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唱臂调校的各种问题
唱片录音的回放,应该尽可能的仿效刻录制母漆板的情况。在刻录期间,处理刻割机钻石刀尖令唱片坑纹从开始到结束都刻割成 90 度角。要拾取唱片坑纹讯息的最好方法,是使用一种相似的循迹唱片坑纹的唱臂。下图是一部刻录制母漆板的机械。
一般的轴支承式唱臂只在二个剎那间是零循迹误差的。因此严格地说,整个回放过程都存在着循迹错误,造成回放出来的声音失真。人类的耳朵,对任何讯号时域的不规则性(无论是数码或模拟) ,都非常敏感。 切线循迹的唱臂有只有最小的失真,因为循迹误差被降低到最小,实际地几乎接近零位。唱头的钻石针尖同时没有延迟地拾取唱片坑纹两边坑壁。另外还有的重要因数——没有向心力的作用,切线循迹唱臂没有侧向力(侧压补偿)。
下图夸张的显示:
左:刻割机钻石刀尖刻录唱片的刀与坑纹实际情况;
中左:切线循迹唱臂钻石针尖与坑纹实际情况;
中右:轴支承式唱臂钻石针尖与坑纹实际情况;
右:轴支承式唱臂钻石针尖与坑纹实际情况。
[upload=jpg]Upload/20059271775239496.jpg[/upload]
我了解径向的、沿着一个固定式半径摆动的、所谓S唱臂的缺点,而切线方式循迹的所谓T唱臂拾音方式就合乎理想,因此,我才会开了这个帖子为它欣屈。
下文试着将S唱臂的缺点作显浅的解释,在这种谈数学理论,不把读者吓跑才怪。
横向循迹误差LATERAL TRACKING ERROR
虽然刻制母漆片(应用矩阵编码)时, 刻割机头横向地移动,从外向内部的母漆表面刻录。割机的刻刀以金刚石刀尖,在所有的时刻里都会将唱坑纹刻划成90度角。要在已经切割好的坑纹角度拾取所录制了的音乐讯号,令唱针的移动方式与金刚石刀尖走的样,只有切线方式循迹的唱臂,才可能仿效得到。一般的音响发烧友所用的的唱臂,大多数依然不是切线的、或平行循迹的唱臂,只是径向的、沿着一个固定式半径摆动的唱臂。结果在回放时,唱头的金刚石针尖横向的角度不断的改变。不与刻割机所走的原始路线相符。
[upload=jpg]Upload/20059271783137690.jpg[/upload]
左:切线循迹唱臂的针尖,整个循迹路程中与坑纹平行。右:摆动的唱臂当向转轴轴心方向摆动而改变角度时,针尖接触坑纹点的角度不断改变。
[upload=jpg]Upload/2005927179365898.jpg[/upload]
图中:超距(overhang in mm毫米) = 金刚石针尖与转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唱臂轴承(pivot) ;转轴中心与唱臂轴承中心之间的距离;有效长度(effective length) = 金刚石针尖与臂轴承中心之间的距离。金刚石针尖(diamond tip) ;超距(overhang) ;转轴中心(center of spindle)
当要为唱盘安装一枝径向的、沿着一个固定式半径摆动的唱臂时,唱头和唱臂的调校对准,必须符合设计与制造这根拾音唱臂提供的技术的规范:长度、有效长度、唱针超距、补偿角度(唱头壳与唱臂管之间的角度)等等,尽可能的以这些数据去确定唱臂的正确位置。超距(overhang in mm毫米) = 金刚石针尖与转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当唱头被放置在唱盘转轴上面的时候 , 这可以量度到(如果唱臂允许)。有效果的长度是单点支承和金刚石尖之间的距离。 补偿角度是在唱头壳和唱臂管之间的角度。
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有关应该怎样才可以将横向角度的误差降到最小的问题,许多专题讨论也曾经发表过。通常当唱头的唱针循迹至靠近唱片标签的内部坑纹时,失真多数会增加,想得到最少的失真,如果想将这种失真降到最小,就必须藉助一个量角器(protractor买唱臂时有附送) ,如下图将唱头针尖与唱头壳,与转轴中心之间的距离63 mm和120 mm的两点上对准。下图的正方形每格是 5 毫米,可复印来做调校。