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学最低书目 [复制链接]

查看: 7746|回复: 57
21#

magicchenliang 在 2006-1-12 11:28:19 发表的内容
怎么没有《音乐圣经》?   ^_^


音乐圣经更烂~~哈哈~~~错误和漏洞太多。
TOP
22#

netwilliam 在 2006-1-12 14:33:12 发表的内容

砍柴、foma兄显然对宋明理学持肯定态度,也想进一步听听你们的真知灼见。



老兄:我这没有真知灼见。
悄悄的说:“我觉得中国传统的东西害人的多。否定宋明理学,尤其是朱熹的理论。”
别声张啊,不然容易挨砖~
TOP
23#

netwilliam 在 2006-1-11 18:34:58 发表的内容
这些书我基本都买了。从学生一直到现在,没有细翻过,可能是因为读了工科,没这环境(借口!脱罪!忍不住又要骂自己两下)。
前两年装修房子,给自己敲了两个顶天立地的巨书柜,现已堆满内容。主要是这类书,及后人对其的研究诠释。
从现在开始,我决心不再拿他们只用来镇宅。我要开始啃了。
立此明志。


好!此言甚得我心!我在你家宅子里参观,心头最一亮就是那些整齐排列的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书了,镇宅可惜,啃之有理!
TOP
24#

foma 在 2006-1-12 11:09:16 发表的内容
有点不同意见,呵呵。
如果不是专门做研究,通读大可不必,泛泛了解即可。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真看进去了,容易淹死。况且多是出世中庸的思想不符合与时具进的时代步伐。呵呵。
个人认为至于钱穆和钱锺书也是少看为好。就是解释他人作品,卖弄嫌疑太大,和王国维比他俩还浮了点。但钱穆讲解历史不错的。


大体同意。除了一些基本的,我觉得还是要通读的,因为我们毕竟要不断说起“传统”二字,如果不是从源头典籍中获得第一印象,可能容易引起误判。
至于中庸的看法,这问题太大了,不便谈论,谈论起来肯定也没结果。因为这是我们时代的最大难题之一。
钱的书我觉得是普通人不要去读了,就《管锥篇》来讲,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开头几个字之后,你就要开始借用工具书了,但是当你查完所有生词(有些还查不到,钱兄见识比编词典的人广多了!)后,发现他所说的意思其实不难理解。但是尚不敢说他是卖弄,哈哈,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的写作体现其认识的程度,那么他采用这种挑生僻的方式也有道理。但是,这样一来,能读他的书的人就大大减少了,反正我是放弃了。
TOP
25#

上山砍柴 在 2006-1-12 13:35:07 发表的内容
因为我们毕竟要不断说起“传统”二字,如果不是从源头典籍中获得第一印象,可能容易引起误判。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觉得判断是个重要环节。鲁迅曾说过:“年轻人少看中国传统古书”(大概意思,原文记不清了)。秦始皇和毛泽东也都曾经有过禁止的行为。他们的对错我们不探讨,呵呵,说不完,也说不明白。

传统的东西好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中国传统的主张恰恰是导致我国现在状态的根本。
翻翻《圣经》和《古兰经》里面实际讲的更多的是类似“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之类。而我们的国学多是宽容和忍让。尤其儒家思想。就这样我们被人欺辱了几千年。
所以我还是觉得传统书目了解即可,这种思想如果真的占据了我们的主导地位,还真不适合当今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和弱肉强食的国际大环境。

瞎说了几句,仅供批评用。
TOP
26#

是,这类问题适可而止。
不过也好,都知道我们都在关注这些问题,虽然看发不同。
但是这已经够了。只要关心就好,不管从哪个方向。
TOP
27#

上山砍柴 在 2006-1-12 13:41:36 发表的内容
很多名声很大的书也是如此,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必要去碰。
中国的,外国的,都这样。比如以前有朋友要读海得格尔,我说,读早一点的可能更好,那么是伏尔泰,随便翻翻都可能略有所得。海德格尔,你忙了一年,可能还是一无所获。
是啊,很喜欢伏尔泰的《风俗论》、《路易十四时代》,感觉文风“淳朴”,讲历史,讲人物,娓娓道来。不需传凿附会,“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
也搞过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萨特《存在与虚无》什么的,诘屈敖牙了,只得先供在一边。
TOP
28#

上山砍柴 在 2006-1-12 14:12:55 发表的内容
foma兄不必客气,“敬重”之辞尚不敢受。从你的签名来看,你应该是个颇有才情的人,呵呵。
钱的很多作法我也不是那么认同,但是因为了解不多,所以没怎么去说。你说的这些,我看过很多公开媒体也谈论过,大家看法不一。我还是觉得大可不必,可能他心里有某种情结?或者说既然不抛头露面就一撑到底?和切利比达奇一样?总之我不喜欢这种处世方式。讲原则,但不死扛。


非常愿意和砍柴兄等几位老师探讨,但很多帖子论来论去就变成了人身攻击,因为敬重几位,所以不想哪个结果。哈哈。
对与钱我以前曾看了很多他的相关东西,就是看不进去他的书。哈哈。所以砍柴兄聊到他,就多说了几句。见笑了。
TOP
29#

非常敬重砍柴兄,希望我们能单纯的探讨而不言其他。

曾试着翻过《管锥篇》和《谈艺录》,确实难懂,对我来说仅次于外语。一本想给别人看的书,没有必要把拉丁、法语等都写上吧,我觉得他只是在“注释”,并没有相应的见解与理论。好好说完全能让普通人接受。
我说的“卖弄”,多是因为他的作为。他曾拒绝到牛津、哈佛的讲学的邀请,他拒绝的理由是人家听不懂他的学问。我以为牛津哈佛是出大家的地方,还不至于听不懂。三人行总有我师嘛。
他全国招收研究生也是要求回、会五门以上外语,但所学科目确是古代文学。我觉得五门以上的外语大可不必。
他拒绝的东西太多了,我反到认为这是一种沽名掉誉,以他的智商,想悄悄的活着,完全能办到。

可能对钱师傅尚有误会,但他给我的印象确实如此。
TOP
30#

砍柴兄:
呵呵,这个题目是大了点。
但我真是这么认为的。
那放下先不讨论。可能象你所说,还有不妥之处。
最后编辑foma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