十分突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决不拘泥于传统。在欣赏他的指挥时,既能感到风格质朴和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队以庄严、神圣般的魄力,又能够同时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与动力感。他指挥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丰富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常常能够利用自己深厚的修养而给音乐带来丰富的情调。
TOP
106#


萨莫苏德(Samuel Samosud,1884~1964)

萨莫苏德在指挥艺术上被公认为具有高度的修养、精湛的技术和大胆的创新的精神。指挥风格是拥有丰富音乐性和强调戏剧性,其具体的表现是豁达、开朗、舒展、热情和豪放。
TOP
107#


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

萨金特实际是一位很偏爱声乐作品的指挥家,其中又尤以合唱艺术最受其青睐,他曾在自己的指挥生涯中担任了20 余年的合唱指挥,这恐怕在任何一位指挥家的履历中都是鲜于见到的,萨金特对于合唱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和了解,经他手中训练过的合唱团,都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和技艺,这一切都是与萨金特本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合唱感觉紧密相连的,由于萨金特早年曾担任过多年的教堂管风琴师,因此很早他便从教堂唱诗班的合唱中领悟到了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再加上他作为管风琴演奏家,对于近似人声般的和声感觉早就有着直接的印象。

萨金特是一位风格粗犷的指挥家,他的指挥能够使人们感到一种很深的内在动力。对于古典主义作品,他十分精于亨德尔和海顿等人的作品,而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他无疑是英国现代作曲家作品的指挥权威。萨金特在指挥特点上表现得很大胆,在某些方面似乎界于比彻姆和布尔特之间。
TOP
108#


赛尔 George  Szell  1897~1970

赛尔虽然是一位在匈牙利出生的指挥家,然而他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早年的艺术活动也主要是围绕着德奥地区而进行的,因此,赛尔实际上是一位很“德奥化”的指挥家,他在长期训练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也的确将那种严谨、精密和细腻的“欧化”风格带给了这个乐团,难怪后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获得了“全美最具欧洲特点的乐团”和“精密的使人透不过气”的雅号,这些恐怕都是与赛尔的长期培养和个人风格的熏陶所分不开的。

赛尔在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在指挥时赛尔表现出了出奇的严谨和细腻,他在演释作品时,总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的听力、良好的平衡感和果断的判断能力,将作品的织体层次勾划得异常清晰。赛尔的演释,具有十分恰到好处的完整感,在对于作品内容方面的揭示上,他也有着极其严整的逻辑性。因此,从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上看,赛尔的确是一位很全面的指挥大师。
TOP
109#

斯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  1899—1978

他的指挥技术干净利落,明确。诠释以对音乐无瑕疵的鉴别力和忠实原谱为标志,是托斯卡尼尼传统的追随者。拥有着严谨、朴素和一丝不苟的风格。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  1912~?

桑德林继承了德奥传统,但其中展现出相当的热情,隐藏着浪漫的气息;融合了德国风格的严谨与俄罗斯风格的浪漫。指挥明快流畅而气势宏大,富于抒情性。他指挥德累斯顿乐团演绎的德奥从古典到浪漫的作品,有一种既厚重又充满激情的韵味。他对布拉姆斯、西贝柳斯及一些俄国作曲家的演绎,都获好评。
TOP
110#


萨瓦利什(Wolfgang Sawallisch,1923~)

萨瓦利什是一位风格十分严谨的指挥家,他的指挥有着异常稳健和沉着的特点,一般来说,他的指挥常被人认为是偏重于理性化的,那是因为他作为德国指挥家而非常善于指挥思想内含深刻的作品的原故。其实他的指挥在给人以干净、洗炼、纯正、生动的感觉以外,又从不失其细腻和抒情的特征,这一点仅从他能够非常出色地演释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这方面来看,就显得十分清楚和有说服力了。

他在指挥舒曼的作品时,又能够将作品中细腻的旋律勾划、柔美的和声进行以及带有浓郁诗意的浪漫主义情调尽情地体现出来,这样的功力的确是一般人所很难具备的。
TOP
111#


施特因(Horst Stein,1928 - 2008年7月27日逝世)

斯坦因在指挥风格上十分接近传统,有的权威人士认为他在风格上还保持着一定的宫庭味道。然而斯特因的指挥绝不是保守的,他对作品的诠释虽然十分严谨规范,但却充满着大气的感觉和生机勃勃的个性。以指挥瓦格纳歌剧而著名,被称为“克纳佩布什之后真正的剧院指挥家。



著名的德国指挥家霍斯特•施泰因(Horst Stein)于2008年7月27日逝世,享年80岁。他以严谨治学的作风从基层上升到统领乐团的指挥,完好地保持了德国宫廷乐队长(Kapellmeister)的优良传统。

施泰因1928年5月2日生于德国易北菲尔德,与汉斯•克纳佩茨布什和君特•旺德是同乡。他早年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与科隆音乐学院接受教育,跟随菲利普•亚纳克学习作曲,与旺德学习指挥。1951年他成为汉堡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1952年在拜罗伊特与卡拉扬、克莱门斯•克劳斯、克纳佩茨布什、约瑟夫•凯尔伯特一同工作,获益匪浅,得到了老一辈大师的真传。1955年他在民主德国担任柏林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虽然在民主德国机遇良多,他还是于1961年回到联邦德国,在罗尔夫•利伯曼的汉堡歌剧院担任副音乐总监。

1972-77年他再次担任汉堡歌剧院音乐总监,同时在曼海姆国家剧院及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担任重要职位。1969-1986年他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了超过138场次的瓦格纳歌剧,涵盖瓦格纳的全部重要作品,同时指挥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超过500场次的演出。1976年他顶替充满魅力但临时取消登台的卡洛斯•克莱伯在拜罗伊特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并在1977年指挥了拜罗伊特全套《特》剧,碍于克莱伯的巨大声望,反响平平。不过施泰因的崇拜者还是对他指挥中的精确、力量和连贯性所折服。

不过施泰因在拜罗伊特如鱼得水并不是偶然为之。他对节庆剧院令富特文格勒也身陷囹圄的音响空间了如指掌,并且邀请了在维也纳的老搭档,合唱指挥诺波特•巴拉什(Norbert Balatsch)加盟。沃尔夫冈•瓦格纳对施泰因的贡献亦是赞不绝口,分配给他诸多指挥任务,包括重量级的全新制作的1970-75年版全套《指环》。

上世纪80年代起,施泰因从歌剧乐池中走出,更多地在音乐会上亮相。1980-85年他担任瑞士法语区罗曼德乐团的首席指挥,1985-96年担任班贝格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87-1994年担任巴塞尔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此外也与柏林爱乐、伦敦爱乐、维也纳爱乐、费城管弦和日本NHK交响经常合作。1996年他被任命为班贝格交响乐团终身荣誉指挥。

施泰因在拜罗伊特的诸多演出最近均有DVD问世,其中包括1981年版的《帕西法尔》。其他的出版物亮点包括1971年汉堡版的莫扎特《魔笛》,由英国多才多艺的知名演员兼导演彼得?乌斯蒂诺夫(Peter Ustinov)执导,演唱家有尼克莱•盖达、艾迪斯•马蒂斯与迪特里希•费舍尔-迪斯考等。维也纳版的《唐卡洛》歌唱家则有弗兰克•克莱利、贡杜拉•雅诺维茨和雪莱•瓦雷特(Shirley Verrett)等。此外施泰因录制的马克斯•莱格(Max Reger)管弦乐全集和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布鲁克纳第二、六,以及与班贝格交响乐团合作的第四,还有他与古尔达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藏。
TOP
112#

斯威特兰诺夫(Evgeny Svtlanov, 1928—)

斯威特兰诺夫是一位具有强烈个性和感染力的指挥家,许多评论家都认为他的指挥能够给人带来很强的动力感,而且具有着丰富的色彩性和引人注目的鲜明活力。前苏联著名的指挥大师康德拉申便针对斯威特兰诺夫的指挥说到:“斯威特兰诺夫的指挥有着非常饱满的音响,这种音响是以威力和鲜明打动人的,它很好地体现出了斯威特兰诺夫所特有的热情”。康德拉申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作为一个俄罗斯指挥学派的杰出后继者,斯威特兰诺夫所继承和表现的是该学派的热烈和激情的风格以及丰厚和宏伟的特点。

斯威特兰诺夫在众多前苏联指挥家中,是一个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指挥家,这种风格在他所指挥演奏的俄罗斯作品中有着极其突出的体现。一般来说,每个指挥家都应该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作品的风格掌握得娴熟和巧妙,这一点在逻辑上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斯威特兰诺夫却是这类指挥家中更为突出的人物,他指挥演奏的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全都充满着来自民族血液中的韵味和特点,多年来,他指挥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过无数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而他本人则早已被人们看作是一位出色的俄罗斯音乐指挥权威了。
TOP
113#


斯托科夫斯基(Stokowski,Leopold,1882~1977)

斯托科夫斯基是一位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指挥家,这一点在他的艺术经历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当今世界上流行和公认的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布局和乐器配置法,就是由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而创立的,而对于乐队中弦乐器的换弓和木管乐器的换气,他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要求,在他看来,弦乐器在某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统一弓法,而木管乐器也应该允许自由换气,这样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在演奏中出现音乐中断的痕迹,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一个演奏员的个性。他的这些看法在当时的指挥界中是有着广泛的争议的,然而他本人却我行我素,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实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艺术开拓精神。

然而他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演释上,经常采取异乎寻常的自由处理手法,速度变化十分强烈,却有着十分细腻、精湛和准确的特点。既有自己的新颖见解,又不失其原有的本色。富于激情,音响丰满、浑厚、坚实,色彩鲜艳,且富力与美而引人入胜。

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风格很奇特,他并不像其它指挥家那样用指挥棒指挥,而是仅仅用他那双充满音乐魅力的手来指挥。据说他用手来指挥是因为在一次激烈的排练时不慎将指挥棒弄断了,于是他便抛掉了指挥棒,用富有表情的双手来继续指挥乐队,令人惊呀的是这样不但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反而却得到了一种非常理想的效果,从那以后,斯托科夫斯基就再也不用指挥棒来指挥了。说到他的手,很多人大概都知道,那简直是一双带有魔力的手,在指挥乐队演奏时,这双手从手腕、手掌到手指尖,无不充满着强烈而丰富的音乐性,随着这双手的各种不同的手势,音乐的渐强和渐弱、连奏和断奏、抒情性和戏剧性,都极其自然的流动了出来,因此有人曾经感慨地说到:“我们仅从这双不平凡的手上,就能够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TOP
114#


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9.1-)

小泽征尔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的、才华横溢的指挥大师,他的身上有着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家所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具有极其敏锐的听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高超的指挥棒技巧、丰富的音乐感觉和果断而热情的精神。他的指挥风格非常热烈生动,其中的变化也十分的丰富,充满着生气、激情和强烈的感染力。他是一位非常善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的指挥家。在排练和指挥一部作品时,他总是能够依靠其对织体和曲式的良好感觉,做到布局清晰严谨、层次细致鲜明和主题突出流畅。他对节奏、速度、力度及和声都有着极强的感受性和控制能力,使音乐能够通过他的指挥和处理而极为自然和富有个性地被表现出来。他是一位艺术情感极为丰富的指挥家,在指挥一部作品时,他非常善于体现其间的感情变化,无论是甜静、热烈、温柔、激动、悲哀、庄严和粗犷等多种多样的情绪,他都能够十分细微和精确地体现出其特有的分寸感。

小泽征尔是世界指挥界中出名的“大动作”指挥家,他很善于利用自己突出的形体动作来诱发和引导乐队队员的音乐表现力,其实,他的指挥动作不仅仅是以大为特点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动作极为生动化,因为他有时为了追求一种音响效果,也会用微动的棒尖来提示乐队,而当音乐需要时,他又能从全身迸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甚至连头发都成了调动乐队队员情绪的工具。虽然他在指挥时全身没有一个部位不参加运动,但却丝毫没有给人以故弄玄虚的不良感觉,这是因为,他所采用的全部动作都是音乐内容所需要的,而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而加的生搬硬套的夸张手法,当然,他的这种风格也曾遭到过一些评论家的非议,但从全面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突出的形体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完美而巧妙的结合,的确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也许放在别人的身上不合适,但在他的身上则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艺术手段。他是那种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技巧和风格来使乐队发挥潜力和形成辉煌音响效果的指挥家。
TOP
115#


西诺波利(Giuseppe Sinopoli,1946-2001)

西诺波利在指挥时的细腻作风是十分出名的,首先,他有着旁人不具备的细微而又敏锐的感觉,其次便是他那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仅这两点便是他细腻的指挥特征所体现的依据。他不喜欢到处游荡型的客席指挥方式,为的是能够有更加稳固和富余的时间及适当的条件来彻底的实现自己的艺术设想和要求。西诺波利对音乐作品的剖析和理解能力是很强的,头脑清晰、冷静理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大胆潇洒,既果断又富有想象力。他善于指挥戏剧性强的作品,对于音乐的整体结构的把握显得游刃有余,这些优秀的特征,都是他那高度精密的思维逻辑所产生出来的必然结果。
TOP
116#


索尔蒂(Sir Georg Solti,1912-1997)

索尔蒂的指挥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阶段,就是他后期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时期。当时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正值与法国指挥家马蒂农的一段不太和谐的合作之后,乐团的状况略有下降的趋势,正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索尔蒂走马上任,挑起了重振芝加哥交响乐团雄风的重担,他上任以后,狠抓了乐团的训练和改革,增大了乐团演奏曲目的范围,并且首创了巡回演出的制度,他确信艺术的进步离不开交流,因此他屡次率团出访欧洲等地,把一个崭新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形象树立在了世人的面前,除此之外,他还以其过人的天才和高超的技艺,将芝加哥交响乐团训练成了举世公认的超级乐团,在索尔蒂任职期间,芝加哥交响乐团在几次全美的民意测验中均排在第一位,这的确不能不说是索尔蒂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人们后来每当议论起芝加哥交响乐团那无比辉煌的音响时,都将它称为充满魅力的“索尔蒂音色”,芝加哥交响乐团正是带着这种“索尔蒂音色”而演遍全世界的,因此可以说,索尔蒂是为芝加哥交响乐团赢来第二个“黄金时期”的重要功臣。

索尔蒂是一位技艺十分全面的双料指挥大师,在他漫长而又辉煌的指挥生涯中,无论是对于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有着极为精湛的演释能力,而且作品的范围涉及得非常广泛。他在指挥歌剧方面的贡献,完全可以同卡拉扬相比较,而对于德国歌剧作品,他的解释可以说是更加得心应手、锦上添花的,几十年来,他在欧洲和美国担任各大歌剧院的常任指挥时,(如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和旧金山歌剧院等等)曾经指挥上演了大量的歌剧作品,这其中不仅包括欧洲的古典歌剧,也包括像勋伯格那样的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他还指挥首演过许多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为此,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还因他为英国音乐艺术所做出的贡献而在1972年加封他为爵士,这种极高的荣誉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索尔蒂在指挥交响音乐方面的贡献同样是十分巨大的,首先他与卡拉扬一样,是一位作品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指挥家,可以说,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任何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他几乎都曾涉猎过。在指挥交响音乐时,他能够很好地发挥管弦乐队的气势和效果,那种千姿万态的细微变化,在他的手中显得是那样的易如反掌。他的指挥风格是直率、鲜明和全面,在处理音乐时,既有着热情豪放的宏大规模和精密严整的结构,又有着激动的抒情性和丰富的色彩性。他在指挥时十分注重于作品的整体结构感,对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特点、和声框架和对位手法等诸方面的织体因素,都安排处理得异常合理巧妙,能够使人产生出一种十分舒适而和谐的立体感。他对于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及戏剧性般的矛盾性,有着一种天生的特殊驾驭能力,而在对于音乐情感的控制方面,他又有着极为恰当的控制能力。这也正如勋伯格当年在纽约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的评论中所说的那样:“他对音乐有着一种非常直接的概念,特别是那种有血有肉的音乐,这是他的艺术倾向的所在。他从不追求过分的精细,也不以故弄玄虚的效果来哗众取宠,他指挥的音乐具有一种直接而又清晰的线条。”

谈到涉猎作品的广泛,索尔蒂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他一生中指挥过无数的作曲家的作品,这一点仅从他指挥录制的唱片的类别和数量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然而索尔蒂指挥的最为拿手的作品,还是要数瓦格纳的歌剧作品,在这方面,他的独特造诣是相当深厚的。在20世纪的指挥艺术史上,索尔蒂是最着名的瓦格纳专家之一,他指挥的瓦格纳的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美感,他能够通过指挥瓦格纳的歌剧,将瓦格纳内心丰富的思想性极其完美地传达给听众。他在指挥瓦格纳的作品时,从不拘泥于表面化的处理,对于作品中各种技术上的因素(如声乐与乐队之间的关系以及主导动机的合理呈示等方面)他都能够以十分恰当的方法进行很有说服力的表现。瓦格纳着名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索尔蒂指挥得最精彩的作品,这部巨着他曾在50年代末期就将其录制成了唱片,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之后,已经成为带有经典性的、被其它指挥家尊为楷模的版本了。除此之外,索尔蒂指挥的其它瓦格纳的作品,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等,也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演释。除了瓦格纳的歌剧以外,索尔蒂对其它德奥歌剧的演释,都有着异常精彩和耀眼的业绩,早在他担任英国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的音乐指导时,就曾指挥上演过全部莫扎特歌剧和贝多芬的《菲德里奥》等歌剧。另外,他还曾指挥上演过一度被人们遗忘了的格鲁克的许多歌剧。

索尔蒂在交响音乐作品的指挥范围上和他在歌剧指挥范围方面的情况很相似,也同样具有着既深又广的特点,他除了对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极为精通以外,还是一位着名的马勒作品指挥专家,他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录制的马勒交响曲的唱片,在世界上是享有着很高的地位的。除此之外,他对于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交响乐作品,也有着准确而精彩的演释。  索尔蒂是一位谦虚和蔼的人,面对着自己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和人们对他的敬仰,他总是十分客观地冷静对待着,当人们赞叹他给芝加哥交响乐团带来的辉煌音响和高巧的艺术技能时,他也总是强调乐队集体的作用而很少提及自己。然而,他所做出的伟大业绩是谁也抹杀不掉的,这种伟大的业绩,必将作为时代的杰出典范而永载在世界指挥艺术史册中。
TOP
117#

好帖,谢谢分享。
TOP
118#

桑德林Kurt  Sanderling  191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