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喜欢听的一些“烧片”(附 曲目在线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75228|回复: 304
211#

这一段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我不是说了吗——您这个帖子里边很多是引用了这位孙杰先生的原话。

呵呵,我没全盘否定啊,少的那一段我无证据证明,所以我认为是您写的,我只是说这一段雷同的地方太多。

其实您普及音乐知识我是认同的,但应该实事求是。况且,您用别人的观点和资料,也显不出您“唱片指南”的权威性嘛。。

呵呵
最后编辑lzyyj
TOP
212#

天神 在 2006-5-31 11:46:21 发表的内容
尊敬的楼主,要找你介绍的这些碟片,容易吗???


不敢当啊,呵呵。

尊敬的天神,最近几年,俺基本没有买碟,对市场行情一无所知,还请见谅。

上面介绍的这些碟片,估计有些不太好找了,但可能会有再版?要不就是碰库底货或二手货?
TOP
213#

aimo6666 在 2006-5-31 13:39:51 发表的内容
按理说不该出来插嘴,但还是想表达一下个人的想法。
此贴从头至尾也算是比较认真地通读过了。一些朋友对亚河兄确有一点美誉之词(包括本人在内),但也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点尊敬与友好之意,应该没有什么恶意的成份。对此,亚河兄也并非就如lzyyj兄所言“面对歌颂也只不过客气一番坦然受之”,总是很谦虚地做了回复。基本上是一一回复了,这点已经很可贵了,显得出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对朋友意见的基本尊重。
至于说那一点雷同之嫌,我也比较了两者的内容。部分相同之处(诸如:“作曲家,小提琴家,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的父亲。他长期担任宫廷作曲家与乐长”“出自海顿之手”“通俗易懂”“使用了玩具乐器”“童趣”等)只不过是一些客观性的描述,我想这些内容可能会散见于其他书刊吧,也不好说谁先谁后。
还是让我们好好享受美妙的音乐吧,否则一问一回不仅没有多大意义,还会影响彼此的好心情。


如果情况好转,俺就不再多说。
TOP
214#

lzyyj 在 2006-5-31 12:46:39 发表的内容
这一段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我不是说了吗——您这个帖子里边很多是引用了这位孙杰先生的原话。

呵呵,我没全盘否定啊,少的那一段我无证据证明,所以我认为是您写的,我只是说这一段雷同的地方太多。

其实您普及音乐知识我是认同的,但应该实事求是。况且,您用别人的观点和资料,也显不出您“唱片指南”的权威性嘛。。

呵呵


客观地说,孙杰先生的那段话,一共有3层意思:一是介绍老莫扎特,二是主要地描述莫家的轶事,三是介绍《玩具交响曲》。

不知孙先生列举的那些史实,又是引自何方?历史事实,谁来引用也是这些,没有什么抄袭的问题,这是常识,不用大惊小怪、危言耸听。

但是,孙先生那段话也犯了2个大错误:
一是,介绍老莫扎特时,国籍弄错了。
二是,介绍《玩具交响曲》时,加上了“钢琴”。

如此看来,孙先生抄史实时可能没有严谨地考证,也可能没有仔细地听《玩具交响曲》?另外,孙先生也没有指出老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是不同作曲家创作的同名交响曲中最早的这点。
TOP
215#

亚河 在 2006-5-31 8:57:43 发表的内容
lzyyj 在 2006-5-31 6:35:51 发表的内容
很明显,您嘴上不在乎,其实从您对我的回帖来看,您是非常在乎的。您虽不在乎誉,但您却非常在乎毁的,尤其是我这样的毁。呵呵

但我仍承认,您这层次太高了。


年轻人,如果把揣摩他人的这些功夫,多多用在听各种古典音乐上面,随着长期的积累,或许将来你也会荣辱不惊、淡泊名利的。
TOP
216#

亚河先生这几篇文章,没记错的话,最早几年前就在南风出现过了.
TOP
217#


d9 在 2006-5-31 19:50:53 发表的内容
亚河先生这几篇文章,没记错的话,最早几年前就在南风出现过了.



谁先谁后发帖,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不是原封不动地拿来),反正大家都是抄历史,2001年,总不会在18、19、20世纪前面吧?主要是,所谓的史实“雷同”,引用“原话”。

谁也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后人在引用历史事实的时候,应该进行考证,绝不能胡编乱造,这是起码的科学态度。如此,就公认的主要史实来说,“雷同”是正常的,不“雷同”倒是有问题了。

就俺多年前看过的几个有关老莫扎特的篇章,像“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的父亲”,“长期担任宫廷作曲家与乐长”,“被人们认为是出自海顿之手”,“以《玩具交响曲》最为著名”,“通俗易懂”,“使用了一些玩具作为乐器”,等等,几乎每篇都有这些字句,因为这是历史事实。当然,如何组织这些史料,每个作者是有其特点的。

“我不是说了吗——您这个帖子里边很多是引用了这位孙杰先生的原话”,“我只是说这一段雷同的地方太多”,如果有人坚持上述史实是引自于2001年的孙某人,史料“雷同”的地方就是抄袭,不客气地说,他不是不学无术,就是不明事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另外,那位孙先生用约一半的篇幅讲了些家长里短,又在关键之处犯了2个大错误,居然有人还说“只不过是把奥地利改成了德国”,真够大无畏的,也真够逗乐子的。这种不“雷同”或“创新”,恐怕要出笑话的。
最后编辑亚河
TOP
218#

完全同意yah兄的上面的意见,当时我想不来更恰当的词语,用了“客观性的描述”来表述。请yah兄继续介绍唱片,等着看呢。虽说听音乐的时间算起来也十多年了,但前些年由于手头拮据,加之本地唱片价格奇高,真是没有买几张,错过了不少的好东西。也许一些当下找不到(我也不想花大力气去找),我想唱片商的经济头脑比我等聪明的多,肯定会不断再版的。
TOP
219#

aimo6666 在 2006-6-1 14:28:49 发表的内容
完全同意yah兄的上面的意见,当时我想不来更恰当的词语,用了“客观性的描述”来表述。请yah兄继续介绍唱片,等着看呢。虽说听音乐的时间算起来也十多年了,但前些年由于手头拮据,加之本地唱片价格奇高,真是没有买几张,错过了不少的好东西。也许一些当下找不到(我也不想花大力气去找),我想唱片商的经济头脑比我等聪明的多,肯定会不断再版的。


对,除了太小众的,大多会有再版的。

基点以乐声介绍曲目或章节为主,可以试听;这里以谈论整张唱片为主,试听有限。俺想试着相互取长补短,也不知效果如何?让诸位见笑了。
TOP
220#

偶记得好几年前就在南风看过yah对该碟的介绍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