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
1969年,伯恩斯坦因为对世界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美国政府授予“桂冠指挥”称号。
伯恩斯坦是一位十分追求新意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从来不过分地恰守传统,而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身上鲜明的个性。一般来说,伯恩斯坦的指挥风格被认为是纯朴直率和极富现代气息的,其实他的指挥风格远远不止以上的两点概括。他在指挥时不但有着深刻的音乐理解力,而且还有着热烈饱满的激情,他能将内在的丰富感情和多彩的艺术想象力十分恰当地表现在乐曲的演释上。从技术上来看,他似乎有着一种强大的魔力,能将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旋律、歌唱性以及沸腾般的绚丽音响效果,都极其有效和恰当地得到表现和控制。这些突出的特点,使得他指挥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着十分新鲜的活力和变化丰富的色彩与内容。
伯思斯坦的指挥动作非常豪放舒展,在世界众多的优秀指挥大师中间,他指挥时的动作幅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有人曾形容 他的指挥有着如同舞蹈般的“舞姿”效果,然而他的指挥却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极强的音乐韵律感,有时使人们仅仅从他的动作上,就已经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动人美感。但是,如果由此便将伯恩斯坦看作是一位外在型指挥家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伯思斯坦的演释始终有着内在而深刻的理解力,这正像有的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伯恩斯坦的指挥既有着外表华丽绚烂的效果,又有着内心沉稳和敏锐的个性。”
他的指挥曲目范围广大,上自巴洛克,下至梅湘,各家都有涉猎,不过严格说来他适合诠释浪漫派作品。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他的海顿交响曲却有著极高的评价。他的浪漫天性导致在诠释莫札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与布拉姆斯时碰到不少风格方面的问题,但是他的『英雄』、舒曼第二号交响曲可说是他相当优异的演出。马勒大概是他最能认同的作曲家,因为马勒也指挥。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九首交响曲可说是乐坛的奇葩,整部录音具有强烈的精神力,压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伯恩斯坦后期音乐渐趋极端,结构越来越不平衡,尤其是在终乐章时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艾尔加『谜语变奏曲』第九变奏:三分多钟搞成六分多钟;布拉姆斯第四号第四乐章:八分多钟被他拉大到十一分钟;最夸张的当属柴可夫斯基第六号第四乐章,十分钟的慢版被他玩成十七分钟。他这种诠释法很明显的只顾及到自己的情感见解,完全置结构于不顾,受到许多指挥同行「谴责」,说他是「自我沈溺」,但是在乐坛上却是独具一格。至少我们无法否认他对于德奥曲目的深邃见解,我们无法说对错与否,只能说喜不喜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